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指示时间的语用策略
2015-11-06李军
李 军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汉语指示时间的语用策略
李 军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文章通过分析构成类型指出汉语的指示时间可分为三分型、二分型和单向型三个系列,并揭示指示时间与绝对时间的选用规律,解释指示时间的定位选择策略。
指示时间;语用策略;选用规律
根据Fillmore(1975)[1]、Levinson(1983)[2]、何自然(1997)[3]、何兆熊(2000)[4]等的观点,指示语是指离开了特定的交际语境其意义就无法理解的词语或语法范畴。指示时间则是以说话时刻为参照点来计算和理解时间的表达方式。如:“今天是新学年的开始。”“现在我们讨论语素。”其中的“今天”“现在”到底是指什么时候,必须依赖说话的时间来确定。与指示时间相对的是绝对时间,它不受说话时间的影响,以日、月、季节、年份等自然周期和钟点之类为基础来构成计算时间的表达方式,如“1949年10月1日”“公元前”“7点15分”等。
一、指示时间的构成类型
时间是个连续体,怎样切分,怎样更好地服务语言表达的需要,各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方法。指示时间,因其说话人参照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构成方式。汉语指示时间借助于方位词、趋向动词、指示代词等构成,其构成系统可以归纳为三分型、二分型、单向型三种系列。
(一)“过去—现在—未来”三分型指示时间系列
1.指示性成分+时间单位
指示性成分与时间单位构成以现在为中心、前后对称的时间系列,指示成分由方位名词“前”“后”、趋向动词“上”“下”“来”“去”、时间语素“昨”“今”“后”以及代词“这”“本”等构成。指示性成分与时间单位搭配形成的指示时间表达方式如表1:
表1 指示性成分与时间单位构成的指示时间系列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单位方位系列:大前、前(今)后、大后+天(日)、年前(这/本)后+(一)周(星期)、年、世纪表时间的语素:昨今明+天(日)、年
续表
注:现在时间加括号的表示它只是指示时间的参照,本身不属于该系列的构成成员;如参与时间构成的,则不加括号。下表皆同,不赘述。
这些三分型指示时间系列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每个系列所要求搭配的时间单位和量词都有不同,如表1。
2)在与传统时间单位“天”和“年”组合时,可以形成以现在为中心的对称延伸层级。“前”“后”与现在时间之间的层级,表“天数”时要用时间语素“昨”和“明”来填补,表“年份”时则要用趋向动词“来”和“去”或者时间语素“明”来表达。而与“周/星期”“世纪”等外来的时间单位和有明确月份名称的“月”组合时,除“上”“下”外一般不产生层级区分,直接构成过去、现在、未来的对称表达形式。
3)指示成分与时间单位之间需搭配不同的数词或量词。
2.不加时间单位的指示时间系列
这些指示表达都是以说话时刻为时间参照、能独立运用的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表2 不加时间单位的指示时间系列
过去现在未来方位系列:先前、以前目前、眼前、当前以后趋向系列:过去(现在)后来、未来、将来、往后其他: 刚才、刚刚、刚现在、正在、正、在将要、将、要、就要此刻、此时、当今马上、快、很快最近最近
从表2可以发现,表示过去时间的指示时间副词、名词不发达,“刚才”等也离现在时间极近。我们认为这与其语用功能有关:现在和将来指示时间可以执行描述和行事两种功能,而过去时间只用于对事件的描述,没有行事功能。
“最近”是个比较特殊的词语,可指说话时间之前和之后两种情况,但表示的意义都是“离说话时刻较近的时段”。如:
(1)他最近去了两趟上海。(说话时间之前)
(2)他最近要去两趟上海。(说话时间之后)
(二)二分型对照指示时间系列
这种指示时间系列只有两个时间对照维度,包括:
1.“指示代词+时间单位”构成的远近时间指示系列
指示代词“这”“那”构成的时间指示方式表示的是时间远近的对照关系。靠近说话时间的用“这”,与此相对应的用“那”。在指示时间系列里,“那”一般指在“这”之前的时间。搭配的时间单位有:
天、周(星期)、月、年、世纪(可前加“一”“几”“些”等)
(个)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一年中的某个月
一会儿、时、时候、(些/段)日子/时间/岁月等。
2.“时长单位+方位词语”构成的以说话时间为基点的时长指示系列
由时长单位与方位词语构成,格式为:
数词 + 秒、分钟、刻、小时、天、周(星期)、月、年、世纪 +(之、以)前/后。
这是个可前后对称的表达形式,但只能使用时长单位,如“三分钟前到的”“三分钟后见”。如果采用历法日期或钟点单位就变成了绝对时间表达方式,如“3点15分前到”。
(三)单向型指示时间系列
单向型指示时间是无对称维度的时间指示方式,不存在对照性的描述或叙述,由趋向动词搭配时长单位构成。
1.时长单位+趋向动词“来”
指示的是说话时刻前的一段时间。格式为:
数词+(个)+时间单位(天、月、年、世纪)+来/以来。
特殊的有:近来/最近以来。
这种格式在语用上主要用于描述,搭配的必须是计量的时长单位,如“三个月以来”等。如果搭配某个绝对的时间点,则会变成绝对时间方式,如“20号以来”。
相对应的形式“以往”则已经词汇化了,除了单用不能构成可以衍生的指示时间结构。
2.过 + 时长单位
这是以说话时间为基准的表达后续时间的指示方式。格式为:
