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迈向世界级的城市群

2015-11-12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2期
关键词:张家口纲要京津冀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式出炉,从根本上厘清了京津冀三地之间协同发展的关系;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纲要〉的意见》,北京聚焦通州作为行政副中心的消息“尘埃落定”,通州成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区;7月31日,北京联手张家口申冬奥成功,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再次迈出新的步伐。

京张联手申冬奥成功

7月31日晚6时,吉隆坡传来喜讯,北京、张家口经过多轮角逐最终胜出,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

京张申奥成功,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残奥会以及青年奥运会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大满贯”举办国。

2008年,中国以自身的实力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中国也必将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为世界呈现一场难忘的冬奥会,让世界再一次认识美丽中国。

这是因为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与张家口联手举办,而且,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进行申奥陈述时真诚向世界发出邀请:“请各位来体验一届充满中国独特文化韵味的冬奥会,一届欢乐祥和的冬奥会,一届安全、可靠的冬奥会。”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张联合申奥的成功,无疑再次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北京和张家口携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对接,也将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一条捷径。

申奥成功的消息已经令张家口的市民们兴奋不已,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说:“申奥成功,我们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全世界都会知道中国有个张家口。”

除此之外,赵治海最盼望的是通过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家乡能乘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腾空而起。

“冰上项目主要在北京市内,雪上项目主要依托张家口崇礼县和北京延庆县,这两个县将是获益最大的两个地方。”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可以预见的是,冬奥会申办成功,旅游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将获得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助力,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张家口与北京的双赢

张家口市区距首都北京仅180公里,距天津港340公里,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水源地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同时,张家口也是河北省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是人们戏称的“环京津贫困带”一员。

张家口市下辖的赤城县、怀来县虽然与首都北京的延庆县、昌平区只有一山之隔,但两地贫富悬殊大,当地人称之为“一山隔开两重天”。

赤城县后城镇的艾河滩村,离延庆县城只有25公里,离赤城县城则有60公里。艾河滩村370多口人,主要靠打工、种地、挖药材和蘑菇谋生,年人均收入仅有约2000元。而隔山的延庆县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村民则靠护林工资、生态林补偿款,以及村民分红,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类似的情况在北京、天津与河北交界处的山区农村并不鲜见。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早就为政府和学界关注。16年前,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在《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报告中,将京津冀描绘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

北京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手竞逐冬奥会,对两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认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合办大型赛事将是一条协同发展的捷径。

田学斌说:“两地联合申办冬奥,为河北尤其是张家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对张家口和河北的产业升级必将带来促进作用。”

北京和张家口联手办冬奥会可以为冰雪运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为投资者提供商机。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滑雪在内的体育休闲产业受到热烈追捧。北京的滑雪人口逐年攀升,北京周边具备优良滑雪条件的区域受到国际投资客的青睐。

崇礼:冰雪带来的奇迹

历经10余年的发展,在张家口崇礼县3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已聚集了云顶、万龙、长城岭、多乐美地等多个知名雪场。2013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1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1亿元。

申奥成功后,将承办大部分雪上项目的崇礼知名度大增。在中国开办滑雪咨询公司的意大利人安德烈·科阿蒂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滑雪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在中国能够举办冬奥会,相信到崇礼来滑雪的人会更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雪域之都”称号的崇礼,近些年“雪产业”发展迅猛。据媒体报道,崇礼县四台嘴乡是崇礼滑雪场主要集中地之一,冬奥雪上项目赛场地的多个滑雪场均在这个乡境内。

该乡分为前沟、后沟。前沟以矿石开采为主,鼎盛时期,开采企业达20多家,一度曾是该乡主要的税源。随着矿石价格的跌落以及环保压力的增大,曾经的盛景已不复存在,目前矿山企业已基本关闭。

“申奥将再掀中国冰雪运动的高潮”。冯奎表示,张家口的旅游已有较好基础,特色鲜明。比如崇礼已经是华北冬季旅游胜地,国家级滑雪运动基地;蔚县是北京民俗文化生态休闲区;张北是自驾车休闲旅游目的地,草原风情及与皇家文化相融合的生态度假区等。

此外,受冬奥会的拉动,运动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铁路、公路以及通航产业)等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要的交通设施,京张城际铁路2014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两地行车时间将从目前的四五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此外,张家口机场已投入运营,京蔚、京尚、京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紧推进。所有这些交通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服务于可能到来的冬奥会,还能够密切京津冀之间的经济联系。

