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装备保障问题初探
2015-11-04郑之光
摘 要:在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行动中,装备保障具有事发突然紧急、救灾力量多元、行动环境恶劣和任务特殊多样等特点,本文结合抢险救灾装备保障的特点,从着眼应急、预有准备,健全机构、理顺关系,多法并举、灵活机动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抢险救灾装备保障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装备保障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23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武警部队遂行抢险救灾任务范围不断拓宽,救援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对抢险救灾装备保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抢险救灾装备保障的特点,着眼抢险救灾任务的实际要求,加强装备保障建设。
1 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装备保障的特点与要求
1.1 事发突然紧急,要求装备保障反应快速灵敏
抢险救灾行动事发突然,并且事态一旦发生即有迅速蔓延甚至恶化的趋势,后果难以估计。部队通常临危受命,要求装备保障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无论是对保障任务的分析判断,保障力量的筹集,装备物资器材的投送、调运,还是损坏装备的抢救抢修,都要求快速反应,高效实施。一旦受领任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部队实施保障,将部队所需要的装备、器材、修理力量等调集和输送到位,并且高效地组织实施各项装备保障。
1.2 救灾力量多元,要求装备保障指挥协调顺畅
大规模的抢险救灾行动,是诸军兵种和地方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行动,装备保障对象多样、力量多元,部队高度分散,而且要和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合作,指挥关系复杂,控制和协调难度大。因此,必须统一领导,指挥关系顺畅。一是针对不同规模、不同样式抢险救灾行动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确定指挥关系,确保有效实施。二是主动作为,积极协调配合。抢险救灾行动中,存在着大量跨警种、跨建制、跨部门的装备保障问题,既需要按照程序办理、按照规定解决,更需要各级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1.3 任务复杂特殊,要求装备保障方式灵活多样
保障行动必须与部队担负的任务相适应。抢险救灾任务复杂特殊、形式多样、蔓延迅速、演变极快,遂行任务既不同于战时,也不同于平时,会面临各种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对装备保障方式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抢险救灾装备保障必须根据部队执行任务性质、行动方式、地理位置、保障对象的不同,在装备采购、征用、调配和维修等方面,本着快速高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方式,确保保障行动及时有效。
2 加强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装备保障建设的对策
2.1 着眼应急,预有准备
为确保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行动时能够快速展开装备保障行动,必须针对不同地区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先准备。一是要制订各种救灾行动的预案。要按照所在地区部队担负的抢险救灾任务,预先制订抢险救灾装备保障总预案和相应的储、供、运、修、救等专业保障分预案。预案要立足现有装备和保障条件,把握抢险救灾任务的需要和可能,区分主次缓急,合理使用保障资源,确保预案具体可行;要针对不同救灾任务、不同救灾区域、不同救灾规模,从应对最困难局面和最复杂情况入手,预想多种情况,制订多种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应变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完善装备储备体系。要立足国家抢险救灾全局,在武警部队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抢险救灾任务需要,在重点自然灾害区、主要任务区、自然地理和补给条件差的地区,有针对性地设置应急装备器材储备库,建立健全储备网点,对消耗量大、生产周期长、动员能力有限的物资和关键性原材料、元器件进行必要的储备。在部队内部完善装备储备的同时,建立警民联合储备体系,实现部队保障系统与社会各系统的有机结合,努力建成警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保障体系。三是要适时组织演练。开展装备保障演练是检验保障水平、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各级应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复杂条件下装备保障训练研究,强化保障人员补给供应训练,并按照预案规定的行动方法进行保障演练。
2.2 健全机构,理顺关系
武警部队参加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的力量来自总队、机动师和黄金、交通、水电等各警种部队,其力量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如果没有高效的装备保障,即使有足够的兵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对这些力量进行有效的装备保障,是发挥他们抢险救灾突击队作用的重要前提。由于当地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有限,而跨区支援抢险救灾任务的部队,其装备保障也不可能完全由自身独立实施,而且还涉及军队和地方救灾力量的装备保障问题,如不及时明确和理顺装备指挥和保障关系,很可能造成装备保障的混乱无序。这就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相对统一,跨警种跨警地,高效、综合的警地联合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并由其统一协调军警地装备保障力量对抢险救灾部队实施有力的装备保障。为此,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时,应在武警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联合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统一负责灾区的装备保障和管理,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配置,提高装备保障的质量和效益。
2.3 多法并举,灵活机动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各种力量比较分散,加上各种装备高强度使用、装备损坏、故障等,造成任务繁重,必须采取多种方法,灵活高效地实施持续保障。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常规,简化程序。根据抢险救灾行动的特殊性,可采取集中办公、当场决策、限时保障到位等做法,尽量简化工作环节,提高保障时效。二是跟踪问效,灵活变换保障方法。各级装备部门应对保障行动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向上级反映保障情况,确保效果最优化。在保障对象上,应对主要方向、重要灾区和担负主要救援任务的部队倾斜;在保障内容上,根据灾害类型确定保障重点;在保障时机上,关注部队集结、机动、救援等阶段。三是依托地方,建立社会化保障机制。研究确定需要地方支援保障的范围、装备器材种类及数量,并商请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支援保障。救援期间,应吸收地方有关人员参加前指,随时议定地方支援保障问题,并建立警地联系制度,根据装备器材消耗情况,就近依靠地方装备生产厂家,及时补充器材,形成前后贯通的装备保障补给线,使装备保障力量和救援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郑之光(1981- ),男,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军事装备、武警装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