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3)
2015-11-04江西一考生
江西一考生
丢弃,有时是一种收获。
丢弃繁琐,便收获了整洁干净的思想。梁实秋这样评论写作:“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字词,统统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得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这就是境界。
作家因为懂得“割爱”、勇于丢弃,所以有着超脱凡人的深邃思想,精美的作品流传千古。我们亦应如此,在生活中,丢弃压在肩头和心里的烦恼,抛弃诱惑、懊恼、忧虑、悲痛,才能永远保持天真、乐观来面对理想及生活的一切,成为生活的智者。
丢弃依靠,便收获了无限的未来。古时候的一位君王得到了一只雄鹰,十分高兴,便置于自己的花园之中,可是雄鹰一直待在树上,不再飞翔。君王为此很苦恼,找来很多智谋人士,希望他们能让这只雄鹰飞起来。可是食诱、威胁等方法都用尽了,还是徒劳。最后,一位农夫自告奋勇为君王解决这个问题,只见他干脆利落地斩去了雄鹰所抓住的树杆,雄鹰一阵惊慌后,便有力地飞翔起来,盘旋在花园上空……
丢弃名利,便收获了一份清闲与自在。李斯誓要由“厕中鼠”变为“仓中鼠”,于是努力为秦始皇献上治国之策,最后终于得到秦始皇的赏识,被封了丞相,便同时得到了名利。可是他仍然不满足,秦二世篡位后,他依旧谋求更大的权力,秦二世恐其威胁自己的地位,便设计杀害了李斯。李斯被“腰斩于众”,可见其下场还不如“厕中鼠”。范蠡则不一样,在助勾践复国之后毅然隐退经商,深受民众爱戴,被人们尊称为“陶朱公”。
可见,被名利熏心者,结局总是很悲惨。反之,不受名利蒙蔽的人,倒活得清闲自在。纵观全球经济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留一份淡泊之心。
作家懂得丢弃,收获了精练的情感;雄鹰懂得丢弃,所以才能展翅高翔;智者懂得丢弃,所以他得到了清闲自在。
学会丢弃繁琐,丢弃依靠,丢弃名利,我们会收获更多。
要做一个敢于丢弃的智者!聪明的读者,你说呢?
[亮点透视]
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丢弃是一种收获”的观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采用作家、老鹰和范蠡的事例予以论证,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对比鲜明 在论述“丢弃名利”时,文章引用了李斯、范蠡一正一反两个事例。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丢弃名利”的重要性。
语言流畅 排比、对比、引用、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使用,让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