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台兩地青年交流實現創業創新夢想

2015-11-03邱姿瑛

台商 2015年7期
关键词:創業價值產業

邱姿瑛

此次擔任團長,帶領40名台灣青年於 2015年6月27日晚間抵達江蘇省南通市,参加由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主辦、南通市青年聯合會承辦的「江海風韻 創業春潮」——通台兩地青年交流活動。

雖然擔任台企聯新青年功能委員會副主委的我,帶領台灣青年團隊到大陸各地交流考察,已有5年豐富的經驗;但不同於以往,此次帶團我備感壓力。主要原因在於,這次青年團員來自三方人馬,一方人馬是台青團,也就是已經在大陸創業的青年台商10位;另外兩波人馬來自台灣島內,一群是台灣工商建研會建青團10位青年創業家,另外20位都是由台灣青年傑出協會選出的優秀大學生代表,是尚未就業的學生。這三路人馬不僅有年齡上的差異,還有已創業和未就業的差距;即使同為台灣青年創業家,但創業環境不同,有兩岸嚴重的差異。等待我們要交流的第四波人馬南通青聯會,也是穿插青年創業家和優秀大學生還有機關青年幹部,所以帶團出發前,我實在無法預測這四路人馬聚集在一起會是什麼場景和結果,只能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勇氣,迎接27日到30日共4天3夜的兩岸青年創業交流盛典。

27日當日晚上7點抵達南通文景酒店,一進大廳,南通青聯會早已安排,一位南通青年負責接待2位台灣青年,他們把自己負責對接的台灣青年名牌高高舉起,大聲尋找,一下子場面異常興奮熱絡,備感親切,不得不佩服青聯會葛志娟主席的領導有方。吃完飯游濠河,大家在古運河的游船晃蕩中初步了解南通,這個富有特色的江海門戶城市。

28日上午參觀了南通博物苑以及南通科技園區,其中國家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創客中心,有關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說明、特別對於青年創業的優惠扶持、從創客中心到眾創空間再到眾籌資本的發展思路,都與台灣青年進行了深度講解和交流座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午兩岸青年交流主題講座,特別邀請台灣知名作家陳文茜女士、樂升科技董事長許金龍和淘金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長王金合共三位嘉賓,分別作了精彩的演講。通過分享自身成長創業的經歷,激勵兩岸青年,勇於突破自己,努力實現創新創業夢想。陳文茜提醒年青人,當下的社會正處於一個巨變的時代,學已經不足以致用,大家要思考,未來需要的是什麼,不要怕自己的翅膀受傷,要勇敢地讓自己歸零;許金龍認為年輕人可以在互聯網+的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業熱土,並期待通過兩岸青年攜手合作,把華人文化傳播至全球;南通青年創業家王金合表示,吃苦是創業的核心競爭力,吃苦、奮鬥、堅持才是成功的鑰匙,雖然他做的是互聯網電商服務,但他始終堅信,只有比別人更能吃苦才能改變命運,獲得成功。

29日全天參加台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透過會議,兩岸青年也了解了台商目前面臨的產業轉型問題以及對策,增加了他們對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及全球金融貨幣戰爭的解讀分析,有很強烈的思想震盪作用。晚上雖然下傾盆大雨,但是在南通世博園的展覽館內,舉辦了兩岸青年燒烤聯歡活動,大家盡情唱歌表演玩游戲,在互動中歡笑不已,那真是一個永生難忘的美好記憶!想起明天要離別了,大家紛紛用手機自拍,群拍,狂拍,拚命加入微信群,捨不得啊捨不得。那晚,大家在夢裏都笑了,我也睡得特沉,因為安心了,四路人馬都成了一家親啦。

30日早上参加1898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個產業園是由著名的張謇先生創辦的第一家工業紗廠改造而成的,並且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女士的努力奔走下,建立了海峽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區。到場参加揭牌儀式的兩岸青年都無比興奮,更期待未來通台青年以文創產業作為合作的起點,畢竟雙方都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活動至此已到了別離的時刻,但有了微信群,兩岸距離不再是問題。在此除了感謝所有支持這次活動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也要特別感謝南通市台商協會劉璟芳會長!若沒有她的熱心積極,就沒有4屆成功的台商轉型升級峰會;若沒有她的大力奔走,就沒有這次的通台兩岸青年交流。相信此次的青年深刻交流,對兩岸今后的發展有具體的成效和意義,我也總算完成團長的任務,帶著滿足的微笑說一聲:南通,再見啦!

