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2015-11-09

党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力协同战略

编者按:由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湖南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本刊整理部分与会专家演讲内容。

从战略高度推进文化软实力创新研究

刘继贤(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一是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化研究。二是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深化研究。“一带一路”是连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大战略,要围绕“一带一路”思考问题、选准课题。三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的战略要求选题,为促进军民融合提供正确的文化导向。

协同创新要关注明天研究未来

张东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2011”计划是国家级的战略工程。实施中,要强调问题导向,搞清楚如何建设才能满足国家急需。要辩证地看待急需,当下有急需,长远更有急需。不要把成果狭义地理解为出多少书,关键要出思想,出观点,出方法,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国的学术,研究昨天是我们的优势,研究今天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研究明天还远远不够。所以,高校智库要关注明天、研究未来。

着眼战略目标构建协同创新路线图

张国祚(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急需,制度先进,贡献巨大,世界一流”,这是协同创新根本目标。我们要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打破壁垒、共享资源、通力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研究如何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不是雷同,而是不同单位不同专业不同问题研究之间的“和而不同”。协同不是拼盘,而是不同单位不同专业不同问题研究之间围绕同一个主题的有机协调;协同不是形式的聚合,而是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核心要素的深度融合。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才是协同创新的灵魂。

靠信任和尊重争取人心

曾明(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对于少数民族要信任和尊重,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倡议成立5个民族自治区,高瞻远瞩,大大增进了民族团结。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中央对西藏工作提出16个字方针,叫做“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当下,我们将努力为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软实力探索实践。

沿着“一带一路”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

余祖俊(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从几百年来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的转移来看,在未来的几十年,世界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很可能回归到中国。在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中,我们的教育和文化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我们要培养既懂外语又懂管理,同时还要熟悉中西方文化和相应法律的专业人才,让中华文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而走得更远。

彰显城市的文化鲜明特色

王京生(国务院参事):中心城市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集中体现。深圳作为在国家复兴战略中拥有重要地位和责任担当的城市,理应彰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这主要基于以下认识:一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认同。二是文化复兴中的价值重建和创新。三是全球文化话语权的掌控及影响。四是中心城市是弘扬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载体。五是弘扬国家文化主权,要与国际一流城市进行文化交流,并在交流中形成文化话语权,展示城市的文化鲜明特色。

张扬中华文化的艺术维度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艺术维度具有远为丰厚的内涵:中国的各种艺术类型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赖以呈现的符号形式;中国艺术之外的其他多种文化形态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呈现平台;中国社会状况本身就含有社会想象力,这种社会想象力必然呼唤相应的艺术形式。要研究回答好几个问题:一是中国艺术形态如何呈现中国文化软实力,二是更宽广的中国文化形态如何呈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艺术维度,三是整体的中国社会状况如何呈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艺术维度。

提升边疆的文化软实力

邢广程(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提升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重要。鉴于我国边疆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升边疆地区的文化水平就显得更加迫切。我们要强调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我国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密切我国与周边国际环境关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离不开我们边疆地区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区域合作。我国对周边国家实行“亲诚惠容”政策,就是最得人心的文化软实力。

用国际比较视角开展文化软实力研究

田德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软实力建设需要广泛地借鉴国际经验。一是要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相关问题开展比较深入的国别研究。二是对各国文化软实力相关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构建指标化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三是总结出各国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做法与经验。同时,参照国外智库的管理模式,建议建构比较完善的国内乃至国际“专家库”。

抓住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当今世界是城市世界,城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主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国家。我国应该把“城市”和“城区”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形态,编制主题明确、架构合理、重点内容突出、战略路径可行的总设计图,为中国文化发展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理论与战略资源储备,最终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新型城市化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资源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需要彼此分享历史经验与生存智慧。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问题提供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只要我们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数量众多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就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

文化产业生态结构决定其软实力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化软实力跟文化产业之间,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生态化的结构。只有具备生态化的结构,才可能是软实力。“文化走出去”要打造“文化共同体”。“一带一路”应该是文化共同体。我们可以先从点结合,然后再铺开,做点面结合。大家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各个省市和相关城市都很重视,要把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连接到我们共同的平台上,构成一处文化共同体。

让世界认同中国价值

郭晓科(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中国的软实力核心,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国政治制度等却没有真正被西方所认可。中国软实力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中国的价值能否得到国内外的认同。我们要打造国际对话交流平台。当前,在国际学界、政界、舆论界都普遍缺乏中国的声音,因此有必要“引进来、走出去”。同时,我们要打造学界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平台。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应该考虑如何加强研究机构与政府实务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协同创新。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助推软实力研究

李树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我们去打造文化软实力,做得怎么样,需要利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来反馈,进行偏差调整。定量分析难度极大:一是指标体系构建有困难,二是基础数据获取不易,三是文化软实力的评判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定量研究难度很大,但仍非常有必要去做。借助这一指标体系,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找准自身的优势,发现存在的不足。(翁淮南整理)

猜你喜欢

实力协同战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