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2015-11-11周吉龙
周吉龙
【摘 要】美术欣赏课,能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我们就得教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那么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本文做出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教学语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对学校美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大纲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我们就得教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但是,美术欣赏由于其需要涉及到丰富的理论,涵盖面极广,而且要学会把自己所欣赏到的用艺术性的语言传达出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且会有枯燥之感。那么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本文做出了如下探讨。
首先,立足教材,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材施教
美术欣赏课,能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课教学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讲授性,教师对美术作品、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说明。二是问答型,就美术作品、欣赏知识、欣赏原理等所做的师生问答式交流方式。三是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四是自主型,学生学会欣赏、爱上欣赏之后,能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对作品进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欣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如在欣赏商周青铜艺术时,我们可以采用讲解型的授课方式,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之相关的细致的图片及背景,让学生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龙虎尊》《妇好角瓜》展示的是商代晚期胎壁加厚, 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的特点,《 立鹤方壶》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在欣赏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时,则可采用解说型与问答性相结合的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宫的总体规划,然后问同学们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学生很容易发现故宫呈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带领学生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是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故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而在欣赏人物画、山水画时,就可以采用讲解与讨论型相结合。如多媒体展示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抢答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并陈述喜欢的理由。
其次,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小学、初中阶段虽然学生接触过美术,有基本的美丑好坏之分,但是他们在欣赏作品时通常凭着第一眼的感觉,或者是根据作品的画得像不像来评价。要他们从欣赏的角度来分析表达,他们却无所适從。那么教师在这时就应该去引导,教会他们怎么去欣赏作品。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要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枯燥的专业术语只会让学生听不懂或是听不进去。这样就诱发不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用浅显的语言和简单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如在欣赏唐代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时,我们问学生“画中涉及到哪些帝王?除了帝王还画了些什么?这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等等简单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用这类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学生学会欣赏的角度和方法。同时,美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是必不可少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课的前提和工具。再加上毕竟是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也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应该仅仅把欣赏停留在感性层面,形成一盘散沙的印象,还应该拥有脉络清晰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发展,构建好一个基本的美术知识框架。但是,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毕竟是枯燥的,就需要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趣味化、具体化。
再次,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生的,它有这个时代特定的风貌和内蕴。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作品产生的背景为我国北宋年间,那时的汴京极其繁荣昌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通达,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我们要学会观察这幅作品疏密有致的构图变化,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画面效果,笔墨章法等等。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体会其中丰富的美术内蕴。如在表现手法上,此作品以“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景象。在技法上,工笔与白描相结合。在结构布局上,严谨有序,层次分明。
教无定法,最重要的是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刘旭辉.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议[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毕辉.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