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藏着多少贪腐潜规则
2015-11-11杨帆张华迎
杨帆 张华迎
2015年2月4日,安徽省检察院决定以受贿罪逮捕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张苏洲,至此安徽广播电视台已有5名中高层干部涉贪腐落马。据了解,他们的贪腐行为涉及电视剧采购、广告投放、工程建设、服装采购、旅游业务承办等领域。面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腐败问题,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组长李秋芳近日点出影视业等领域的潜规则。
用审片权索贿
近年来,影视剧制作行业供大于求,购剧权为少数人敲定,制片方为了上片只能尽量满足播出方的各种要求。
一位演出经纪公司的人士表示,有国有制作单位和机构通过给编辑、演职人员虚报高额制作费和报酬的情况,一些人暗中牟利。中纪委曾通报2014年广电部门一名电视剧审查员在负责电视剧审批工作期间,帮助多部电视剧通过审核,借此受贿30余万元。而在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影片中,制作方为在片中挂职的当地领导变相发劳务费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票务里的小腐败
为了打招牌、树门面、做政绩,一些地方政府患上了爱承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怪病,地方领导坐在观众前排,登台讲话,甚至露一手。
“地方承办的演出活动,政府部门乐意埋单。”河北某演出策划公司负责人指出。“几百万演出费用,这笔账怎么走,还真说不清楚。”重庆一位长期从事舞台策划的人士说,演出票房也是一大收入,但要票、送票的情况也很多,票务里存在着不小的腐败空间。
卫星节目一地一价
“甲卫星节目想在乙省落地,就要和乙省有线电视运营商商讨价钱,之后才能入驻本地。”卫星节目落地这一块交易非常特殊,带有半垄断性质,议价过程很少有人知道。
由于有线电视各地独自管理,全国一地一价无统一标准,落地费收取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双方议价中搞回扣进行贪腐的空间很大。
设备采购关系要硬
“设备采购说是公开招标,但是订单最终给谁还是靠拍板者来定。价格、产品质量是次要问题,价格再硬,不如关系硬。”天津一位曾参与当地电视台采购招标的供应商说。
安徽省检察院2015年1月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广播电视台服务中心原主任宋晓峰因涉嫌受贿被逮捕。
2014年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据办案人员称,史联文任职期间全台事务一把抓,各种规章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回扣开路,收视率造假
“一个广告,能不能播,哪个台播,哪个时段播,回扣多少,里面门道很多。”业内人士指出,广播影视领域发行渠道有垄断性,有些权力就等值于人民币。特别是有些电视台广告中心的广告制作费用抬得很高,常有内部人帮客户在外面找广告代理吃回扣。有些电台、电视台成为保健品、药品厂家、专科医院的专业台,变味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
2012年,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心原副主任何勇走上被告席,据检方指控,这名中层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在广告经营中收取近1000万元回扣。
(淘气摘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2月10日,图/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