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
2015-11-10巨婷
巨婷
摘要:本文以华清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该学院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通过对素材的整.理,进一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遏止不良的消费倾向。
关键词:华清学院 大学生 消费观 生态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方面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却是个有着较大需求的群体。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复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若不及时进行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和培育,一些不良消费观将会给学生本人或是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办学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作为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需要支付相对昂贵的学费,此其一,其二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被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误导,所呈现的消费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理性、正确、健康消费观的形成。本项调查以华清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调研他们的消费现状,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华清学院经济贸易系1000名文科生和土木工程系1000名理科生为对象,进行随机性的发放调查问卷,为确保调查研究具有定的代表性,涉及学生来自于文科、理科两大方向,分布于大至大四的所有专业。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以制作调查问卷为主,现场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两者相互补充,进步增强调查研究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其中问卷制作是结合当前大学生消费领域里的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自行设计,问卷共设置15道客观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经过多次预试、反复修改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62份,有效问卷1937份。
我们还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与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随机抽选了60名愿意接受访问学生,包括20名学生干部、20名学生党员、20名助学金获得者,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需求。同学们都能积极配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数据分析
(一)问卷、现场访谈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问卷回收和现场访谈的记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有90%以上同学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10%的同学依靠校外兼职或是从事校内勤工助学活动贴补生活费。生活费在300元到500元之间的学生比例占55%,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占30%,还有15%的学生比例,他们的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在消费支出的内容方面,有74%的消费比例用于饮食,16%用于购买衣物、课外书籍等,10%用于社交活动、情感投资及其他。有18%的学生在消费时关注商品的品牌和档次,有70%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实用性,12%关注的是价格和其他。影响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因素方面,家庭的成长环境占82%,受现有人际关系及生活圈影响的占10%,受自我虚荣心等个人主观性因素驱使的占8%。对于是否对生活费的使用作出合理的规划方面,有定使用计划的占22%,无任何计划的占58%,虽有计划但经常超出预算的占20%。对于是否养成记账等良好习惯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学生会通过记账来合理支配生活费的用度,有13%的学生仅对开销较大的内容会进行记录,有82%的学生没有理财的观念和记账的习惯。对于生态消费概念的了解上而言,有86%的学生没有生态消费观念,8%的学生有模糊的生态消费观念,仅有6%的学生有明确的生态消费观念。我们还发现,78%的学生有较强的节约能源的意识,但对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了解甚少。就目前而言,学生对次性用品的使用仍较为普遍,对环保产品的了解和购买力不足,对垃圾的定点投放和分类处理落实不到位。针对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性,有95%的学生希望能够克服不良的消费习惯,转变不良的消费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缺乏消费理性。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月消费开支较大,近年来学生面向社交活动、购物、情感投资、游玩享受等消费项目逐渐增长,学生消费的多样性趋势在增强,但是其理财观念却相对淡薄。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控力不强,在逐步形成科学、成熟的消费观念之前,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多数消费行为都是受媒体广告的宣传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临时性的、冲动的、随机性的消费。以苹果、三星等高端智能手机的消费为例,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有些同学盲目购买新推出的机型,将已有的手机迅速淘汰,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2)存在攀比心理。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比较昂贵,因此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基本上家境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相当
部分同学入学后,因学业压力减轻,在思想上开始放松,认为是时候应该好好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了,用于学习、生活、娱乐、社交等开支项目也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受虚荣心的驱使,大多数学生盲目攀比消费,不愿在金钱上输给别人,谁买的牌子好,花钱多就会有面子,以此来获得种虚荣的满足感。同时,独立学院也有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为了负担孩子昂贵的学费,常年在外打工或是举债,经过调查我们能够发现,这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生活上较为节俭,基本上都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不同的消费观带来的生活习性的不同等,都易引发矛盾和冲突,一些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变的内向自卑,有些人性格发生变化,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贫穷借钱消费,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攀比心理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培育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消费结构不合理。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异化现象,青年在消费中失去了理智,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助长了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盛行,为了满足单纯的物质欲望,放弃了对精神层次更高的追求,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形成的原因
(1)市场经济双刃剑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大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优惠,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物质欲望和消费需求,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使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大量涌入国门,人们的消费心理、行为及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如: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从众性消费等,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消费上,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确立。
(2)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在父母以及长辈的溺爱下,很多人变得自私、懒惰、任性,部分家庭即使经济收入不高,因为担心孩子受委屈或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想尽一切办法尽力满足子女的消费需求。家长们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的需求,就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放纵并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养成了他们花钱没有节制的习惯,为不良消费行为埋下了隐患。
(3)高校教育机制的缺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但就目前的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内,并没有明确的将生态消费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讲授,轻视生态消费教育,缺乏健全的教育机制,也很难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态消费观念。校园里关于生态消费的主题教育活动较少,由于宣传的力度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参与度也变得很少。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不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在引导大学生远离不良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念任重而道远。
三、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路径选择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消费理念。生态消费是指既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同时又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消费理念和消费知识的教育,促使他们学习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健康、适度、节俭的消费观,通过开展各类生态消费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积极加入到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态消费队伍中去。
2.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消费行为,学会理财。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辈的溺爱使他们缺乏独立性,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理性判断力不足。有些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疼爱,即使家境困难,也会想办法满足子女的消费需求,子女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慢慢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消费习惯,对此,学校和家庭教育应紧密配合,共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逐步培养他们具备理财的能力和经验。
3.积极建立生态消费约束机制。作为学校应制定和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配备环保、节能的管理设施,强化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国家要有法律的保障,通过法律对大众的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