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2015-11-07宋银丽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入党内蒙古少数民族

宋银丽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00)

1 内蒙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维护内蒙古地区的和谐稳定与促进本地区的健康发展。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日后会成为推动本地区快速发展的各种德才兼备型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截止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84440人,其中蒙古族88005人,约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2.89%,其他少数民族14480人,约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3.77%,总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6.66%,高等教育中在校研究生15330人,其中蒙古族4055人,约占在校研究生人数的26.45%,其他少数民族554人,约占在校研究生总人数的3.61%,在校少数民族研究生约占总在校在校研究生人数的30.06%,(以上数据依据为《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说明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教育的规模在逐年上升,民族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推动民族团结,也成了内蒙古各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2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内蒙古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我以问卷形式对本自治区内的2892名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其中,被调查对象的年级结构比例分别为33.50%、35.20%、27.46%和3.84%,蒙古族、回族、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90.04%、1.52%、3.74%、4.70%,男女性别结构比例分别为49.59%和50.41%,来自蒙语授课班和汉语授课班的被调查人数比例分别为48.48%和51.52%,其政治面貌中中共党员、团员和其他面貌的比例分别为4.33%、94.27%和1.40%,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34.09%和65.92%,被调查对象结构合理。

我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内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很高,主流是好的,说明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受访者中,73.46%的积极参与选举和网络监督政府履职情况,90.9%有自己的理想并期待做出一番事业来实现人生价值,95.21%的学生能做到诚信并自己撰写论文,97.45%以自己是中国人自豪,76.31%经常处于快乐平静的情绪当中,82.86%的兴趣在于培养各种能力、钻研专业知识、读课外书扩展知识面和按社会需求设计自己上,87.54%课余时间上网是为了上网做作业、搜集信息和浏览新闻,97.59%在家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85.40%认为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有必要充分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60.3%认同党的宗旨和有意入党向先进靠拢。

在肯定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某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为了对以后的工作发展与职位晋升帮助良多而入党,这说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同学缺乏对未来的明确规划。仅有32.54%的受访者对未来有明确规划,62.15%思考过但尚未做出规划,5.31%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9.1%没有自己的理想。11.32%的同学把课余时间用在了玩网络游戏上或寻找感情寄托上,甚至把这种状态延伸在了课堂上,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23.69%的学生经常处于无聊、郁闷、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中,情绪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三是,部分学生的民族观、价值观存在认识偏差。对于身边某些大学生信仰宗教,个别学生持赞同态度并表示自己也在考虑此问题,这些都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带来冲击。

3 加强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运用多种渠道加以教育和引导,促成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

首先,规范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强化入党后教育管理。

在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时,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容易受学生将来就业问题考虑的影响而从数量上放松控制,或者仅仅依据学生成绩的好坏来作出判断,单纯的追求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规模的扩大,从而忽视了质量的控制。事实上,在其入党前,学校应加强前期教育,如积极开展定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思想动态交流等,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动机和思想状况,尤其考察他们是否具有致力于推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思想准备和专业技能等,尽可能把品学兼优的学生纳入到党员队伍中来。在其入党后,应加强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性地开展组织生活并跟踪其思想政治素养变化状况,促使其提高党性修养;还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奖励激励、监督约束等管理制度,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竞相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

其次,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心理健康疏导。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最想在大学里获得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其最大的心理压力是担心自己的就业。调查显示,大部分民族大学生是背负着父母亲人更多的期待和嘱托从淳朴的本民族聚居生活区走入现代化的都市之中,但现实是随着民族融合与发展进程的加快,由于受语言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就业竞争优势明显低于汉族学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却不得不在市场大潮下与汉族学生面对同样严酷的就业市场竞争,使得一些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就开始了就业迷茫期,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也难以做出明确地未来规划,这也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导致其负面情绪增加,致使一些学生把自己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睡觉、谈恋爱等活动中,当他们的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相碰撞时,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现实。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多为民族学生开设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心理学课程、就业与心理咨询讲座和交流活动,加强与民族学生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并采取切实措施联系更多就业单位促成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

再次,积极推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

在内蒙古各高校的本、专科教育中,普遍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取得了积极成效:91.07%的受访者认为高等学校应该开设民族团结课程并认为我国目前的民族政策是合适的,91.77%认为新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至关重要、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应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96.9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很重视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99.53%经常关注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安全、强调对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恐怖主义严惩不贷。但是,当前我区民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课堂和讲座及校园文化(占77.75%)、家庭影响(占71.49%)、与人交谈或朋友影响(占41.03%)等方式,相对单一。因此,仍有很大一部分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理念上感到与其他民族存在分歧或有冲突(他们认为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互间缺乏了解),一些学生中拜金主义、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现象盛行,还有一些学生对求神拜佛、抽签问卜、看风水等现象将信将疑。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利用课堂以外的网络、电视、报纸等隐性资源加强民族理论与政策宣传教育,并注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使其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提升,更在于能够践行于在学习和生活中

猜你喜欢

入党内蒙古少数民族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憨娃入党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可爱的内蒙古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爱在内蒙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