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可滥用

2015-11-11曹云

祝您健康 2015年11期
关键词:老李前列腺癌卵巢癌

曹云

单位健康体检,小王查出血脂高,老李查出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医生要求老李半年复查一次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小王听说血脂高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也跟着老李一起去医院,要求医生开肿瘤标志物全套的化验检查。医生再三劝说无效,小王检查后有一项指标略微高一点,立即紧张起来,天天跑医院。

近年来,健康体检的套餐,越来越多地增加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一般人以为,只要做了这种检验,就可以及早发现或放心地排除患有肿瘤的危险。实际上,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不能作为临床确诊肿瘤的指标!

滥用的误区 肿瘤标志物检查在临床上滥用十分常见,一半是因为人们对肿瘤的惧怕心理,另一半则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人甚至很多医生都认为,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用于肿瘤的筛查,而在常规健康体检里增加肿瘤标志物的项目,这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健康者带来无限的烦恼或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当然,检验设备供应商为此会乐得合不拢嘴。

检验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第一部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包括睾丸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使用指南。2010年,又制定了肝癌、膀胱癌、宫颈癌和胃癌的肿瘤标志物使用指南。这些指南都明确指出,肿瘤标志物检查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还汇总了其他各个专业学术组织的观点,认为在普通人群中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肿瘤的筛查是徒劳的。

正确应用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疾病分期、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各个肿瘤标志物的上述作用有强有弱。在普通人群中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意义不大,但是肿瘤标志物对于高危人群肿瘤的筛查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对于老李这样的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病人,应该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查。有恶性肿瘤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研究显示 多个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普通人群(准确地说是中老年人群)中筛查前列腺癌,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没有帮助,而且还可能导致过度诊疗。发现疾病不是临床医学的最终目的,临床医学的终极任务是改善病人预后,包括提高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对社会资源的消耗。2011年,权威机构研究报告, CA-125对于卵巢癌的筛查意义不大,即使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原因也与PSA相似,不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而且也有过度诊疗的危险。

我们常说,不准确的检查不如没有检查。同样,这两个研究告诉我们,不必要的检查不如不检查。

在健康人群中采用肿瘤标志物筛查恶性肿瘤,会导致过度诊疗。部分病人因为肿瘤标志物结果可疑阳性而反复检查,更有一些病人因为结果阳性而被迫接受侵入性的检查,最终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对病人来说无端增加一种痛苦。

不加以分析,不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与体征等,动不动就要求医生开出肿瘤标志物全套检验,是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老李前列腺癌卵巢癌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卵巢癌:被遗忘的女性“沉默杀手”
百变“老李”
给老李过生日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狡猾”的老李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