台青團團員 徐鳳禧:

我曾在北京念書7年,後獨自遠渡美國讀大學,如願畢業於世界名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傳媒公共關係。從一個台生,到海歸,現在是青年台商,十幾年過去了,我見證了大陸的巨變和成長。此次南通行,有幸參加「海峽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區揭幕式及台灣文創生活節」,看到了許多來自台灣和大陸地區優秀的文創家。看到青創家們的熱情和幹勁,看到了他們用心培育出的每一個「寶貝」。現在每個人都在談文創,政府也大力扶持文創產業的發展,但是這幾年有多少文創青年存活下去?他們不是不堅持夢想,而是他們創造出的文化概念沒有達到足夠的經濟附加價值讓他繼續築夢。我認為媒體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文創不能擺在那裡等別人發現你的美,而是你自己要去說故事,做宣傳,把你創作時的那份感動渲染給大眾,讓他們流淚、感動、微笑,那才是文化,而不是一件貼上標價的商品。Be a storyteller, tell them the real voice from your heart. Dont be afraid, because fortune favors the brave.

台灣建青團團長 侯伯安:

身為企業家二代與創業家的我,很高興這次能代表工商建設研究會青年團與台灣吉而好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參與。經過這次的通台兩岸青年的深入交流有了很多感悟和收穫。台灣因為多元族群的融合,雖然是個小島,但能產出很多有亮點的產業。現在很多長輩都在批評台灣年輕人只滿足小確幸的生活,但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小確幸就是生活水準達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才會想要去完成的事情。大陸目前就有5.5億的中產階級,他們內心都渴望能在生活當中找到一點感動一點溫暖,反過來想,小確幸似乎應該才是我們這個世代可以發揮的最大市場。期盼未來兩岸青年能共同整合資源後一起出擊,擺脫以往以產品輸出的型態,晉升到以文化輸出的領域。

台青團秘書長 徐御格:

此次通台交流活動,我作為台青團秘書長和台灣建青團兩岸交流主委雙重身份出席,真的受益匪淺。其中28日早上參觀南通科技園的創客空間,體悟非常深刻。新型創業必須要有「眾籌思維」,這是一種將個人價值最大化並且產生發散價值的思維。各地都在推廣青年創業創新,但思維必需要跟得上這波變革。當你有眾籌思維時,你會發現你的價值遠遠超過你的想象。作為創業青年,眾籌會幫助團隊和專案實現利益最大化,讓團隊擁有更大的價值;而作為投資者,會將單一高風險投資變為分散性高回報率的投資。在過去的創業模式中,價值和資源是加法,如今在新的眾籌思維創業裏,價值和資源是乘法。然而眾籌思維不單單是在資金的眾籌,更重要的是資源和想法的眾籌共享,這將會是新一代兩岸青年創業共同探討並需要具備的創業能力。南通的創業環境已相對成熟,希望未來兩岸青年可以聯手創業,造就一波有特色的「互聯網+」的產業模式。

建青團副團長 吳佳慈:

這次到南通真的在各方面學習成長了很多。首先是看到了南通對於培育人才的用心,在科技園內看到這麼多青年學子的點子能被支持並開始找出一條路和現實生活接軌實現,真的很了不起。這種創新研發的嘗試,讓我個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的未來。另外也是經過這次活動讓我更知道什麼是所謂的「一帶一路」。不再只是一知半解,而是完全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明白了「一帶一路」究竟在什麼區域進行什麼樣的內容。而講座與研討會,則藉著演說者與台下的提問,明顯感受到兩地之間思考與做法上的差異,也透過這樣的交流,讓我們對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了解。

台青團執行長 林子凱:

台灣青年直接到大陸創業,一定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很多時候創業不成功,不是因為專案不好,而是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所以建議台灣青年若要來大陸創業,要先了解市場、明確風險,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這樣才能提升自信、增強本領,在創業路上走得步履穩健、更長更遠。而此時,「台商二代」就彰顯了作用。我們台青團這些人,大多已經在大陸深耕了10年以上,既有商業背景,又了解內地市場,在各地也有人脈資源。因此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需要合作夥伴,台商二代是最好、最合適的媒介。

台灣建青團前任會長 王鑫:

自擔任建青團第二屆團長後,便努力推動建青團積極參與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其中河北、北京、寧波、廣州、福州、廈門、港澳皆有過多次的交流活動。南通雖然是第一次來,收穫卻是最多。我認為本次的論壇與峰會是辦得最成功的一次,與會演講者如陳文茜、李永萍、許金龍、陳立恆等在台灣都是重量級的人物。專題演講從第一天針對青年的論壇,點醒我們在「學」之餘要思考學何以致用,以及南通企業家與台灣企業的成功經驗。第二天更是精彩,從美國經濟復甦談到世界局勢以致於目前台商製造業轉型工業自動化問題,過程深入淺出、切合時勢,兼顧文化情感,並且深刻表達各自立場,可以說有別於以往峰會風貌。由此可見全國台企聯在大陸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及社經地位,相當感謝南通市政府和南通青聯會以及全國台企聯郭山輝會長共同舉辦此峰會並邀請台灣建青團有機會參與,希望往後兩會活動交流能更密切,為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發光發熱!

