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怎样做父母:中国现代教育三问
——读《立》有感

2015-11-08卢云芳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池莉育儿观念

卢云芳

(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我们怎样做父母:中国现代教育三问
——读《立》有感

卢云芳

(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立》记录了作者池莉在育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惑和焦虑,这种口述实录式的文本为我们探讨中国现代教育的问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书中所呈现出的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英式、个人与群体的观念和行为的矛盾,值得人们对当下中国教育环境进行多层次的反思。

现代教育;育儿观;学校教育;教育理念冲突;池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度过了一段史无前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当他们逐渐步入为人父母的年龄,又遭逢改革开放“西风东渐”的岁月。正是在此期间,著名女作家池莉一面走上了写作之路,一面摸索着当一名现代型合格母亲的方法,并先后发表了《怎么爱你也不够》《来吧孩子》和《立》等多部纪实小说。其中,《立》记录了作者池莉在育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惑和焦虑,这种口述实录式的文本为我们探讨中国现代教育的问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这个过程所呈现出的个人与群体的观念和行为的矛盾,值得人们对当下中国教育环境进行多层次的反思。

一、一问:“快乐,去哪儿了?”——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困惑

每一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地成长,不过在强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影响下,很多人不得不违心地剥夺孩子的自由童年,过早地将他们送到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提前灌输各类知识,只为了“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女儿抓周时朋友的当头棒喝、当年媒体推崇神童的热潮、诸多亲友催促送孩子去早教班的好意提醒以及周边年轻妈妈们从众的无奈叹息,都令池莉深切地体会到这种舆论压力的沉重。但在考察到早教班里小孩子的不适和哭泣后,她毅然抵制这种流行的教育观念,踏上让孩子在自然成长中体验生命快乐的独木桥。

这种勇气来自现代教育观念,具体而言,来自一本美国博士写的《婴幼儿养育大全》,这本书具体而微地指导和帮助父母们从容应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而其中让孩子首先“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1](P44)的教育理念也自然地令人服膺。

这种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位年轻母亲的身上交锋,这位母亲倾尽全力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爱和养育孩子,在感性和理性双重作用下,知识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她在那个传统观念仍占上风的时代做出了逆流而上的选择。

传统育儿观念的最大问题在于功利性,在单一化价值评判的社会环境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大众认可的成功,以光耀自己的脸面。在这种观念里,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家长获得社会认同的工具。池莉也希望获得社会认同,但她更在乎的是孩子本身,更重视如何让孩子获得尊重、爱和快乐。在日常实践中,她摸索出育儿三原则:“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1](P57,58,60)这其实就是西方自卢梭撰写《爱弥儿》起就不断推崇的人本主义教育方式,以这种方式育儿虽辛苦亦更能享受到亲子之间互动的乐趣。

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点在于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心理需求,从而发掘孩子的潜能。亦池在不满三岁时对幼儿园的自主选择得到妈妈的全力支持,同时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也令池莉刮目相看。此后,亦池继续自主选择考外校、留学英国、考大学、进修硕士学位等,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池莉的“放手”政策功不可没。其实,幼儿和成人一样,主动面对生活才能更迅速地习得应对生活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孩子尚处龄稚,也应该大胆地将选择的自由交给他们,这是让孩子获得尊重、爱和快乐的起点。

二、二问:“尊严,去哪儿了?”——中英学校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核心精神,“仁”从字面意义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然而受悠久的专制集权宗法制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往往不对等,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师与徒之间往往是俯视和仰视的关系。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落伍的传统观念仍然操纵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家长依旧以“听话”和“乖”作为训导孩子的口头禅,逼迫孩子成为家长本人自我实现的某种工具。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孩子的人格和尊严也常常遭遇有意无意的漠视。

在考察幼儿教育早教班时,池莉就发现两岁的孩子就被要求服从纪律,不能自主控制“拉臭臭”的孩子会受到得不到小红花的羞辱。小学校长对成绩尚可的学生家长也会提出其监督孩子不要玩性太大。中学更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价值标准和奋斗目标,上网、早恋必须杜绝。不但如此,家长在优质学校面前也属于某种弱势群体,校方可能提出没有名目没有解释的收费,而家长唯有沉默着拱手奉上。

中国的教育体制最大程度地迎合着功利化的社会诉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通过读书考试,提升学历,从而提升社会地位。由此,中国人也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中的“苦”不但指学习之苦,还包括人格受折损的痛苦。对于普通人,似乎只有先经历尊严遭踩踏的痛苦,攀上社会的相对高层,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严。

