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15-11-09马建斌
马建斌
河北省宁晋教师进修学校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马建斌
河北省宁晋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标,领悟人生意义。
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师;课堂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实质上是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即人格。非理性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催化剂。”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情操等方面引导,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教育应当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德育和加强素质教育等角度来看,人格教育理应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语文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结合在一起,思想品德育教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
1.全新的教育理念。
(1)培养现代人的观念。我们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必须由现代人来完成。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所以,语文教师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而是要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这也是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负责。
(2)知识扩展的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有限的语文知识,这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向课外延伸乃至社会生活。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成功之路。
2.渊博的知识内涵。
(1)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汉语言基本知识,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课讲得好,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些规律性知识,还会给他们以思想方面的启迪,学生会从艺术形象中获得思想的陶冶,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情操、意志、性格等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的教师,将会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带来深远的影响。
(2)广博的社会知识。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现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含量,如环保、交通、人口、人权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教授语文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单一学科的传授,还应该把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接近生活,从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信心。
(3)熟练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驾御这些科技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兴趣。
3.有魅力的教师人格。
自由的思想。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接受现成的说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说该说的话,敢于做该做的事。不流俗,不唯书,这样才能把语文课本自身所蕴涵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态等转化成个人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也能在学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过程中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
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精品无数。有经典的个性人物,有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这些内容都需要语文教师在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些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良好的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
1.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领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像屈原行吟江畔,虽屡遭打击,但爱国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像白求恩不远万里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死扶伤,最后献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内容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阐述,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目标。
2.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1)自主学习,展示个性。语文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就必须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潜质。
(2)畅所欲言,不拘一格。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解释;概括同一课文的段意、中心,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围绕同一问题说话,可以发表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教师就不应该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既定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有一定合理性,就不应该轻易否定,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1世纪的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身适应社会发展而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出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之同步,从而使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加强品德修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