此外,可再生新能源产业将获得政策支持与市场助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张家口的优势产业之一。

张家口:从沉寂到爆发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这是张家口风能资源的真实写照。张家口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 4000 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达 3000 万千瓦以上。

7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张家口将借力奥运,通过大规模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带动示范区内外信息产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显示,示范区以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左右,2030年达到30%左右。由此可见,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新支柱。

此次冬奥会,张家口市提出“绿色奥运、低碳奥运”的承办理念,建设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县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的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 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设 4—6 座10万平方米级以上的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站,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此外,将沿G6高速公路两侧到崇礼冬奥会场址,打造“京张冬奥生态与光伏迎宾走廊”。“这一美丽的光伏风景走廊”目前已经吸引了协鑫新能源、亿利资源、恒大等众多企业的目光。风电方面,张家口已吸引了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入驻,建成风电场77个。

“张家口多年的沉寂迎来了爆发的时刻,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冬奥会的举办,给张家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能抓住,张家口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位区域专家表示。

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

北京和张家口联手申冬奥成功,是通过大型体育赛事,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走出的一条捷径,也为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功能定位做出了示范。

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是对于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作出的“顶层规划”。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8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在规划纲要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

规划纲要明确,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规划纲要中,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从此前各地上报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到如今定调的“北京四中心、天津一基地三区、河北一基地三区”,微妙的措辞调整,有着50多年的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验、75岁的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先生认为,这正是呼应“一核双城”的新格局。

陆大道院士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协’是协调,‘同’就是同步。北京应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天津和河北要服从服务于大局。”

搁置“经济中心”争议

在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天津照例上报了“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但当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顶层规划”出台,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不再强调。

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顾问、天津师范大学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祥近日在公开场合坦承,天津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不能真正做到“北方经济中心”。

他认为,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城市经济作用的发挥越来越不取决于行政方式的指定,“目标远大又难被认可的称号还不如贴近优势又自主奋斗的特色定位更为实际和可行。”

“多中心,等于无中心。”包括李家祥在内的不少学者,都用这句话来解读规划纲要最终的变化。

几十年来,围绕着“北京和天津谁是经济中心”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此消彼长。尤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家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新区,天津便一直要求在滨海建立同样的新区。这一梦想在2006年成为现实。

没过多久,国务院在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时,首次明确表示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相比1997年,中央对天津的定位表述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努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无疑是更进一步。

与此同期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则只提了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未提及经济中心。“天津取代北京成为经济中心”的提法,一时间成为主流,学界呼声很高。

但在陆大道院士看来,经济中心的概念很广。北京目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只占不到25%。北京建设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中心,恰恰可以减轻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因为论单位国民经济增加值所需要的就业岗位,高端服务业仅仅是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1/5~1/3。

换句话说,北京地区的人口规模过大,并不是首都北京经济中心的功能带来的。

站在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度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去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京时对北京核心功能的定位,此番延续到了规划纲要中。

“四大中心没提经济中心,不是放弃经济发展,而是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此前,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士祥也曾解释,“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退就没有进,退在前面,才能有进;退得坚决,才能进得更好。”

虽然北京没有被赋予“经济中心”的定位,但陆大道认为,国际交往中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覆盖这一内涵。

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风向悄然转变。最终的规划纲要,对京津冀整体定位从“首都经济圈”调整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和陆大道课题组提出的核心观点十分相近。

去年7月,由他领衔的课题组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关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将北京定位为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则应为华北地区经济中心城市。

陆大道重申,无论从全球产业分布、国家竞争力客观发展的需要,还是目前北京已经形成的国际交流及总部经济基础,首都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中心”最符合国家利益。

“20年前,全球经济网络是‘地点空间’,现在是‘流的空间’。像纽约、东京、巴黎等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金融流汇集的节点城市,就控制了全球。”陆大道强调,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性“流”的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

“一个大城市的重要性不在于GDP多高,而在于企业对全球的控制能力、对地区的带动能力。”陆大道肯定地说,“北京已经是这个地位了,它正在成为金融、商贸、高技术以及大规模研发、信息、中介等高端服务业的基地。”

猜你喜欢

张家口纲要京津冀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