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MT

2015-11-10王苑箔

缤纷家居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位空间物理

王苑箔

做设计就像做实验一样,跨学科是激发创意最理想的方式,你当初的设计构思是什么,做过哪些有益的试验?

我一直就对建筑感兴趣,开题时很狂妄的说“不做平面,要做空间”。但我不是建筑专业的,因为这种身份的缺失,我最后不可能真的搭建一个空间模型出来,于是将点落在“空间体验”上。但这是一个很虚很泛的议题,没有一个核心的问题点。其实前半段的时候,我已经出了一套自认为挺完整的方案,是针对虚拟空间的物理重建,也做了问卷调查和设计等等,但在和老师的讨论中,发现其中的转换点很牵强,于是将议题的重心转移到研究赛博空间中,有了“失真体验”的结论。其中的结构用黑洞、虫洞和白洞来做了个隐喻,还自己整理出了“5P理论”,但在转换成装置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不必非得限定在赛博空间这一个虚空间里,其实拓展开来讨论,失真性在实空间和虚空间都是有所存在的,是有共性的。至于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光学实验的装置来呈现,是因为光在反射、投射以及折射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减损,最终产生特殊的成像,隐喻空间的潜在作用力场。那么七面透镜,代表七个不同维度的空间切片,七个叙事的关键节点,现场观者的手动切换互动,完成了再现的空间。我想用这种最物理、最真实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失真的体验。

你的作品中包含了宇宙物理,科幻艺术,赛伯语言,沉默的螺旋,社会空间和失真洞穴,你是如何把这些原理整合到你的毕业设计中?

失真性在实空间和虚空间都是有所存在的,是有共性的。生活积累的是空间经验,空间投射记忆,在某种角度上,物理空间的游离式体验赋予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同时物理学科在不断地强调“我们对现实最基本的直觉其实是错觉,是感觉的虚构”。物理的衍射现象,就能说明隐性力场的作用;宇宙空间未知的十一维度;网络灰空间的拟态环境,所带来的虚伪的真实感,以及因为现在“仿真”体验的蔓延所导致的对现实空间的理解缺失;社会空间中奇观化的、错位架构的“城市野模”景观及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的影子与太阳……物理空间的现象——宇宙空间的推演——网络空间的浸入——社会空间中奇观化的、错位架构的“城市野模”景观;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的影子与太阳……物理空间的现象——宇宙空间的推演——网络空间的浸入——社会空间的错位——意识空间的拷问等等,这些不同维度的切片在失真的主题下是有着隐约的交叉语境,那么我将这几个主题的共性提取出来,剪辑了7个视频,视频素材有我平常习惯拍摄的题材短片、NASA的素材以及根据主题再创作的视频等。整个装置作品企图完成“空间的演练——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的逻辑转译。其实我想说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足够诡异复杂的空间,和一个足够诡异悖谬的时代,不论是虚拟空间,还是物理空间,所见之处,所能体验,都是经过多重解构与重构所产生的,其本质都是一种空间的异化,是有错位与悖谬感的,也就产生了空间体验的失真与偏见。

你在没毕业的时候看毕业生和作为一个毕业生时的状态和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以往的毕设,都没有特别吸引我的,无非就是前阵子朋友圈里转的“十大学生腔”,一种集体无意识。等到自己做毕设时,发现要做到自我满意的程度,真的很难。不过所幸的是,这个选题一直都是我感兴趣的,我能沉浸其中。因为我的毕设在内容上涵盖了很杂的学科知识,都需要慢慢啃、慢慢消化;在形式上涉及到了光学理论、产品设计、物理交互。虽然都不是我专业范畴内的,但是整体的工作状态我很喜欢,很新鲜,在糅杂研究的过程你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我的强迫症和一心作死的心态,同学还给我起了个外号一“花式作死骚年”,

总之,这个毕设让我锻炼出了一个大心脏,不说“不行”!所以现在看一个完整的毕设,我认为除了需要有独立的思考性和批判性之外,还需要很强的控制力——作品的呈现、展场的节制、细节的把控等等。

你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有预期吗?

毕业后先工作一两年,然后出国深造,开开眼界,学点其他的东西,国外的学科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做设计的状态与国内环境比较不一样。再后来,应该会回国创业,开工作室,虽然知道很难,不过不难就没意思了,不是吗!美院这几年,学到了格局观。在现在这个技术变得越来越低门槛的时代,最重要的还是思辨能力,不然就只能是个撸活儿的。不是说专业能力不重要,很重要,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视觉审美、专业能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都无需拿到台面上来说事儿。美院四年所学到的设计方法、概念研究、思考批判等等是对我来说最大的成长,虽然这些词现在听起来挺虚的。我很想谢谢十一工能放任我做这样一个不着调的毕设,以及王敏老师和林存真老师都很支持。

猜你喜欢

错位空间物理
留言板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