《长征·1936》三部曲[第三部]大会师
2015-11-12沈尧伊
沈尧伊
73 30日,二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会师。贺龙等人被师长郑维山请到师部吃宴。席间,贺龙惊讶地问:“这海参、燕窝哪里来的?”郑维山笑道:“这是我们以前缴获土豪的干货,等你们来才舍得吃。”
74 李贞席间无意发现一本《识字课本》,内中写“同二、六军团不提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事”。饭后,二军团政治部也收到了坏文件《干部必读》,贺、任下令收缴、烧毁。
75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十五周年纪念日,贺龙、任弼时率二军团到达甘孜近郊甘海子。老远望去,朱德总司令骑马屹立在土坡。原来,朱总司令特地骑马赶出十几里来迎接二军团。
76 大家见面,激动难言。朱德含泪说:“这下好了!你们来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77 大家上马,边行边谈。听了朱德简单的叙述,解开了贺、任几个月来的疑团。朱德说:“二、六军团过江不是中央指示,是我和刘伯承的意思,抓过来团结就搞起来了。”“你们过来了我们气壮了,北上就有把握了。”朱德又说:“张国焘也同意你们渡江,那是想控制你们和中央抗衡。但是对张国焘斗的争要讲策略,要耐心,急了就会破裂。关键是促他北上和中央会合。”
78 当贺龙、任弼时在朱德带领下,到达甘海子红军总部时,四方面军列队欢迎,欢声雷动。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和刘伯承等司令部成员走下台阶热情迎接贺龙、任弼时等人。
79 张国焘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都是老相识,十年未见,又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很兴奋。张国焘抱歉地说:“近日生病,有失远迎。”说着带贺龙等人走进原是甘孜县政府的红军总司令部。张国焘说:“今天是党的生日,我建议开个党的会议。”任弼时立刻说:“我们刚到,没有发言权,开正式党的会议报告由谁作?”张国焘说:“那就开个干部会统一思想。”任回答:“那当然可以,但不能以多数压倒少数的表决方式,只做一般的交流。”朱德见张国焘脸色不好,就打圆场:“我看联席会可以开,今天先做点准备,如何?”大家都同意。张国焘又露出笑容请众人赴宴。
80 宴后,张国焘拉贺龙到他住房,说:“我与文常(贺龙名)十年未见,今天要抵足而眠,同叙旧谊。”其实二人是同床异梦。倒是贺龙乘张国焘酒兴,提出把三十二军充实到二、六军团来,张国焘一想三十二军本来是一方面军的九军团,且兵员不足,就一口答应了。
81 朱德和任弼时彻夜长谈。朱德带来了中央1935年夏两河口、毛儿盖、俄界会议的文件以及一系列电报,任弼时一看就全明白了。任弼时表示二、六军团坚决拥护党中央、毛泽东和朱总司令的指挥。既然张国焘已经公开取消了第二中央,我们就多做团结共同北上工作。朱德高兴地说:“看来我和刘伯承让你们北上的决定是正确的!”
