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泰宁县长胡邦宪
2015-11-11梁光蔚
梁光蔚
抗战时期的泰宁县长胡邦宪
梁光蔚
胡邦宪(1902-1991),安徽寿县人,原名胡允恭又名胡克波、胡萍舟,1919年就读安徽宣城省立第三蚕桑讲习所时,响应“五四”运动,上街游行抵制日货。1920年考入芜湖第六甲种农校,成为学联负责人之一,参加赶走两任反动省长的学生运动。1923年进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北伐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三十五军政治部代主任。
胡邦宪遗照
1937年5月由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委派,胡邦宪出任泰宁县县长,做了一系列利国益民之事。在泰宁一年多时间中,胡邦宪利用公开身份,创办职业补习学校,修建画网巾先生墓亭,募集抗日经费,释放“政治犯”,保护了因被捕而脱逃到泰宁的共产党员吴季朴、张文衡等4人,并安全送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七七事变爆发后,胡邦宪主持成立抗日群众团体“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泰宁分会”,组织社会各界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抗议日本侵华,同时成立抗敌剧团,宣传抗日,并开展“仇货拍卖活动”、抵制日货,发动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下,泰宁县筹募慰劳捐款18.0397万元(法币)汇到前线作为抗战经费,全县还有1426名适龄壮丁走上抗日前线。1938年春,县抗敌后援会出面成立“杉阳抗敌吟社”,开展抗日诗歌创作活动,在以后的数年中、活动百余次,作诗千余首。是年8月9日福建省民众“抗日救国委员会”宣传队来泰宁宣传抗日,泰宁县第一次放映了无声电影。
泰宁县地处闽西北、山地多荒,胡邦宪成立了“泰宁垦务所”并兼任所长,安置沦陷区难民。垦务所设有农场,配给可垦地4434亩,凡从沿海来的难民都安排垦荒,发给土地证,但所开垦的田地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垦务所帮助解决迁移杂费,同时借给6-10个月的伙食费及家具、农具、种籽、肥料和耕牛购置费,至1940年底,共安置来自永泰、闽侯、闽清等县难民三批167户697人,安置在良浅、池潭、余坊、洋坑、岩坑、梅口、吕家坊、南会、水南、张家坊、丰岩、大田和邱家排等地垦荒,从事耕作。
1938年9月,胡邦宪接到新四军军长叶挺从皖南发来的密信,要他回安徽并任怀宁县县长,在地下党领导下做桂系高级将领的工作,以配合新四军行动。
上海解放后,胡邦宪随军南下任福建师专军代表(1950年改任师院院长),1951年整党中被错误停止党籍,1952年调南京大学任历史系教授,1955年肃反运动中被错误关押审查8个月,“文革”中被扣上“801案件作案者”的帽子受到冲击。1983年初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党籍,任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家副部级待遇。1991年病逝于南京,享年90岁。
(作者单位:泰宁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