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泰颜色文化对比看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
2015-11-10陈圆圆
陈圆圆
摘 要:颜色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文化涵义,相应的,不同文化里的颜色词其涵义也都不尽相同。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我们在进行颜色词教学时往往会忽视颜色文化方面的扩充讲解,这会造成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偏差。本文选取了白、紫两个颜色,通过对比这个两个颜色在汉泰文化中的异同之后,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提出了自己关于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在进行颜色词教学时对颜色文化的关注。
关键词:颜色文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无论在泰国还是在中国,颜色词语都丰富多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频繁使用颜色词,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中必定具有其独有的文化涵义和民族特色。汉泰颜色文化中相异或相同的方面,都会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而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却往往会忽视了颜色词文化涵义的讲解释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颜色词的文化涵义总是一知半解。
本文以颜色白、紫为例对汉泰颜色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对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和看法。笔者之所以选择以白、紫这两个颜色为例研究,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崇红尚黄,轻黑贱白的国家,白色的文化涵义会相对更具特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泰国,代表星期六的颜色是紫色,这个颜色的文化涵义对中泰两国而言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研究汉泰颜色文化的异同点,可以为泰国学生学习颜色词和对外汉语教师对泰国学生的颜色词教学提供一个基础依据和参考借鉴,使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更具针对性、明确性和灵活性。
一、两个颜色词之汉泰文化内涵对比
1.“白”与“”的文化内涵对比。白色是较早出现的颜色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有褒有贬。
在汉语中,白色常常被人们用来象征纯洁、高雅、光明和清白等。如“白璧微瑕”、“洁白无瑕”、白雪阳春”、“洁白如玉”、“清白无邪”等词语就是取其美好的涵义。古代有迷信者把白色禽兽视为吉祥之物,如白燕、白鹤等;近代人们喜欢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这些说法都得益于白色好的寓意。
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白”与“黑”的对立。因此,白色成为“正义、光明、善良”的象征。①词语有“黑白分明”、“颠倒黑白”、“说黑道白”等。正义的东西干干净净,是完全不需要藏匿的,所以“白”也象征着合法、正当。如“白市”、“白色收入”、“白道”等说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从汉代到唐宋时期,“白”一直被默认为平民之色。普通百姓因此也被规定只能穿白色衣服,所以我们称普通百姓为“白衣”;“白丁”、“白身”是没有文化、没有功名之人的代名词;“白屋”则指穷人住的房子。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它是死亡和凶兆的象征。这与中国古代五方、五行、五色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西方属金,具白色,西方又属秋。秋天是枯黄死亡的季节,古代处决犯人一般在秋天,因而代表“秋”的西方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②《礼记·郊特牲》云:“素服,以送终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亲人去世,家属通常要穿白色的衣服,设白色的灵堂,以示哀悼。民间称丧事为“白事”,称用于殡葬的消费为“白色消费”。此外,“白”还含有徒劳、轻视、失败、无价值、愚蠢等贬义,词语如“白干”、“白搭”、“白费”、“白痴”等。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也都是举白旗表示投降。
“白”与政治词语“红”相对,因此“白”也象征反动、腐朽。如“白军”代表国民政府军,“白色政治”代表国民党政府,“白色恐怖”代表反动派对革命者的镇压和屠杀等。
“白”还在中国京剧脸谱中象征奸诈和阴险,如京剧表演三国的曹操和秦代的赵高等人物都是画白色脸谱。
泰语中,“白”也有纯洁、清白等涵义,如“”(纯白)、“”(洁白无暇)、“”(清白)、“”(清白无邪)、“”(洁白如絮)等。
泰语中“白”也象征着合法、正当。如“”(白道)、“”(白色收入)等。
泰语中“白”也是死亡和失败的象征,泰国人参加葬礼也主要以穿白色衣服为主。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也是举白旗表示投降,称作“”。
在泰国,与中国恰恰相反的是泰国人普遍喜欢白色,如泰国学生的校服普遍都为白色,正式的上班族的制服也以白色衣服为主,因为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和清白的体现,是比较得体有礼貌的颜色。此外,泰国国旗上也有两部分为白色,象征着泰国人民对于佛教的信仰。
2.“紫”与“”的文化内涵对比。紫色是红和蓝以相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颜色,虽然不是中国人意识里的正色,但其在中国文化里也是寓义美好的颜色。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天帝居于天上的“紫薇宫”,故而以天地为父的人间帝王也以紫为瑞。③因此紫色在中国是祥瑞高贵的象征,多为封建帝王将相所使用。词语如“紫禁城”代表皇宫;“紫气东来”的“紫气”代表祥瑞之气。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统一官服以后,紫色官府成为公侯才可以穿的服色;唐代时期,官分九等,官服的颜色也有等级之分,三品以上的官服才为紫色,这种以服色显官位的做法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词语如“大红大紫”、“腰金衣紫”“带金佩紫”等就由此而来。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紫色曾是佛教僧侣禁穿的颜色,但是在唐宋时期,朝廷有时也会将紫色赐予有功的高僧,以示其在佛教传播上的贡献,紫色的袈裟也就由此产生了。
在我国京剧脸谱艺术中,紫色代表着沉着稳重的人物性格,如京剧中扮演常遇春、专诸等人物就畫紫色脸谱。