但是,池莉她坚信:“对于个人来说,尊严就是人权了,是上天赋予个人生命最基本的权利。”[3](P74)尊严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如同人本应该生而平等。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敏感的池莉母女无法像别人那样默默忍受,也没有足够的能量对抗,于是选择了“跑”——留学英国。她在重重舆论压力和现实掣肘中坚持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女儿的能力和素质,使亦池得以在英式教育体系里如鱼得水。将亦池留学前后的个人经历两相对照,英式学校与中式学校教育差异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信任与怀疑。英国正规高中收取留学生同样需要进行考核,网络试卷采取闭卷形式,但没有现场监考人员,是否遵守考试纪律全凭考生自觉。当然,为了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英国学校设置了后续监督程序,考生抵达英国后还需参加复核考试,如果两次成绩相差太远,则劝退。上述程序虽是依远程考核的条件而设,但也暗含着对个体的信任。考生为维护自身的信用度,也会自觉放弃作弊的尝试。

对于杜绝未成年人的网瘾,英国是从外部环境、上网制度等方面制约,恋爱则不加干涉,只是善意提醒学生不要因恋废学。而在中国,杜绝学生网瘾和早恋的方法是将学生视为潜在的“嫌疑犯”,联合家长,强化监督,严防死守。

其次,全面素质培养方法与单一考试评价模式。英国学校在制定了严格的日常作息制度并建立校方与家长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之后,将业余时间完全交由学生自己安排。熟悉养狗技术、参加生活话题的演讲比赛、懂得园艺插花、会做饭菜,甚至饮食斯文、遵守礼仪,都能获得师长和周围人的欣赏和赞许。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学习跳舞、游泳、弹琴、绘画、摄影、打斯洛克等。而假期参加自愿者行走计划,以锻炼野外生存能力,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保证考试成绩仍名列前茅,这需要极高的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一旦获得了这种能力,将终身受用。

在中国,一切除书本学习之外的业余活动都可能被学校视为“非法”,家长也配合着临校租房,全面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让子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备考中。殊不知,这种单调的学习活动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之遭致或隐或显的身心戕害。

再次,独立性和依附性。在英国,高中生毕业考试拿到全A成绩,则获得报考全英顶尖大学的资格。考生可以在高考期间参加最多五所大学的招考,各个大学单独设置笔试和面试,和考生之间双向选择。考生一般会独自穿行于各个大学所在的市镇,如有家长陪同会被传为笑话。

在中国,学生在学习上被学校和家长双重监督着,在生活上被家长全全打理,中考、高考这类重要考试家长如不随行则会被视为不负责任,首入大学也是全家总动员式的随行,以至于很多学生成年了还无法在日常生活和心理上“断奶”。

三、三问:“自信,去哪儿了?”——多元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3](P135)在这句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池莉怀抱着满腔的爱意,以尊重为原则,以快乐为宗旨,与女儿一同成长,不但欣喜于孩子的自立,也满足于自己作为母亲的成熟。

略微可惜的是,池莉在序言和最后的章节里对女儿所选录高校的世界级顶尖地位的一再强调,其实应和了当年朋友在女儿抓周时的棒喝,只是走了一条特色之路,最终仍皈依于社会功利性的价值观念。当初的小心翼翼,一路的战战兢兢,只有等到硕果结成,才能长长地吁一口气,确认自己育儿的成功。在这个全然功利化的社会里,谁也做不到完全反功利而行之。

也许未来某个时候,社会能忽略被教育者在学历和事业上的显赫成就,单取强健的体魄、得体的举止、可爱的性格、善良的品行、或者立身处世诸如此类其中的某点,加上在自我选择的人生路径上享受健康的生活这一必要条件,以作评价教育成功的标准。那么,给予父母们施展育儿的空间将更为扩大。

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观念都有功利性诉求,但前者强调被教育者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后者则将被教育者视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器”,因而前者重过程,后者重目标。池莉的育儿时代视人为器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当下中国悄然发生着观念转变,遵循自然成长法则、强调亲子互动的育儿理念和方法盛行,为学生减负、让孩子自主的呼声也在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被重视,但根本性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未真正开启,当下中国父母们所面对的教育环境依旧充斥着陈腐的旧习。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可能效法池莉的“打不赢就跑”的迂回作战方式。所以,欲将完善的现代教育观念一以贯之,执行到底,更需要学习池莉当初那股憨直和孤勇。

鲁迅约百年前曾撰写过一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的文章,以改造国民性为旨归,重新调整了亲子关系,主张“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前两种要求,当代中国父母基本能做到,只是对于“完全的解放”,还有着旧俗的影响和惯性的犹豫。为父母者当信任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后,放他们到广阔的天空自由试飞和搏击。当每个父母都怀抱这样的自信力时,整个教育环境将焕然一新,孩子们也将“立”得更加挺拔茁壮。

[1][2]池莉.立[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3][4]池莉.石头书[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G459

A

1007-0125(2015)11-0180-02

卢云芳(1979-),女,硕士,汉族,文华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池莉育儿观念
我喜欢的水果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偷偷摸摸育儿
Kangfuxin Fluid 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Retention Enema: a Systematic Review
健康观念治疗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