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金璞玉终可彰资浅家贫又何妨
2015-11-04南枝云山
南枝云山
《围炉夜话》,清代王永彬作。凡二百二十一则,以“安身立命”为总纲,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和《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如书名所言,寒冬之夜,至交相聚,围拥火炉,畅谈文艺,惬意之至。正因作者预设的听者是朋友,所以语言亲切、自然、诚恳。其见解倒并不见得多么独到,但当你真正读进去时,就会被那种宁静温暖的氛围所感染,平日俗世中的芜杂庸扰,会在一瞬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感悟。
勤学善思终有成行无苟且方为高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围炉夜话》第17则
读书无论资质的高低,只要能够勤奋学习,遇有难题肯于请教,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总有一天能够明白书中的道理。在社会上立足,就不要害怕自己出身低微,只要为人忠厚老实,做事稳重踏实、一丝不苟,便会成为乡邻所敬仰的榜样。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天赋固然会为人的成功助力,但如果天资稍浅,就必须要有勤学好问之精神了,此即勤能补拙。同时还要善于从所有事中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不必说,就是生活中的琐事,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曹雪芹不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吗?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天地万物,俯仰之间处处皆有学问,只要你肯细心留意深思。第69则说的“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有志与有智之人,都是善于师法万物之人吧。
尤为重要的是,王老先生把读书和立身联系在一起了:读书有资质高低之分,出身也有贫贱之别,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多少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家世背景不够殷实了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究竟何谓成功?有金钱有地位却未必都能做到“所行无一毫苟且处”吧?多少人为了往上爬做尽了苟且之事?窃得一时之安逸,一阵风来,尽落得千夫所指的狼狈下场,岂不悲哉?因此,凡事但能行得磊落、做得稳重,方谓成功。
现代社会的一些人太急于求成了,稍微有点能耐就想立即转化成财富,这带来的弊病就是浮躁。常听稍微有些资历的人动辄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踏实”云云。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不主张过分张扬,其实这是种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毛遂自荐”也是被推崇的。
韬光养晦常存志一技傍身早成器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然而日章也。”
——《围炉夜话》第14则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但又不露锋芒,就如同未经琢磨的金玉一般,开始躲人耳目,但时间长了钟会显露其光彩。是金子早晚会发光,而必要的韬藏却会让你长久地发光。这可以说是让人心气沉稳的一剂良方了,而对于那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之人,王永彬又是这样说的: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围炉夜话》第30则
立志一定要立高远之志,志向不高远,就容易被社会的不良习气所影响,从而与庸俗低级混为一体而没有什么作为。这谈的其实是境界高度的问题。志向如果只是局限于一己私利,那就难免钻营,难免不择手段。既然立志了,干嘛不立得高一点呢?想都不敢想,还渴望能成功吗?但是不切实际的乱想也不行,正如后半句所说的心气不能太盛,好高骛远也是很难成功的。比如下面这一则就是十分接地气的: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吃饭之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成器之日期。”
——《围炉夜话》第96则
富贵贫贱无恒长,百年基业可能毁于一旦,无论何时都要打造自己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生不过百年,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切不可嬉游终日而荒废了成器的大好时光。
如果我们能在生活的琐碎之间抽出一点时间读几则先人的箴言,定会给生活带来一些欢乐和充实。只要我们不妄自菲薄,不轻易放弃,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幕,并在这片天幕中挥洒出自己的生命彩影,找回自己本真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