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
2015-11-04福州一考生
福州一考生
中考就要来了,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似乎永远也做不完,原本闲适的自习课骤然充满“战场”的紧张气氛。
我正趴在课桌上与试卷“斗争”,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你干什么呢?”
循声望去,原来,旁边一位同学不小心碰了同桌的手。
这本是一件小事,多数同学看两眼就继续做试卷了。但我早就做烦了,索性将卷子丢在一边,专心观赏这出“小插曲”。
“你挤我了,让给我一点位置都不行啊?”
“对不起!对不起!”撞人者自知理亏,只得道歉。
但被撞的同学不肯罢休,继续说:“你看看,我试卷都被你弄脏了。你坐过去点,给我让位置!”他越说越激动,还伸手推了对方一下。
这下,撞人者也生气了:“推什么推,我就不让,挤死你!”说着,也推了一下对方。眼看他们两个要打起来了。
看着这样的场面,我突然想到了蛐蛐。眼前,他们两个不正像两只狭路相逢却又互不相让的蛐蛐吗?我有点震惊,给对方让点位置,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他们却因此要大打出手,实在好笑。
然而,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事还少吗?你看,人们不正时时刻刻都忙着争抢“地盘”吗?为了停车,为了买票,为了公交车的座位……人们也许早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都应该让着自己,却从不让他人一丝一毫。古代仁人贤士们待人接物的准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早就被他们抛在了脑后。
“吵什么吵,双方都让一步不行吗?”突然,班长的一声大喝,让我从遐思中回过神来。
刹那间,两只“蛐蛐”的争斗停了下来,忽然变得彼此谦让了——只见他们一人占据桌子的一角,中间空出了一大片地方。
我觉得无聊了,提笔继续做试卷。忽然,手臂好像被人撞了一下。我眉头一皱,脱口而出:“你干什么呢!”
[亮点透视]
文章的开头,考生巧妙地设计了中考前同学们紧张复习的自习课场景,为下文引出同学间为了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埋下伏笔。接着,又由眼前两位同学的小摩擦引发联想,深入思考相关的社会问题。纵观全文,构思可谓新巧,立意可谓深刻。
令人叫绝的是,考生的篇末留悬文字。这一结尾看似闲笔,实则笔底生风。“你干什么呢”这一句话不仅与前文场景内容遥相呼应,更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忍让需要每一个人都有意识地自我约束、自我践行,否则,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摩擦、争端与麻烦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