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孤独的孩子

2015-11-11书包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3期
关键词:某件事家长孩子

书包

不做孤独的孩子

书包

你的朋友多吗?你经常和同龄人出去玩吗?你感到过孤独吗?很多孩子会说“朋友不多”“不怎么出去玩”“很孤独”。这样的回答,恰恰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心声。目前,很多孩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除了正常的校园生活,就是补课上特长班。在他们的内心,一粒孤独的种子正在萌芽生长。虽然家长给自己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并不快乐,甚至觉得自己被遗忘。其实,这就是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应,感到自身与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等,容易使人感到孤独。比如:过于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也容易产生孤独感。有孤独感的孩子会觉得身边少了什么,感到空虚和难过。其实,你很想有个人作伴,与你保持密切的联系。你希望有能懂你的朋友,心烦时向他倾诉,遇到麻烦时能得到他的帮助。可现实是残酷的,你没有兄弟姐妹,活动空间又很小,这能不孤独吗?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测试吧,看看你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这里有6个问题,请用“是”或“不是”来完成。①“当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会给认识的人打电话。”②“如果我搬家了,在新的地方不认识任何人,我可能会做一名志愿者,主动去帮助别人或救助小动物。”③“我相信别的孩子也会感到孤独。这时,我若跟他建立联系,会使他开心起来的。”④“孤独的时候,我会去外面转转或找其他人玩,而不是待在家里。”⑤“我会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别人,或者至少保持微笑,尽管这样很难做到。”⑥“搬家后,我会告诉其他人自己是个新人。”结果分析:若回答了4个(或4个以上)“是”,这时的你会尽力和他人对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若回答了3个(或3个以下)“是”,也许你正等着别人来关心或关注。此时的你有点被动,如果有人主动和你交流,那你还有一定的机会;如果没有人与你交往,那你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其实,被冷落的感受是很不好的,若与外界划清了界线就更可怕了。其实,你完全可以主动一些,给别人一个微笑,送上一句问候,帮别人抬一下东西,这些都很容易做到。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走出心灵的阴霾,不致于孤独下去。也有人不这样做,还在等待,情绪越来越不好,甚至变得抑郁。抑郁是自闭的前奏,如果时间长了,会越来越严重。

你若实在不想与人交流,那也没关系,可采取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出去散散步、吹吹风,看看外面的风景,亲近大自然;或者听听音乐看看书,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抑郁都是从纠结小事开始的,想不通就不要想了,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还是一个艳阳天。要记住,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命运需要自己掌控。

说到孤独感,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并争得家长的配合。在认识上,东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的孤独,侧重与他人在一起的欲求,以及隶属于同龄团体的意愿;东方的孤独多来自于存在本身,现实对情绪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既要做孩子的“生活部长”,又要做孩子的“精神导师”,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独处的时间,总觉得自己在身边孩子才安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当孩子能独立行走或独立阅读的时候,一天当中最好给他一点独处的时间。开始时,让孩子独处10分钟左右,慢慢延长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才能增强独立意识。而且,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战胜独处的恐惧感。如果家长不事先训练,孩子突然碰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觉得被抛弃了。这时,可以找理由来安抚,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让孩子不会对独处感到不安和害怕。当孩子热衷于某件事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打扰,沉默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家长还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的孤独感大多来自于冷落感和遗弃感,这与家长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暂时独处,若孩子能得到足够的爱,那就不会怀疑家人是否珍视自己,也就不会过分排斥这种生活了。这种信赖感是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爱的力量足够强大,孩子才会有安全感。等长大了,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无论是校内的还是社会的,对成长都会有益处。在活动中,孩子可以结交朋友,提高思维敏感度,以及合作精神。与朋友和睦相处,将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孩子还是孤独的话,请无条件地陪伴,因为孩子需要关心与呵护。尤其是经常外出的家长,更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即使不能面对面地交流,常打电话、多视频也是不错的办法。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长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一旦发现孩子不合群,或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家长要提高警惕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地打开孩子的心结。

总之,孤独感是一种可怕的情感反应,主观上觉得自己不被需要,甚至被抛弃。其实,你一直被需要,也一直被重视,主动与人交往吧。

编辑/黄书满

猜你喜欢

某件事家长孩子
表示疯狂的学习
眼罩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遗忘与记忆同等重要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