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江万古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及教育模式初探

2015-11-04章巍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万古乌拉松江

章巍

提到历史题材油画与爱国主义教育,很多文章提到著名油画家贾涤非、胡悌麟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创作的《杨靖宇将军》。而2013年冬,我目睹了贾涤非绘制大型壁画《松江万古流》的整个过程,该巨作重新被布展在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历史陈列”之中。《松江万古流》长22米、高是3.6米。

作品以吉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展现了吉林市从远古渔猎农耕时代到近代工业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

这幅巨作,代表了贾涤非对故乡的爱,以故乡为骄傲的情怀。为创作这幅巨作,1990年,2013年,贾涤非先生因机缘巧合,两次创作《松江万古流》,特别是2013年的作品,引来海内外大量关注,媒体纷纷报导,载誉无数。而我发现,贾老师因为了解,热爱家乡的情怀又浓稠了许多。《松江万古流》致力于史料与艺术之间的双向价值依存,以象征、浪漫和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及虚实相间、嬗变交替的创作结构,生动描绘了世界之最“吉林陨石雨”、石器时代古老先民、青铜文明“西团山文化”、汉魏时期东北第一个民族政权“夫余王国”、水陆枢纽军事要地“明清造船厂”、清代皇室朝贡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康熙东巡吉林、近代东北工业发端“吉林机器局”、首冠东北的“吉林文庙”和京剧史上里程碑式人物、吉林巨商牛子厚与喜(富)连成科班等重要历史节点,充分展示了吉林市作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和深厚底蕴。

“城与画彰,天地永寿。”《松江万古流》是游子贾涤非送给故乡的一份厚礼。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评论家范迪安先生认为:“此举不仅是中国壁画艺术领域的一件盛事,更是用艺术形式‘浓缩关东历史 凝固吉林辉煌的创举”。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那么,如何通过油画的教育模式来培养青少年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呢?

我们应当重视艺术作品作为生动的乡土教材的现实,学习油画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潜滋暗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近在本乡本土的当代巨匠的作品,完全可以供学生参观、考察,有些史实还可以让学生调研探究,从中得到更加深入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操。通过历史考察和调查研究,增强了习得知识的自主性、直观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从家乡历史的艺术再现中,集中升华智慧凝聚的作品中,青少年对家乡的了解一定象贾涤非一样,更了解就更热爱,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是游子灵魂之居所,博物馆愿做人民百姓精神之故乡。

第一篇章,“吉林陨石雨”。的确,从1976年3月8日“吉林一号”陨石降落至今,它一直都是吉林人的骄傲。吉林陨石雨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陨落规模最大、陨落范围最广、陨落数量最多的石质陨石雨,它已经成为了吉林的地方名片之一。青少年在博物馆看到陈列的陨石,再看到名画中的表现,会体会到艺术家对家乡最特殊的天外礼物的重视,会感到生长在吉林是多么幸运,会将更多的正能量传承开来。

石器时代古老先民、青铜文明“西团山文化”、汉魏时期东北第一个民族政权“夫余王国”代表了吉林的渊源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潭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上最古的建筑是高句丽山城,始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公元410年),整个龙潭山城应是高句丽王国势力最强盛时期的军事城寨,古往今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龙潭山上还有三个寺庙:龙王庙、关帝庙、观音庙,总称龙凤庙。龙王庙上悬有清朝乾隆时期吉林将军福康安写的“润泽生民”的匾额;观音庙正殿曾悬有乾隆皇帝1754年东狩吉林时写的“福佑大东”的匾额;在清代建筑的牌坊上还悬有清光绪皇帝书写的“挹娄泽洽”的匾额,乾隆皇帝还把山上一棵树封为“神树”。 如今龙潭山已经辟为森林公园,成为旅游仙境, “龙潭印月”一景为吉林市老八景之一。东北历史文化四大名城有吉林,集安,沈阳,哈尔滨,这些都足以让吉林人民在历史的依托下,努力拼搏,告慰祖先。

清代皇室朝贡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素有南有江南织造,北有打牲乌拉的城市品牌,老吉林人还记得“乌拉八景”:松江围带、星石流珠、风阁春晴、老城旧迹、古塔残形、西门午市、南寺晨钟、鱼楼晓景。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乌拉街也日渐萧条。但即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乌拉城主要文化景观和建筑犹存。历经古今风雨、人世悲欢,可以说每个吉林人都能从乌拉街找到独有的记忆。当下的乌拉,已经是满族民俗风情镇,闻名省内外,其中满族文化、萨满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还有吉林织造局、牛子厚京剧艺术馆,就可以与《松江万古流》相互印证,吉林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家乡,对家乡如何热爱就是每个人的爱国主义具体课题,载体是什么,在于创新和智慧的有机融合。

那么如何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呢?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首先可以有序组织学生观看,边参观边给学生讲解。同学们会体会到家乡的文化底蕴之深,物产资源之广和艺术内涵之博。浏览过老船厂悠久的历史风貌和特色民俗,同学们会仿佛感受到吉林先祖的生活气息和日常习俗,激励着同学们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和美德。通过参观学习,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艰辛与漫长,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还感受到家乡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相信走进社会大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观后一般是写感受和动手制作,我们通过观摩和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在表达的基础上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热爱,在热爱的基础上升华。在观后感征集后,可以通过展览、报导甚至公共微信平台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思想成果。对于青少年,用他们熟悉的载体来互动,相信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在手工制作的作品征集后,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让大家分享,甚至可以通过公益主题的拍卖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印象更深刻,交互更活跃。一切活动为载体的结果都是为了教化,教育青少年有更多的能力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思想。有名画做着眼点,让想象力更有的放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

除了参观、观感、手作之外,我们还可以请传世之作的画家贾涤非老师给学生们亲自讲解画的出处,创作的思想源泉,贾涤非因为二次创作,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相信他一定会有很多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人生感悟愿意与孩子们分享。在开记者招待会时,有位记者问贾涤非,您为家乡做了巨大的贡献,您希望家乡为您做些什么,贾涤非笑了,他说,希望对家乡推动美育发展做些事。所以,贾涤非的对家乡的情怀,对家乡的奉献,正需要与青少年的交互作为载体,来彼此认知,更多人会精心体会贾涤非画作的语言,及艺术本真的信息。甚至可以请画家与青少年一起画油画,一起做艺术沙龙,或者请小记者做校园的专访。

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博物馆对成年人文化的吸引力,让成人手绘名信片,设计日记书皮包装纸大赛,以松江万古流及艺术衍生品为主题。让艺术品周边产品产业化,同时具有城市特征。

总之,在名画诞生之后,从普惠化了解,创新化表达,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去探究,一定会积淀博物馆参与率高,互动成本低,创意长态化的新爱国主义特质。

猜你喜欢

万古乌拉松江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天桥”(环球360°)
庚子端午吟
颜真卿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赋役故事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骑马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