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2015-11-04柳勇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少阳胆囊炎柴胡

柳勇强

(浙江省上虞市百官恒利中西医结合诊所,浙江上虞312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柳勇强

(浙江省上虞市百官恒利中西医结合诊所,浙江上虞312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组转手术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压痛及反跳痛消失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程短、疗效高,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多伴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作时伴有右胁下胀痛、发热、纳呆、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甚者可并发黄疸,且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1]。急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胁痛”“胆胀”“胆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急慢性胆囊炎多因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致胃肠燥实;或素有宿食阻滞,病传少阳后,邪热与宿食结于胃肠而形成少阳阳明同病。邪居少阳,枢机不利,故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解痉止痛、抗感染、皮质激素应用等为主,但因本病患者多伴有胆囊多发性结石,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反复应用西药,易产生明显的耐药性,单用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并结合超声、CT检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等均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并排除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胆管疾病[2]。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53.41±7.62)岁;平均病程(3.17±1.96)d。治疗组5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龄33~72岁,平均(53.63±7.47)岁;平均病程(3.01±1.84)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平均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禁食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大柴胡汤加味:柴胡、白芍各20 g,大黄15 g,黄芩、枳实、法半夏、川楝子、延胡索、丹参、五灵脂各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随访3个月。

1.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胆囊炎疗效判断标准[3]拟定。显效:症状、阳性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B超检查胆囊影像正常。有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或基本正常,B超检查胆囊影像明显好转。无效:症状、阳性体征及B超检查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被迫手术治疗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转手术率比较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治疗组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及转手术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压痛及反跳痛消失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n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治疗组522.13±0.72△1.71±0.82△1.43±0.74△对照组524.81±0.62 4.26±0.97 6.32±2.75发热腹痛1.42±0.63△1.84±0.75△4.96±1.125.43±1.67

2.3两组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见表3。治疗组非手术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非手术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非手术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s)

组别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治疗组4.55±1.24△4.16±1.27△对照组7.46±1.636.94±1.33 n白细胞504.92±1.61△407.93±1.32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4]。其发病可能与胆囊出口梗阻、组织低血流灌注、胰液向胆道反流、胆盐浓度增高、细菌感染等所致[5]。临床常以伴有右上腹部疼痛、寒战、高热、黄疸为发病特点。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胆囊炎多采用抗感染、利胆、解痉止痛、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保守治疗,一般1~2周内可缓解;如保守治疗无缓解,可能已有并发症发生,尤其是高热不退且伴寒战、腹部压痛、反跳痛加重,黄疸加重则多提示胆囊发生穿孔、坏死及胆囊管阻塞,此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学根据主症将其归属于“胁痛”“胆胀”“胆瘅”“黄疸”等范畴。近年中医研究发现[6],急慢性胆囊炎多因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致胃肠燥实;或素有宿食阻滞,病传少阳后,邪热与宿食结于胃肠而形成少阳阳明同病。邪居少阳,枢机不利,故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病犯阳明,化燥成实,胆胃气逆而呕吐不止,腑气不通则胃脘拘急疼痛,大便秘结[7]。

本研究采用中药大柴胡汤加味,方中黄芩、大黄、枳实清泄肝胆经之火;五灵脂解毒消痈;延胡索、川楝子解痉止痛;柴胡引药入经,升发阳气疏肝开郁;白芍敛阴和阳,条达肝气,缓急止痛,且可避免柴胡耗伤阴血;枳实散积止痛;木香、丹参理气活血;法半夏、川楝子清热利湿退黄;川楝子、延胡索、丹参、五灵脂合用可利胆通络消石;法半夏、川楝子且有理气止呕降逆[8-9]。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理气通降、解痉止痛之功[10]。

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患者发热、疼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高患者血象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治疗组非手术患者血象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程短、疗效高,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1]钟立仁,蓝登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3(1):1202.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1-285.

[4]胡瑾.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32例[J].甘肃中医,2011,24(4):26.

[5]马文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65.

[6]郑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72-73.

[7]徐星国,徐增光.中药治疗急性胆囊炎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30-31.

[8]侯保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5(26):22-23.

[9]朱瑄.大柴胡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2010,9(8):272-273.

[10]李琰.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0,5(16):633-635.

R575.6+1

B

1004-745X(2015)10-183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51

2015-05-13)

猜你喜欢

少阳胆囊炎柴胡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童心童画
《三千年》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