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11-10赵潜
赵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才会对数学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也才会把学数学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满足,对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才会有了解的欲望,进而去热心钻研它,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逻辑性强,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数学教师更应在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学生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对待后进生,教师更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鼓励他们,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离不开老师引导和培养。因此,老师要创设情境,切实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周角》一节课时,我设置了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画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若AB弧所在处是球门,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圆上C、D两地(不在AB弧上),他们争论不休,都说在自己的位置射门好,如果你是教练评一评他们的说法。教师画出图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ADB与∠ACB的数量关系,∠ADB与∠AC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此时引入课题:本节课学习与圆有关的另外一类角——圆周角。学了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裁判,给C、D两人一个公正的说法。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知产生强烈的需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内心有一种探究知识的欲望,能促使他们去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用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效果。
1.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使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
在学习 实数的分类时,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问:“实数可以分为哪几大家族?”引导学生认识实数分为可以分为两大家族,一族叫有理数,另一族叫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各自又有哪些儿女?”运用拟人,学生容易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及实数的分类,有了实数的正确分类后,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也就轻而易举了,所以,巧用拟人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增加数学教学语言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要善于总结知识口诀,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面对繁杂的知识点,虽说不是死记硬背,确始终离不开记忆,有的同学感觉很困难,如果把这些知识点编成一些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学生会觉得很有趣,记起来容易,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时候,可以总结为:“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取小),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取大)。军营里
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此歌诀将不等式的解集概括得很巧妙,容易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中,经常根据知识的规律总结出朗朗上口的知识口诀,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使学生更易记忆,易掌握知识,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四、巧设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兴趣
数学活动丰富多彩,在活动中学生能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升华。
1.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如:在“有理数除法”一节课中,同学们往往会认为这节课枯燥,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具体办法是选10名学生,给他们胸前贴一个数,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还有一名同学贴零,拉手表示找朋友(做除法)可以两个人拉,也可以多个人拉,然后让观众们抢答结果,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有效地练习了“有理数的除法”,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在讨论中,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快乐
在课内展开讨论,可以强化学習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让学生相互评议,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议,从而使每个人受到鼓舞,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在激烈的争论中寻找到快乐。如对︱a︱=?(a<0)的讨论,一派认为应该等于a,一派认为应该等于-a,两派展开争议,述说各自的理由,这样越争越明,在争论中很轻松地学习了知识,又如无理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有理数其结果一定是无理数的判断,一派认为正确,一派认为错误,争论结果使学生明白分两种情形:当有理数为零时不正确;当有理数不为零时正确。在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不仅解答了这道题,也树立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当然也寻找到了快乐。
五、合理创设余尾情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余尾情境就是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结束之际,要恰当设计一个“尾巴”,或巩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节课或新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学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提出课下根据所学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兴趣的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师只有把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