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好脏的哈利》解读
2015-11-06彭懿
彭懿
《好脏的哈利》是一本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图画书了,至少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自1956年出版到今天,已经再版一百几十次了。
它诞生于1956年,那是美国图画书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至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本很老的书了,它身上有太多那个时代的烙印,比如色彩,只是在墨水勾勒出的黑色轮廓线里,涂上了两种简单的颜色,一种是橄榄绿色,一种是橘红色……它历久弥新,是因为它身上也有许多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东西,比如它有一个任何时代的孩子都看得懂的故事,孩子们知道,这只小脏狗就是他们自己的化身;比如它的画,直白、亲切、平易近人又幽默……
它还是一本公认的图画书入门典范。
吉恩·蔡恩的故事写得浅显易懂就不用说了,《好脏的哈利》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妻子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的画。
它完全是用图画来述说故事。说得极端一点,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光是看图,也可以把故事复述得八九不离十。我试了一遍,不看文字只看图,结果除了一开头哈利挖坑埋刷子那一页(画面上哈利大半个身子钻进了一个洞里,刷子丢在一边)之外,我差不多都讲对了。图不但讲故事,还补充和发展了故事。例如第三个画面,文字仅有一行字:“然后,溜到了外头。”但图上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哈利眼睛闪闪发光,精神抖擞地从水果店门前走过。它那副急匆匆的样子,不但吸引了三只小猫咪的目光,连二楼的一个女孩也从窗口探出头来,还有那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婴儿。哈利要去哪里呢?孩子忍不住就要翻到下面一页。还有,图还常常会把孩子们的视线拉出故事的主线,当然,只是一小会儿。比如,第七个画面,就是哈利在运煤的卡车上滑滑梯的那个画面,眼尖的孩子会发现,小店门口有一只小松鼠。哪儿来的小松鼠呢?仔细搜索,会发现远远的树上还有一只小松鼠。两只小松鼠与哈利出逃的故事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是故事之外的故事,但孩子们会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你看,这就是图画所蕴含的力量,它让整个故事变得饱满和有张力起来了。
松居直特别推崇这本书,他总是用它来说明大人与孩子看一本图画书时有多么大的区别。
让我来引用他在《图画书·述说的快乐》中的一段吧——
首先从封面开始。
大人——啊,这是一本名叫《好脏的哈利》的图画书。
孩子——哎呀,两只很像的狗。一只带黑点的白狗和一只带白点的黑狗。长得一模一样,是兄弟俩吗?是两只狗的故事吗?(对文字不感兴趣。)
打开封面,第一个扉页。
大人——又是《好脏的哈利》。说的是狗的故事吧?
孩子——带黑点的那只狗,嘴上叼着刷子。它在干什么呢?
翻过这一页,视线移到了对开的扉页上。
大人——怎么又是《好脏的哈利》?为什么同样的书名要重复来重复去呢?好烦哪!故事怎么还不开始?(大人干脆就跳过去不读了,翻到了下一页。)
孩子——咦,这只嘴里叼着刷子的狗要跑到哪里去呢?跑得飞快。出什么事了?(还是照样对文字不感兴趣,只是专心致志地看着图画中的狗。)
……
画家煞费苦心地为这本书设计了两个扉页,一个是单页,一个是对开的双页。哈利就是通过这两个扉页“冲”进故事里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导入里也隐藏着故事。所以松居直才会总结说:《好脏的哈利》导入部分的图画是讲述性图画的榜样,是显示画面之间衔接效果的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