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那些事
2015-11-04李瑾
李瑾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血糖监测的那些事
李瑾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它贯穿于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全过程。它不仅作为医师制定治疗策略的依据,也在患者自我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及评估糖代谢紊乱程度、降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公元5~6世纪中国和印度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尿液有甜味揭开了糖尿病监测的篇章后,至1968年全世界第一台便携式血糖仪问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甚至泪液葡萄糖都可以成为检测对象,快速、方便、准确是血糖监测技术一直的追求。
便携式血糖仪的发展
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
首先在试纸上滴加血样,1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去除红细胞再将试纸插入仪器读取数据。
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
1980年拜耳公司推出,不需冲洗,反应后将试纸上的红细胞轻轻抹去即可读数。
第三代:比色法血糖仪
1987年强生公司推出第一台不擦血的血糖仪。
第四代:电化学法血糖仪
1986年雅培公司第一台电化学法血糖仪上市。
第五代:多部位微量采血血糖仪
由美国斯尔森公司开发,2001年上市,可在身体六个不同部位采血的血糖仪。
便携式血糖仪的分类
血糖仪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采用生物酶法,目前血糖仪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生物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GOD)、葡萄糖脱氢酶(GDH),而GDH还需联用不同辅酶,按辅酶不同可分为: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PQQ-G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FAD-G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GDH)。
根据分析原理分类,便携式血糖仪可分为4类。
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测定法血糖仪、葡萄糖脱氢酶光化学测定法血糖仪、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测定法血糖仪、葡萄糖脱氢酶电化学测定法血糖仪。
不同测试原理血糖仪的优缺点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电法:不受光线强弱干扰、不需清洁保养;对葡萄糖的特异性高;通电后易受血氧含量及还原物质的干扰;易受氧的影响。
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对葡萄糖的特异性高;易受氧影响;易受光线强弱干扰;需要定期做清洁保养。
葡萄糖脱氢酶生物电法:不受光线强弱干扰、不需清洁保养;不易受氧的影响;不易受血氧含量的影响;通电后易受血液中还原物质的干扰;对葡萄糖的特异性较差。
葡萄糖脱氢酶光化学法:不易受氧的影响;对葡萄糖的特异性较差;易受光线强弱干扰;需要定期做清洁保养。
血糖仪准确性的评价
评价血糖仪的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
准确性:测量结果和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确性: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
为确保血糖仪准确性和精确性,目前所遵循的是:国际标准ISO15197-2013,
其准确性的要求为:患者同一部位血样血糖仪测试的全血结果和生化仪测试的血浆结果之间的偏差应控制在如下范围:至少95%的检测结果满足,当血糖浓度<5.6mmol/L时,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6mmol/L时,误差在±15%的范围内。精确度要求:血糖浓度<5.6mmol/L时,标准差<0.42mmol/L;血糖浓度≥5.6mmol/L ,变异系数(CV)<7.5%。
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红细胞压积、干扰物质、温湿度、血样以及操作者相关技术因素等。
红细胞压积对血糖仪影响较大
相同血糖水平下,过高的红细胞压积会导致较低的血糖结果,过低的红细胞压积会导致较高的血糖结果。导致红细胞压积升高的原因有:新生儿,血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高达80%),脱水状态(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导致红细胞压积降低的原因有:透析,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癌症,怀孕,输液过多等,无论是全血还是血浆校准的血糖仪都会或多或少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所以检测时应尽量选择受红细胞压积影响较小的血糖仪。
表1 各科室疾病常见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温湿度对仪器的影响
所有血糖检测试纸的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受温湿度的影响,温度高时快,低时慢。仪器自身有公式来计算温度补偿,保证准确性的温度范围越宽越好。随着时间的推迟,湿度会影响所有试纸的稳定性,但正确的存储能够减少潮湿的影响。
不同血样校准的血糖仪检测结果不同
血糖仪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因此两者检测结果有所偏差。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会略高于静脉血糖;若用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空腹时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与静脉血浆血糖较接近。含有抗凝剂的全血血样应该在30分钟内被测试完成,否则检测结果将有偏差。
操作者技术因素影响
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换或试纸保存不当等都会影响血糖检测的准确性。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准备采血工具、血糖仪和血糖试纸,严格按照血糖仪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血糖仪产品适宜的操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清洁采血部位(如指腹侧面),可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洗干净,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清洁后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并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以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否则组织间液进入会稀释血样而干扰血糖测试结果。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在测试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血糖仪等。