过 + 数词 +(量词)+ 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包括:三分钟、五天、六个月、一年、半个世纪、一袋烟功夫等。
这种格式在语用上主要用于发出行动指令和对将来事情的推测与描述。如:“过三天来。”“过三分钟会有气泡冒出来。”
“过了”+时间单位,则是以某个绝对时间或事件为参照,不是指示时间方式。
二、指示时间与绝对时间的选择策略
指示时间与绝对时间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在指示时间和绝对时间之间,语用上优先选择指示时间,这就是语用学界所讨论的指示的先用权(pre-emptive)问题[5]。指示时间与绝对时间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语用倾向,在运用时应恰当选择。
(一)依据语体的要求选择
指示时间具有鲜明的口语体特征,因此口语化特点明显的语体倾向于使用指示时间,而越正式的语体、越书面化的场合越适合于使用绝对时间。如司法、请柬、文告、科学语体等正式程度高,使用绝对时间的倾向高。何兆熊指出:“语体的正式程度越高,使用非指示性时间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4]71这种说法是对的。如交通时间表:K201头班车21:00,末班车次日5:30。
(二)依据参照的方便性选择
绝对时间需要以某个固定的时间为参照,而指示时间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标识与推算手段,只以说话人所处的现在时间为依据,使用上具有极大的易感知性和方便性。以“现在”为基点区分出的时间单位,不需要查对钟点和历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推算,在日常生活中具备方便优势。
同时,其他时间指示词语的形成与运用也都需要建立在现在时间的基础之上,保持言语活动时间基点的现时性特征。离开了现在时间这个支撑和推算基础,指示时间的运用就无从谈起。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日期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说,而指示形式“66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则只能在现在时间(2015年)说,否则就不成立。
现时性要求指示时间的表达靠近现在时间,要求往前后延伸的时间层级少。何兆熊曾提到“距离越小,用指示性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越大”[4]71。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但这种距离他只提到了昨天、今天、明天系列的远近,而我们觉得距离的大小应该是指层级延伸的数量。在“大前—前—昨—今—明—后—大后+天”“大前—前—去—今—明—后—大后+年”“上上—上—这—下—下下+时间单位”等层级系列中,以“现在”为中心,往前和往后延伸的级数越多,使用指示时间的可能性越小,被改换成绝对时间的可能性越大。如“上上上周”“上上周”使用的可能性就比“上周”要小。这是因为延伸的层级越少,越容易被推算和把握,离中心点现在时间就越近。虽然理论上这种层级延伸具有无限前推的可能,但前推的时间如果太远就超出了易感知的范围,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停止了。这也是易感知的规律在起作用。
相反,如果某个工作领域或某种绝对时间更方便作参照,则我们可能会优先使用这种绝对时间而不是指示时间。如上班,单位工作都是按星期排定的,用星期几等绝对时间方式就趋于普遍。再如,解说体育比赛,也往往会借助比赛的特定单元来表示时间,如上半场、下半场、第一节、第二节等,自成一套绝对时间体系。而对学校生活来说,一、二、三、四节课,初一、高二、大三等绝对时间更容易成为参照。
可见,时间表达方式的选择与参照的方便程度及工作的性质密切相关。
(三)依认知的简单性选择
搭配的时间单位和时长单位如果是单一的单位和整数数值的话,则整个结构就成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认知处理的时间表示方式,易于使用。如三天前、上个月、五分钟后、下个世纪等。
如果时间单位不是整数,或者是很多单位的组合,尽管它们自身并不复杂,但组合成指示时间结构后,指示范围的确定却需要进行复杂的认知推算。如“三年零六个月二十一天前”“前367天”“后一世纪零五天”“过四年零三个月零二十六天”等等,违反了指示时间的易处理原则,所以在语用上不被认同,需要改用绝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越易为认知处理,越倾向使用指示时间。
(四)依时间估计的模糊程度选择
指示时间都带有对时间的估计,表达上具有时间不确定和可延伸的模糊特点,适合日常语言的表达要求。只有“前/上、昨、今/本/此/这、明、后/下 + 很具体的天、周、月、年”等才可表达较具体的时间,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中间还常可以加“几”“些”来模糊时间的范围。绝对时间则是精确的时间表达方式,一般都要以某个精准的时间为基础。
在语用上,如果缺乏某个较精准的时间基点,只需要表示模糊的估计时间时,指示时间方式具有很大的先用机会。如:
(3)A.前几年来过一个记者。
B.上个月这里被偷了。
但如果有个精准的时间记忆点,则会倾向于使用绝对时间表达方式。如:
(4)A.30号左右下过一场雪。
B.大约7点到的。
从不需要精准的时间基点作依据这个角度说,可以认为时间感觉越模糊就会越倾向于使用指示时间。
