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演讲技巧赋予口译译员能动性及其对同声传译教学的启示
2015-11-11郭珺
郭珺
【摘 要】本文探究了译员的公众演讲技巧如何帮助译员在做到忠实的基础上发挥译员能动性的作用,并为同声传译教学过程中的公众演讲技巧训练提出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
【关键词】公众演讲;同声传译;译员能动性
一、已有研究的局限
学术界对公众演讲与口译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公众演讲技巧与口译的关系,口译中暗藏的公众演讲技巧,公众演讲与口译的共同点,以及如何开设口译培训中的公众演讲课。以上研究肯定了公众演讲技巧和译员能动性对口译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三个局限:一是认为公众演讲技巧对口译的作用局限于交替传译。二是认为公众演讲技巧对口译的重要作用局限于口译的表达阶段。三是忽视了公众演讲技巧对译员能动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
译员的公众演讲技巧不仅体现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同声传译的过程中,而且由于同传的语流更连贯,公众演讲技巧对同传的影响更明显。公众演讲技巧能够帮助译员在同传中发挥出更强的能动性,在译前准备阶段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从而影响同传的表达。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译员,同传教学势必离不开公众演讲技巧的培养。学术界肯定了译员能动性的作用(刘也玲),但似乎缺乏关于公众演讲技巧如何提高译员能动性、能否切实提高译员能动性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填补这一空白。
笔者选择了两名英语水平相当的译员进行实证研究,要求两名学生对同样的一段话进行同声传译,并对两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评价二者的公众演讲技巧对其英汉同声传译的译出语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较好的公众演讲技巧的译员,在同传中也发挥出了更强的能动性,译语质量更高。本论文将重点分析同传的译前准备和表达阶段,探索公众演讲技巧如何帮助译员在做到忠实的基础上提高能动性,最终为口译教学过程中的公众演讲技巧训练提出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
三、译员能动性的内涵
译员能动性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基本上一致肯定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明确了主体性应该包括能动性和受动性两方面。同声传译中的译员能动性是指译员为完成口译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针对不同的语境、英汉不同的句式结构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调整自己的口译策略”(刘长宏 2013),甚至适时使用创造性叛逆(张诗 2011)或积极性误译(肖凤 2007);而受动性是指,译语受到语言、听众、文化、译员所属机构等因素的制约(盛腊萍 2013)。译员的公众演讲技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较好公众演讲技巧的译员能够在口译活动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针对不同语境、文化背景来调整口译策略,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更加自如的转换,即有较强的能动性。
四、译前准备和口译的三个阶段
在有关公众演讲技巧对口译重要作用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公众演讲技巧对口译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口译的表达阶段,但笔者认为,同声传译的译前准备阶段是译员能动性的激发过程,这一阶段公众演讲技巧对译员能动性的作用同样重要,不可忽视。
1.译前准备阶段:译员能动性的激发过程
在同传的译前准备中,公众演讲技巧就不断激发译员的能动性,使其更清晰地理解要口译的内容。
首先,公众演讲技巧帮助译员做背景调查。在开始公众演讲之前,演讲者需要选定话题、确定演讲目的、分析听众,收集资料并且鉴别资料有效性,找到支撑观点的细节,最后才是写稿子准备演讲(Steven Lucas)。演讲者在公众演讲之前调查研究做得好,演讲就会更顺利。这个过程和同声传译的准备阶段十分相似。译员在准备同声传译的过程中,应当从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平行文本、发言人的语言风格、听众的理解能力和所属机构等方面去准备。同传准备越充分,译员在“听”的过程中就越容易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因此,译员的公众演讲能力越强,就越能主动做好译前准备,译员能动性得到更好的激发。
其次,公众演讲技巧帮助译员更快地适应语境。公众演讲的调查研究技巧可以迁移到同声传译中,使译员尽快适应语境,从而真正理解发言人的意思。译员需要调查研究能力和语境适应能力,才能理解不同题材的发言内容,才能能动地处理源语、进行口译。例如,在本文的案例中,源语中有这样一句话:This is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ublic policy.只看这句话似乎很难懂它的意思,到底是“理解公共政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还是“服務于公共政策的有效信息”?如果译员在准备阶段充分了解这句话的相关背景,就可以确定其含义了。该语境是一名教师在对政府工作人员讲课,内容是微观经济学。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政策制定者他们所需要知道的有效信息。
最后,公众演讲技巧中写稿子的能力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有稿同传。在把同传稿翻译过来之后,译员应该事先演练几遍,就像演讲者在演讲前不断排练一样,以防出现卡壳的情况,这样即使发言人语速稍快,译员也能应对自如。如果在同传教学中加入公众演讲技巧有关如何写稿的内容,可以帮助译员更好地为有稿同传做准备。
2.表达阶段:提升译员能动性的着眼点
释意学派认为口译过程有三个阶段:“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张吉良 2011)。“公众演讲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在口译的表达阶段”(王阿晶 2008),口译的表达阶段是和公众演讲最相似的阶段,是公众演讲技巧对口译的重要作用表现较为明显的阶段。口译表达阶段中的公众演讲技巧包括下面的内容:一是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吐字、语言风格、句型、用词、语序、逻辑,二是非语言表达技巧,包括麦克风礼仪、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着装、心理素质(胡赟)。由于同传译员一般是坐在同传箱子里面工作,“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着装”等技巧显得次要,因此本文未将这些技巧纳入研究范围。
译者选取了两名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要求其分别对同一段内容进行口译测试和表现记录。学生A表现出了更好的公众演讲技巧,普通话更加标准,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区分清楚,语言简洁不拖沓,语速更快,并且其翻译的中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1:How many of you already know a little about it? If you dont know, tell me, dont be shy.