台灣傑出青年協會理事長陳長風:

很榮幸能躬逢其盛,參與到「2015台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及「海峽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區」的成立!這兩大盛事,恰好也表徵了台灣的創一代及創二代,在海峽兩岸間的努力及發展!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這次的活動,我體認到:新世代的青年夥伴們,不只要承接過去前輩們打拚的氣魄,更要學習如何合作,聯合兩岸的好朋友,再闖出一個新局!兄弟姐妹們,一起加油!

台灣傑出青年協會秘書長張希慈:

在來到南通以前,我不太認識這個城市。但是當我落地走入南通,我才發現這城市如此精彩。南通是一個教育程度非常高的城市,大陸教育看江蘇,而江蘇教育看的是南通。南通很早就知道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大陸最後一個狀元張謇生於南通,他創造了大陸第一批的民生輕工業,並且用實業救國的價值,建設了非常多的職業學校。教育帶來的人才資源,同時地處鄰近上海的區域位置,讓南通的經濟有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智慧城市與環保產業將會是南通重要的命脈,而同時,經濟提升所帶來的生活要求,也讓文化創意產業會越來越興盛。這從「海峽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區」在南通正式落地一事也能略觀出一二,很期待南通未來的發展。

南通市青年聯合會主席 葛志娟:

「江海風韻 創業春潮」——通台兩地青年交流活動,為兩地青年提供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舞台,讓台灣青年朋友感受和了解南通的歷史人文、創新創業環境和人才科技政策,促進兩地青年溝通交流和聯情聯誼,開啟兩地青年攜手締造未來的序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新時代的青年思想活躍、充滿激情,富有很強的創新精神,相信通過交流,兩地青年會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同時,希望能通過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兩地青年在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合作,更好地凝聚青春、智慧和力量,攜手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的持續繁榮和協調發展。

南通綜合保稅區管理局 周覓:

一是感覺親切友善是共有的頻率。台灣民眾的和善親切早就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在大陸廣為人知,台灣青年也不例外,只是更增添了一些時尚和活力;而南通的青年朋友,無論是「社會人」還是「讀書郎」,絕大多數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大方相當令人欣喜。二是感覺中華文明是相同的血脈,初識第一天時的新鮮感迅速被隨之而來的似曾相識,迅速融洽、精彩碰撞所替代,五千年未曾斷流的中華文化澆灌出來的最最新鮮、青春的花朵,相逢時怎能不姹紫嫣紅、並蒂開放?三是感覺交流相融是共同的心聲。4天3夜的同宿同行已經讓兩岸青年人迅速建立起了「情誼橋」、「聯絡圈」,相逢太精彩,分別實無奈。

南通市崇川區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朱元星:

收到蔣同學從海峽那頭髮來的問候,他說,在這條路上,沒有人不是扛起沉重的包袱,付出很多代價才能站立得住,但更要思考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我想答案是,因為我們站在一起,因為我們身旁有無數人熱心的支持,因為有人串聯起這個青年時代各個領域的朋友,因為有人挺身成為串聯交流的橋樑,因為我們懂得珍惜和伸出友善的手,坦誠地對話。我知道,這條路上的好朋友好夥伴,會越來越多。

伍藝書畫工作室創始人伍藝:

參加完為期3天的通台兩地青年交流活動,深刻感受到作為青年肩負的時代新的社會責任。時代在轉型,如何更有創意,更接地氣,對於我們文化工作者提出更多思考和要求。希望通過這次難得的通台兩地青年交流活動,搭起我們兩地青年未來合作的橋樑。

清華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四學生 顧雨綺:

這次活動,恰好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觸與自己具有完全不同成長環境的優秀年輕人的機會。這些來自海峽對岸的青年大多外向開朗,熱愛交際,有自己的創業夢想,也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雖然所學專業、生活經歷大不相同,性格和追求也各異其趣,可是我能感到在我們胸中燃燒的是同一種激情,一種對年輕人的未來、對社會的未來的激情。正是這樣的激情讓我們關心同樣的社會議題「創業」,讓我們能夠進行碰撞出思維火花的啟發式交流,也正是這樣的激情將海峽兩岸的未來緊密聯繫在一起。我為自己能夠參與這樣一次開拓眼界的活動感到非常幸運。

復旦大學法學專業大三學生 淩子:

青年昭示著未來,青年人中的主流價值觀勢必會成為主導社會發展前進的力量。當前,兩岸青年交流正絡繹不絕地展開,這對於促進相互間的認識極具價值。通過這次交流,可以零距離地了解身處台灣的同齡人的思想現狀和關注焦點,也對台灣社會與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認知。這不僅是個體之間的火花碰撞,更是文化之間相互交融與尋找認同的過程。兩岸交往中要多一些珍惜,多一些欣賞,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包容,唯有參與,才有認同。於差異中尋找文化的共性,在合作中共創美好的未來。經由本次的交流活動,我相信兩岸青年都對彼此有了更為清晰、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同感,也對未來跨越海峽的合作更為憧憬!

猜你喜欢

創業價值產業
品牌价值
教学设计应关注的“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空心病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
澳門文化產業資助:“輸血”VS“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