(五)依语用惯性和时间的特性选择
语用有着依惯性使用的规律,如果已经有了某种时间安排,或用过某种时间表述,后续的时间表达方式可以与前面保持一致,而不一定要按优先要求使用指示时间。如:
(5)A.我们8点开会。
B.好的,8点到。
尽管快到8点了,但因为已经约定了时间,A、B双方都用了绝对时间“8点”,而没使用“一会”“三分钟后”等指示时间。
如果某个时间具有自身的特性,在这个时间段里也可以用绝对时间(即称名形式),而不使用指示时间。如:
(6)星期天,我们来公园逛逛。(可以不用“今天”)
(7)春节还用功呀,好好休息下才是。(不用“这几天”等)
星期天、春节的时间特性是休息、娱乐等,对于符合其特性的活动,可以使用绝对时间代替指示时间。
三、指示时间的定位选择策略
指示时间在隐喻系统上是用空间概念来表达的,采用空间概念如前、后、上、下等来投射时间,其前后定位系统可以有两种,即将未来定位为前和将未来定位为后。这两种定位系统在我们的语言中都存在,不少语言学家进行过讨论,如时间移动说和空间移动说等,但都难以令人信服,尤其是空间移动说。我们从语用功能与语用条件的角度来探讨这两类时间表达方式,能比较清楚地解释其定位机制,有助于语言运用的策略选择。
(一)主体感受到的时间到来的先后标准
当我们要描述时间的客观流程,或是人对时间流程的感知时,我们采用未来在后的时间定位方式。人对时间流动的知觉是过去的在前、先来的为前,而未来的、后到的则在后。其系列如表3:
表3 未来在后型时间系列
现在过去未来前现在/今后(生、世、日、月、人)先后去今来上这下(回,次,周,月,年,辈子)以前以后
在语用中,客观表述时间过程时,我们都是选择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指示时间投射类型。如:
(8)前世不忘,来世相见。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0)来日方长,去日无多。
(11)空前绝后
(二)主体活动方向型(事物发展方向型)
当我们要叙述主体活动与事物发展的时间进程时,我们采用过去在后、未来在前的指示时间投射方式。人自身的活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从现在迈向未来,已过去的活动或进程为后,未到来的活动和阶段为前,构成从现在到未来的时间发展系列(见表4)。
表4 未来在前型时间系列
过去未来后现在前
未来在前型的指示时间本质是人的活动或事物发展的趋向而不是时间自身的运动方向。凡属未来在前型的时间表达总与人自身的活动有关,或与事物发展方向有关。如:
(12)未来在前头。
(13)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
(14)前途光明,前程远大。
未来在后型指示时间与未来在前型指示时间存在着语用条件和语用功能的差别,使用上要注意选择处理。
四、结语
汉语指示时间对时间的切分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存在三分型、二分型和单向型时间表达系列,来满足不同的语用表达需求;在指示时间与绝对时间的选用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使用条件差别;借助空间隐喻的指示时间的定位策略实际上反映了客观描述时间和表现主体活动或事物发展进程的语用功能分野。这些都是指示时间在语用条件和语用功能上的分化。在修辞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语用规律,制定最合适的语用修辞策略,以取得最理想的话语修辞效果。
[1]Fillmore C J.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M]. Mimeo: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1975.
[2]Levinson S. Pragma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世凯.汉语指示语探索[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OntheExpressionofTimeDeixisinChineseandItsPragmaticStrategies
LIJun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1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itution types of time deixis in Chinese,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unilateral,bilateral and trilateral. The selection rules of indexical time and absolute time have been explored,and the orientational selection strategies of indexical time have been carefully investigated in the paper.
time deixis;pragmatic strategies;selection rules
H030
A
2095-2074(2015)03-0008-06
2015-05-0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YJA740027)
李军(1966-),男,湖南岳阳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