学生A:请大胆地示意我一下(反话正说,说法地道,翻译痕迹不明显,显得简洁不拖沓)
学生B:你们不需要为你们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感到羞愧(两次用到否定形式,有明显的翻译腔,用词、句式欧化,显得重复啰嗦)
例2:So Im going to go fairly slowly, because …
学生A:那么一开始我会讲得比较慢(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学生B:那我会慢慢地来介绍这样一个表(用语不自然)
将两名学生的表现详细对比记录如下:
语速:学生A为6字/秒,B为4字/秒(不包括同传等待的时间);语言风格:学生A简洁不拖沓,B重复啰嗦;语音语调:A为优秀,B为中等;吐字:A吐字清晰,B吐字一般;音量:A音量适中、声音平稳;B音量偏小、声音发颤;麦克风礼仪:A和B都是优秀;心理素质:A为好,B为一般;句型:A为中文句型地道,无翻译腔,B的句式不自然、翻译腔明显;用词:A的用词简洁、贴切,B用词偏欧式;逻辑:A逻辑清晰,B逻辑较为清晰。
通过对比两名同学在同声传译中体现出的公众演讲技巧可以发现,译员的公众演讲技巧对译语的质量有重大影响,译员如果不具备好的公众演讲技巧,同声传译的表现也会受到“拖累”;相反,译员如果有较好的公众演讲技巧,同声传译中就会有更强的能动性。好的公众演讲技巧赋予了译员更好的语言能力,使译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翻译中,而不需要特别注意发音、吐字这样的非口译活动。
五、对同声传译教学的启示
由于公众演讲技巧对同声传译质量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当在同声传译教学中加入有关公众演讲技巧的培养,当然也可以专门开设公众演讲技巧课程。同声传译课上的公众演讲技巧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公众演讲技巧测评。教师应在同传课程开始前为学生做测试,从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语音语调、吐字、语言风格、句型、用词、语序、逻辑、语速)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包括麦克风礼仪、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公众演讲技巧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是否需要另外选修公众演讲技巧的课程。
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和写稿的能力,能够增强译员的调查研究能力。收集材料和组织语言写稿是公众演讲技巧中的重要内容,收集材料的渠道可以是图书馆(报纸、期刊、著作、数据库)和网络调查(如搜索引擎、虚拟图书馆、政府门户网站资源)(Steven Lucas)。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就课堂主题做背景调查,通过以上渠道收集材料(包括查阅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平行文本、发言人的语言风格、听众的理解能力和所属机构)并提炼或预测出发言人的演讲目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支撑细节和逻辑。还应当培养学生鉴别材料有效性的能力(Steven Lucas)。在课上请一至两名同学,就背景知识调查情况做简短的汇报,这种汇报本身也是一种公众演讲。
通过实践培养公众演讲技巧。建议将公众演讲技巧的训练和同传的专业题材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每节课以演讲或汇报的形式练习公众演讲技巧。同时,要将同声传译本身当作是某一话题或专业题材的公众演讲,在同传练习后,及时点评学生在公众演讲技巧上的表现,并给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刘也玲.翻译中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4)
[2]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語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4-80
[3]王阿晶.公众演讲技能与口译——从释意理论的视角探讨两者的关系[J].大连大学学报,2011:151-153
[4]胡赟.浅析公众演讲与口译的共同点[J].职业教育
[5]刘长宏.译员主体意识在口译活动中运用策略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6]张诗.创造性叛逆在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7]肖凤.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积极性误译”[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8]盛腊萍.从译员主体性看三大口译模式[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5):100-105
[9]杨柳.口译实践中的公众演讲策略初探[J].海外英语,2012:250-252
[10]戴雷.如何开设口语培训中的公众演讲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6):199-200
[11]Lucas, S.(2008).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New York: Ma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