由于操作不规范所致的常见问题
1.取血部位消毒和采血的问题:
·指尖消毒时,错误地使用了碘酒、碘伏等含有碘
成分的消毒剂;
·用酒精消毒后未待手指完全干燥即采血;
·采血部位不当:如在手指正中,患者感觉很疼;
·采血深度不够导致血样不足;
·采血后过分挤压采血部位以形成血滴可混有少量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液;
2.仪器的操作方法不正确:
·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在血糖仪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使用了静脉血加样或提示音响后继续加样;
·在血糖仪屏幕出现血滴符号前加样;
·试纸未能插入到测试部位底部;
·测试时未进行调码,使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吸血时不是一次吸取足够的血,而是二次吸血;
·滴血后未及时将试纸插入血糖仪。
适合于不同疾病血糖仪的选择
适合内分泌科疾病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糖伴血容量不足)、反复发生空腹高血糖大于16.7mmol/L、HbA1c高于上限、100%代谢不稳定的糖尿病血糖波动在2.8~16mmol/L之间。
病人特点: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
治疗特点: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频率高。
血糖仪选择:血糖监测频率高,应选择操作步骤简便的血糖仪,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免调码血糖仪;抗干扰能力强,血糖数值准确,如选择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技术的血糖仪;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应选择在低葡萄糖浓度范围内检测更精准的血糖仪;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应选择血糖仪技术参数宽泛、红细胞压积范围广、试纸有效期长的血糖仪。
适合心内科疾病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隐形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性冠心病、心肌梗死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
病人特点:吸氧、红细胞压积水平改变。
治疗特点:降糖治疗、降脂治疗、降压治疗、抗凝治疗、抗氧化、抗炎治疗。
血糖仪选择:操作步骤简便,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选择免调码血糖仪;注意吸氧病人,应选择不受氧气干扰的血糖仪,如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技术的血糖仪可应用于吸氧患者;患者红细胞压积水平多发生改变,应选择技术参数宽泛、红细胞压积范围广的血糖仪。
适合肾内科疾病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急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
病人特点:透析、吸氧、红细胞压积水平改变。
治疗特点:降压治疗、抗感染治疗、透析治疗。
血糖仪选择:操作步骤简便,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选择免调码血糖仪;注意吸氧病人,应选择不受氧气干扰的血糖仪,如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技术的血糖仪可应用于吸氧患者;患者红细胞压积水平多发生改变,应选择技术参数宽泛、红细胞压积范围广的血糖仪。
适合ICU/CCU重症监护科室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重症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患者、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低血容量休克、血管内导管术后。
病人特点:血糖异常发生率高、血糖波动大、危重、持续吸氧。
治疗特点:心电监护、持续补液。
血糖仪选择:操作步骤简便,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选择免调码血糖仪;血糖异常发生率高、血糖波动大,如选择技术参数宽泛、红细胞压积范围广、在任意葡萄糖浓度范围内均检测精准的血糖仪;注意采集血液标本类型和吸氧病人,如选择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技术的血糖仪,可应用于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指尖全血以及吸氧病人。
适合围手术期科室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肝胆、胃肠、乳腺、骨科、泌尿。
病人特点:手术治疗、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高、感染发生率高、吸氧。
治疗特点:术前、中、后的血糖管理。
血糖仪选择:操作步骤简便,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选择免调码血糖仪;注意采集血液标本类型和吸氧患者,如选择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技术的血糖仪可以应用于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指尖全血以及吸氧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高,应选择技术参数宽泛的血糖仪。
适合妇产科的血糖仪
疾病种类: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病人特点:红细胞压积水平低。
治疗特点: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监测频率高。
血糖仪选择:操作步骤简便,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数值偏差,如选择免调码血糖仪;孕妇红细胞压积水平低,应选择技术参数宽泛、红细胞压积范围广的血糖仪。
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包括规范化的血糖测试和记录、血糖结果的解读及如何通过糖尿病教育使糖尿病患者认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血糖测试结果本身对疾病的改善作用不大,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讨论血糖测试的结果并采取措施积极改变个体行为和调整治疗方案,才能使血糖监测成为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工具。
10.3969/j.issn.1672-7851.2015.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