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日本核动向 调整优化我国核力量
2015-11-06杨晨续佩佩
杨晨++续佩佩
中国国家城市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某部核战略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承军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一语惊人,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46年军龄的专家针对日本拥核谈出一个重要观点:“由于日本急速右翼化,未来中日之间围绕领土主权的斗争,擦枪走火甚至爆发战争很难避免,这将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开战,中国在陆海空战场均能对日本形成军事优势,唯独核军事能力,我们将远不及日本。”他认为,为了防止因日本发展核武器而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和威胁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我们应当采取有效举措,从战略和策略层面竭力阻止其发展核武器。
必须坚决遏制日本发展核武器
杨承军说,我们一是要密切关注日本核动向。通过多种手段密切关注日本核武器发展动向,重点是它的研制进程和进展;核武研制经费的投入及变化;对核材料的提炼生产规模及动向;相关科研和攻关情况,存在的主要技术障碍;各种单项和综合试验、包括计算机模拟仿真进度和结果;相关国家对其提供核材料及核技术支持的情况与进展。
二是要千方百计地遏制日本发展核武器。支持联合国相关决议,对日本发展核武的企图和行为提出制裁;强化宣传联合国相关法律、协议和条约,旗帜鲜明地反对核扩散;联合西太邻国形成统一战线,坚决反对日本发展核武;及时揭露西方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变相支持日本发展核武的行为;从技术、原材料等相关资源上对日本采取禁购、禁运和禁止出口,并防止其通过第三方购进相关材料和技术。
三是要支持日本国内的反核力量。日本是世界唯一受到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所受到的破坏至今尚未完全愈合,其国内反核立场和力量具有一定社会基础,我们应支持其国内反核力量;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声援日本国内的反核呼声,宣传核武器使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四要是做好应对核意外突发事件的准备。日本发展核武器对我国百害而无一利,我们除了在政治上、道义上坚决反对之外,还应做好应对核意外突发情况的充分准备。首先是防范准备,在国家战略要地和重要目标建立防护设施,对国民进行防核常识教育;其次是拟制防核方案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再次是我国的战略核力量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进行部署调整和强化训练,确保可靠生存和有效反击。
清醒认识、坚决遏制日本发展核武器
对于日本的核动向,我们应高度关注、竭力遏制。杨承军认为应当积极倡导以下做法。
(一)要求美国遏制日本发展核武器
日本发展核武器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多年来美国对此也是充满矛盾和纠结。他们既不希望日本拥核,但同时希望以此增大对中国的压力。建议:我们应通过多种对话途径,明确我们反对半岛无核化的强硬国家立场,加强两国最高领导人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遏制日本发展核武器。
(二)日本制造核武器进程及质量分析及对策
日本目前可能已秘密生产或正在生产50万—100万吨当量的核爆炸装置4-5枚。俄罗斯核专家弗拉基米尔·比洛乌斯认为,“日本有能力在一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多个核技术专家认为,日本可以在半年内制造出核武;作为核战略专家和多年的研究跟踪,杨承军的结论是:日本可以在三个月内制造出原子弹,半年左右可制造出氢弹;他们目前在火箭飞行检测、精确制导、分导式多弹头等技术上具有前沿技术优势,但是在推进剂贮存、核战斗部结合、核安全防护、全射程覆盖及快速反应上仍有不少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建议:我们必须加强对涉核科技成果的保密控制,在相关技术和材料如探测手段、动力装置、稀土出口等环节上增加对日本的限制。
(三)研判日本有可能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日本这个民族历来崇尚武力,善用突袭方式(甲午战争、918事变、卢沟桥、珍珠港)实施军事突袭,如果在今天日本再遇到二战结束前走投无路的形势,极有可能会孤注一掷的使用核武器。建议: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敌先发制人发起核突袭的相应准备。
(四)运用相关国际法加大对日本发展核武器的遏制
按照习主席的要求,要让更多人了解二战成果及对军国主义的法律约束,特别是对其军力及发展核武器的制约,在国际社会、至少在亚太地区形成反核热潮,决不能因为日本政府通过了什么新的《安全法案》而使相关国际法失效。建议: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国民对日发展核武器的反对呼声,熟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机理、深远影响和防范措施。
(五)科学论证我国核武器、核力量的发展数量规模
根据我国所受到的现实和潜在核威胁,根据未来可能的核作战对手和可能需要反击的目标,科学论证我国核力量规模,同时搞好多种预案、目标整编、部署调整和新型战略核武器的发展论证。
研究和确立新的核力量结构及发展规模,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以我国的核政策为依据,以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为目的,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我国国情、军情的需要。
杨承军认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结构优化及规模发展的基本原则应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着眼需求,科学规划。深刻认清我国多个战略方向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以确定的战略任务为牵引,总体规划建设发展模式。科学规划战略核力量建设发展,采用系统方法精心筹划建设方案,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指导建设实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战略核力量建设发展。