82 在第二天庆祝大会上,朱总司令响亮地讲:“在党的十五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两支英雄的红军经历千难万险,终于会师了!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团结一致和一方面军去会合,抗日救国。”
83 接着张国焘讲话。他刚起身,贺龙半开玩笑地对张国焘悄悄地说:“国焘呀,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一贯能言善讲的张国焘有些尴尬,匆匆讲了几句就草草收场了。
84 大会由四方面军政治部的红军剧团演出了《迎亲人》歌曲,表演了《红军舞》。二、六军团自长征以来第一次坐下来安安稳稳地看演出。贺龙、任弼时找到剧团负责人李伯钊,李伯钊是杨尚昆夫人,原在一方面军工作,被张国焘裹挟南下。任弼时说:“帮我们培养点演员吧!”李伯钊欣然答应。第二天,二、六军团就挑出了些红小鬼。“战斗剧社”就是以此为班底建立起来的。后来培养了著名作家马烽、导演成荫等一批文艺名人。
85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中说:“任弼时对于毛儿盖争执特别感兴趣,不惜花很多时间分别和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和我详谈……我笑问他是不是想做‘包拯……任认为这是一次严重的教训,他愿为大家和好而努力。我对于他这种热忱极为感动,至于他的意见我当时未置可否。”
86 张国焘、任弼时这头正在交谈,看山坡上走来一队第四方面军的“劳改犯”。任弼时走上前去和去当苦工的廖承志握手。廖承志是革命家廖仲恺的儿子,1934年被张国焘诬为“托陈派”而关押、劳改。其实,任弼时并不认识廖承志,他到甘孜后要来了二、六军团和中央联络的密码,营救廖承志是受周恩来的委托。廖承志后来获释参加了革命工作。
87 7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加上三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朱德主持了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的会议,说明了中央关于速出甘南的指示,并宣布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部署,分左、中、右纵队分别进发。先头部队于2日已经出发了。朱德提议:任弼时随红军总部行动,刘伯承随红二方面军行动并负责教练打骑兵的战术。会议的几项军事议案得到一致赞同,张国焘见状,也默认了。
88 任弼时到总部工作后,有机会和陈昌浩独处谈心。陈昌浩是张国焘最得力的干将,但这次支持北上的态度是明确的。他和组织部部长张琴秋结婚后,受到不少积极的影响。任弼时的诚挚也使陈昌浩愿意吐露长期的积怨。毕竟他是个很有朝气的青年将领。
89 刘伯承到二方面军驻地,向各级干部授课,传授打骑兵的战术和过草地的经验。一日课间,刘伯承教贺龙骑自行车,车前车后跑,弄得满头大汗。那个年头在这个偏辟地区,骑自行车是很稀罕的事,惹得众人都来围观。
90 从7月2日起到7月11日,红二、四方面军先后离开甘孜地区,途经松藩大草地向甘南进军。甘孜地区的藏民内心很矛盾。这个地方太穷,供不起近六万红军的军需,但他们觉得红军是支“新汉人”组成的好军队。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的宗旨给农奴内心燃起了希望,而对于格达活佛来说则成为了他的信仰。红军离开后,他保护了近两百名红军伤员。解放后,主动要求去西藏劝和,在昌都被害,为西藏和平解放献出了生命。
91 1936年6月底至7月初,由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中共中央机关迁至保安。7月中,保安来了两位美国人,一个是上海《密勒氏评论报》记者爱德加·斯诺,另一个是上海菜斯特医院的医生乔治·海德姆,后来改名为马海德。从7月15日起,斯诺、马海德多次采访毛泽东,翻译是吴亮平。斯诺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回忆:“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我在一霎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要他的首级,可是,他毫不介意。”“在我看来,他的话是真诚、老实的。我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无论对我写的文章或拍的照片,他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他尽力使我弄到能够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
92 斯诺和马海德都是宋庆龄的好友。1936年春,宋庆龄接到中共中央转达她的讯息,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苏区实地考察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恰好斯诺到宋庆龄家拜访,要求帮助他去中共苏区采访,宋庆龄委派特科地下党员董健吾牧师护送斯诺和马海德赴陕北。
93 董健吾化名王牧师,到西安通过已和红军有协议的张学良做了安排,让斯诺和马海德乘东北军向前线运输的卡车前往苏区。6月,中共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和董健吾前来为斯诺和马海德送行。
