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朝古刹

2015-11-10俞凡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祥和石窟建筑

俞凡

我可爱的家乡新昌被誉为“越国敦煌”,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闻名海内外的南朝古刹——大佛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建筑。

新昌依山而生,别出心裁的匠师们自然也因地制宜。大佛寺始建于东晋,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佛堂的钟声悠远而深沉,回荡天际;香火炉悠悠地吐出袅袅的焚香,与空气交织。来到这儿,游客们无一不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氛围,无一不惊叹人类智慧与自然恩泽的结晶。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面积达588平方米。琉璃黄瓦,重檐歇山顶,恢宏巍峨,为全寺最大佛殿。坐落在青山翠谷之中,一道道的门槛进进出出,更显佛殿气势雄伟,给本就肃穆的庙堂增添了神秘感。大门的柱子上气势恢宏地盘绕着威武的巨龙,雕刻着各种复杂而精美的花纹,不少人在柱前驻足停留,只为欣赏这巧夺天工的艺术。仰望殿顶,一条巨大的金龙盘踞在中央,一旁彩云飘、鹊鸟鸣,一派祥和瑞气。这里的窗户设计可谓是古色古香。镂空的图案与纹路清晰的窗纸巧妙结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窗框上凹凸的精致雕刻,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触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南第一大佛”石弥勒像是大佛寺内人文景观中的精华。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高4.87米,耳长2.8米,口宽1.28米,两膝相距10.6米。佛像秀骨清相,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参观者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比例神态均恰到好处。这等高超造像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来此观赏的游客走进这里,无一不受其净化,心如莲花。

大佛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双林石窟中藏有亚洲第一卧佛。这座被佛教界权威、资深人士称为惊世之作的中国第一石窟卧佛,是当代洞窟艺术的杰出典范。该卧佛静躺在须弥莲花宝座之上,面朝西方,佛身长37米,高9米,佛像面如满月,眼睑微垂,神情安详,法相伟岸,有盛唐之气、齐梁之风。借山石古朴之质,现宁静温馨之韵,展示着令人震撼的释迦牟尼圆寂图的艺术神韵,经过造像和石窟内外设计,完全体现了当时世尊在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下涅槃时安详、宁静、智慧圆满的情景。佛殿上方有藻井,涂抹着淡淡的色彩,虽并无浓墨重彩之艳丽,却有着雅致质朴之姿态。五彩祥云中间簇拥莲花,示意佛门圣洁、吉祥。周围还有飞天笙歌曼舞,示意极乐世界的美妙、祥和,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伟大的匠师们呕心沥血,雕梁画栋,尽展大佛之巍峨、建筑之风采。

寺内空气怡净,青山绿树,生态极好。石凳凉亭,一派宁静。游览大佛寺必会注意到外山门内的放生池。不管你是来烧香拜佛还是游览景色,都会为两潭清水所倾倒。水面倒映几株斜杨柳,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再往前几步就是莲花池,在固定时间会喷泉的白莲花,使人感到无限的欢喜和说不出来的伟大。

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祥和的氛围,实为建筑之典范。

[【陈老师评】]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座闻名遐迩的世纪佛寺。首先,标题新颖,既点出了说明对象,又以“古刹”二字高度评价了说明对象。其次,适当地借鉴了《苏州园林》的写法,从游览者的角度,抓住了大佛寺的特征,尽展大佛之巍峨、建筑之风采。从外观结构、内部环境、历史文化价值等多方面说明了“游客们无一不感受到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无一不惊叹人类智慧与自然恩泽的结晶”。再次,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并辅之以优美的词句,重点介绍了大雄宝殿、石弥勒像、石窟卧佛,其间四字短语随处可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朗朗上口的音乐节奏感。

猜你喜欢

祥和石窟建筑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国内
小青瓦房
安守内心的祥和
海峡吟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