在古泰国时期,因为紫色是较难染成的颜色,因而成为极其有价值的颜色,所以紫色被视为权利和高贵的象征的同时,也被视为神秘和奢华的象征,也就只有王室和贵族才有能力穿紫色的服装。
除此之外,在泰国,紫色的使用的文化涵义与中国几乎完全不一样。国王、王后、王子和公主等王室成员分别有代表他们自己的旗子,旗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由于诗琳通公主出生于星期六,而代表星期六的颜色是紫色,所以代表诗琳通公主的旗子就以紫色为底色。
在泰国,女生可以穿紫色的服装,但是男生通常不穿。因为紫色被视为代表男性同性恋的颜色,所以正常男生通常不着紫色服装。
在泰国,泰国航空公司宣传的主打颜色也是紫色,这里他们所选取的也是紫色象征神秘和高贵的涵义,以示泰国航空公司异于其他航空公司的高端和大气。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导入方面也是一样,我们还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首先要把颜色词的本义和文化义区分开来。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是以传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为主要任务,这个阶段就只需要采取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所学颜色的本义即可。而对中高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进行颜色词的本义释义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个阶段就要恰当地进行相应的“文化义教学”。当然,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学生也要有所区分,针对中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就只需要对会影响日常生活交际的“文化义”进行释义,帮助他们在用词上避免误解和冲突。而针对高级阶段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帮助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现状。(2)针对性原则。对外汉语文化涵义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障碍,最终确定文化涵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文化涵义相差较大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导入和教学,对于相同点就可以简单带过,不深入解释,但是对于它们的不同点要适当强调和解释说明。(3)趣味性原则。无论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欢“寓学习于娱乐”。所以汉教老师在进行颜色词的文化涵义的教学时,必须采取活泼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展示为辅,努力促使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一旦提高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了排斥的心理,那么对于颜色词文化涵义的教学也就会相应变得容易。
2.教学方法。有了以上教学原则的支撑,当然还得配合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颜色词的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建议在对颜色词进行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对比分析法。“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对比教学,对比是语言教学的敲门砖。”⑦在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对比所学颜色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在自己母语中的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教学过程中可以不着重讲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对比之后的不同点或者词汇空缺,着力于帮助学生理解汉语中与自己母语中不同的文化内涵,抑制文化负迁移。(2)典故或故事导入法。在汉语中,特别多的词汇是来源于典故或故事,而且还通常含有一定的寓意。通过演说典故或故事,从而导入颜色词的文化涵义。这样的方法便于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义,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所学颜色词语。
三、结语
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适时的进行文化内涵教学对于词汇教学而言绝对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颜色词在汉泰两民族中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发掘汉泰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异同点,归纳总结颜色词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引起汉教老师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的重视,漢教老师在备课时才会有意识的加入文化内涵教学这一内容,只有词汇教学的课堂在实践上真正具有完整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才能很大程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有卿.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吴丽君,崔瑛.论颜色词及其文化联想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10).
[3]常敬宇. 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薛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英汉颜色词比较[J].科技信息,2009,(29).
[5]谢婧怡.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颜色词文化内涵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7.
[6]刘淑芬.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释词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J].语言教学研究,2009,(4).
[7]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8]田伏礼. 颜色词与文化[N].丹东师专学报,2000-06,22(2).
[9]裴晓睿. 新汉泰词典[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