94 斯诺和马海德通过了东北军最后一道关口,到了红白相间的无人区。两人骑驴前往安塞,见到了周恩来。此时赶来了赤卫队卜队长,才得知在他们的旅途中,一直有地主保安团尾随,幸亏卜队长带赤卫队将他们击溃,斯诺和马海德听了不免后怕。周恩来用英语和斯诺交谈,并给他们一份九十二天行程的建议表,斯诺听了很吃惊,需要这么长时间吗?但后来他回忆:“实际结果是我花的时间比他的建议还长得多,最后我还舍不得离开……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话,同国民党宣传诬蔑共产党‘无知土匪‘强盗的话,形成奇特的对照。”
95 斯诺向毛泽东提交了十几个问题。毛泽东笑起来说:“如果我索性撇开你的问题,而是把我生平的梗概告诉你,我认为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一些,结果也等于回答了你的全部问题。”斯诺叫道:“我要的就是这个!”斯诺回忆:“在以后几个晚上的谈话中,我们真像密谋的人一样躲在那个窑洞里……一直到倦得要倒头便睡为止。”后来在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中,第一次向世人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尤其是伟大的长征。“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96 一天采访休息,斯诺提议给毛泽东照相,希望拍一张毛泽东带红军军帽的照片。毛泽东说:“我平时不喜欢带帽子,现在不好找。”周围人的帽子似乎太小,斯诺就把自己的红军帽给毛泽东带上了。
97 这幅照片成了毛泽东长征结束后在陕北唯一带军帽的照片,也是最经典的照片,风靡全球。
98 毛泽东提议去看戏,那是人民抗日剧社在延河边空地上的露天剧场,舞台是一个破庙。保安军民似乎倾城而出,席地而坐。斯诺回忆:“演出生气勃勃,幽默风趣,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这就弥补了一部分细腻精美的不足。”斯诺第二天很有兴致地采访了剧团团长危拱之。
99 斯诺还去参观了林彪当校长的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有两百个学员集合起来听我讲英美对华政策……”
100 毛泽东建议斯诺到西征前线去看看,一、二、四三军马上会实现会师。斯诺有点犹豫,但他回忆道:“我幸亏接受了吴亮平的劝告,否则就不明白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仍旧不了解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斯诺去了宁夏的预旺堡前线,马海德则去农村调查卫生、医疗状况,他们暂时分开活动了。
101 斯诺在前线深受彭德怀、徐海东独有的气质和品格所感动,他接触许多战士都是他在中国多年从未见到过的,有朝气、有觉悟的“新人类”。斯诺有一天问徐海东:“你的门牙哪里去了?”徐海东笑起来:“那天骑马,为了躲避撞到战士,马受惊,把我扔到了树上。两天后我醒来问警卫员我的牙呢,他说还在树上呢!”
102 且说二、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北上,新成立的骑兵师为先锋,开路筹粮。师长许世友遵照党的民族政策,通过通司和藏民协商以公道价格购买藏民的牛羊和粮食,也交了不少朋友。
103 可是藏民粮食有限,大都集中在土司手里,一个和国民党有勾结的反动土司叫墨桑,拥有千人的武装,不仅拒绝和红军作买卖,竞派兵偷袭红军前哨。许世友大怒:“对反动派绝不手软!”夜袭本是红军的特长,红军骑兵连夜冲击了墨桑的驻地。墨桑兵败,如鸟兽散,红军缴获颇丰。
104 压在朱德头上十个月的乌云终于消散,总算要北上和党中央会合了。这阵子,老总心情非常好。
105 朱德特地去看望了周素园老人,他们是北伐期间的老友,为追求真理,苦苦探索终于又走到一起。朱德还带去一头骡子给周老驮行李和书籍。
106 朱德亲自检查沿途设的兵站,派精兵强将护卫,以防反动土司的袭击。朱德叮嘱:一定要节约分配,尤其要给最后出发的二方面军留够给养。
107 相对四方面军已三过草地,二方面军是首次面对这片美丽但恐怖的松藩大草地。松藩草地位于川西北红原、若尔盖、阿坝三县丘状高原之间,平均海拔三千五百米,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之一。据县志记载,1935年至1936年间罕见多雨,积水在雪山峡谷中形成曲折蜿蜒的条状沼泽,为难以逾越的无人区。草地全年没有固定的无霜期,气候一日多变,狂风、暴雨、冰雹像展开巨翅的妖魔在草地上空游荡。7月的草地,鲜花盛开,当地称为“花地”,然而由于长年腐植质积存,使积水有了毒性,不仅不能饮,连脚上有伤都会感染腐烂。多年艰难生长团状的草根,并不能支撑队伍行进的踩踏。于是“花地”成了无数战士的死亡陷阱。这对于从南方来的二方面军将士来说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108 沼泽地没有树木,红军夜宿点篝火用的树枝,必须路过山丘森林时预备好,肩背马驮,这更增加了红军行军的负担。寒冷、饥饿、疲劳、疾病考验着每个红军将士,但他们仍是乐观的。“战斗剧社”的红小鬼(即李伯钊在甘孜代培的小演员)跳起了红军舞,篝火映红了他们的脸,没有人相信他们刚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