二是“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在战略核力量结构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陆基核力量为发展重点,适当发展海基核力量,规划发展空基核力量,突出发展小当量核武器和核巡航导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
三是规模合理,科学发展。在发展规模上,应在综合研究世界核态势、核国家核力量建设发展特点和规律、当前我国的核威胁环境以及国际政治、外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立一支规模合理,真正适合我国需要,也符合我基本国情的战略核力量。
四是循序渐进,稳妥发展。核力量建设在国际社会是一个十分敏感、高度关注的话题。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但这与我国核力量建设发展并不矛盾。我们应逐步加大对核力量的投入,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划,在核力量规模、核武器数量、核阵地筑建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上同步推进、有序发展。endprint
杨承军接着谈到,当前,我们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军情,以发达国家战略核力量的结构模式为借鉴,科学规划并继续调整和优化我国战略核力量结构。
一是积极借鉴外军的预警和防护力量建设经验。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预警和防空武器的发展,美、俄、英、以都在积极研究新一代高性能的预警飞机,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也在积极购买以增强预警能力,我们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建设实际的情况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立足于自身研制,适量购买,不断消化改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积极借鉴我军其它军兵种的预警和防护力量建设经验。空军雷达部队的装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新型KJ-2000型预警机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相当先进的预警效能,这些成果都是我们发展核力量战略预警的重要借鉴。
三是积极依托地方力量。战略预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新材料、动力能源等领域,应积极依托地方力量,联合攻关,将民用技术军事化,坚持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和良性互动,推动国防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积极借鉴我们自身的预警防护力量建设。目前,我们已配备部分预警装备,相应的部队建设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预警防护手段,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可依托现有预警防护装备和力量,积极拓展,不断深化,逐步提高预警力量的实战化水平。
五是要建立专业的、精干高效的战略预警和防护部队,必须坚持整体筹划、整体建设、整体使用的原则,防止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根据部队所担负的任务性质,按需配备力量,确保战略预警防护力量的建设科学稳步发展。
核力量的建设和运用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全局,必须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制。
一是应建立统一的作战理念和指导。在构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建设上,首要是通过充分的理论研究,实现理论上的一体化,并以此指导建设。通过制定和颁发联合作战条令,用条令的方式来限制军种部队的独立性,用联合作战理论规范各军种的行动。如果没有统一的条令,联合部队的统一行动就会失去理论依据,就会出现各行其是。
二是建立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要求,按照权威、联合、精干、高效的原则搭建,科学确定内部结构与人员构成,提高作战指挥的整体效能。对于“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结构,其指挥班子应由军委首长、总部首长负责,成员由个相关兵种司令员及熟悉相关兵种的战略、技术、能力、需求的机关领导及参谋人员组成,建立统一高效指挥作战体系,以确保诸军种在作战中有机协调,充分发挥诸军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三是必须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能力。统一的指挥机制要想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必须要有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通信畅通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命令的上传下达无障碍。如果不能实现通信兼容、信息共享,联合作战的“一体化”程度就要打折扣,适时指挥的效率就会降低,协调行动也难以达到一致性,联合部队的整体威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突发情况,制定应对偶发事件、局部冲突和全面战争的方案预案。运用精锐力量和杀手锏武器装备,适时组织造势活动,努力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斗争最高境界,一旦需要,有能力对敌重要军事目标和战争潜力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使敌丧失还手之力和维系战争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