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中伦理困境的内涵

2015-11-03胡苏仔管镠旎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0期
关键词:内涵

胡苏仔 管镠旎

【摘 要】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Frank Loewe berg & Ralph Do Goff,Ethical Decision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M]. New York: F. E. Peacock, 1988包承恩等译, 洪业文化事业有 限公司, 2000. Page87]伦理困境不仅仅是在状况本身在伦理方面的障碍,还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作出的伦理选择和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差异。

【关键词】内涵 伦理原则 调整决策

1社会工作中伦理困境的内涵

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过程中,对“伦理困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现行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 伦理守则(1996) 修订委员会主席Frederic G. Reamer (1999) 曾给伦理困境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Frank Loewe berg 和Ralph Do Goff (1988) 在《Ethical Decis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一书中多处强调:我们通常使用的“伦理困境”这个术语是不确切的,应当说是社会工作实践问题中的“ethical dimension ( 伦理特性) ”或“ethical aspects ( 伦理因素)”。Frank Lowe berg 和Ralph Do Goff (1988) 也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 伦理困境不仅仅是在状况本身在伦理方面的障碍,还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作出的伦理选择和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差异。

2伦理困境产生的直接诱因

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可以被分为两类: (1)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例如残障人士、下岗职工等。(2)具有与社会普遍道德相违背的习性或处于非主流文化生活形态之中的人们,例如犯罪、酗酒、吸毒、儿童虐待、同性恋等。第二类人中的一部分有时从表面看来并不脆弱,甚至可能还掌握着较重要的权力,但一旦他们成为社会工作的案主,他们同样可以被理解为“弱势群体”。Levy 提出了案主“relative vulnerability”(相对脆弱) 的概念:“案主是带着迫切的需要和问题的,正是这些需要和问题引导他们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处于危机或种种原因造成的绝望状态之中的案主,很可能被削弱了判断的能力并过度地依赖于社会工作者”,或者如Frank Loewe berg 和Ralph Do Goff (1988) 所分析的“自由地放弃权力”( surrender of freedom) 的情形:“即使案主的权力比社会工作者的权力大,案主也常常因为把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隐私暴露给社会工作者而变得脆弱”。但无论属于何种情形,社会工作的案主一般都是社会所指认的“问题人士”,因此,社会工作者为他们争取正当利益的努力更容易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当“问题人士”(姑且不论他们的问题是因何而生的)与“正常人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给社会工作者的选择带来更大的困难;社会工作者本人作为“正常人士”与作为“问题人士”的案主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之间的矛盾就更不易于化解。凡此种种,都给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造成更多的伦理困境。

3应对社会工作中伦理困境的决策原则

伦理决策意在提供一种道德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思路,解决行动上遇到的困难。

3.1 尊重科学事实

社会事件事实是社会工作者进行道德判断的基础。无论是受助者的道德要求还是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愿望都不能脱离科学实际,因为任何只为满足道德理想而不顾科学事实的行为最终只会给受助者带来危害。努力实现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价值观念的一致,由于受助者可能能力素质相对较低以及其它社会性因素,如社会地位等的影响,往往在对待具体救助方案上与社会工作者从科学判断得来的价值观念产生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方面要尊重受助者的自主权利,一方面在不违反科学事实的情况下,应努力与受助者实现价值观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避免纠纷。

3.2 理解并合理运用社会工作伦理原则

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是在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各个伦理原则的内涵和整个伦理原则体系的层次结构。伦理原则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当面对具体问题时社会工作人员要能够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人员还应了解伦理原则体系的层次结构,在面对各个原则间发生冲突时懂得以高层次的伦理原则统领较低层次的伦理原则,这也有助于社会工作人员分清个人价值观念和普遍伦理要求冲突时的主次关系。另外,灵活运用伦理原则的另一重意思是社会工作人员在面对新出现的伦理难题时,有能力依据现有原则进行逻辑推导。

3.3 寻求最优化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征服疾苦来实现社会的美好与社会安定。社会工作人员在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对于受助者而言最优化的结果。这种最优化结果的标准就是以受助者的受益为核心,综合考虑受助者其它社会性利益因素,努力实现受助者利益的最大化。在尊重受助者利益的基础上,应当对其它利益种类,如社会公益,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人利益等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3.4 随具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来调整决策方案

社会工作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预设的行动方案可能由于突发情况而变得不再适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人员应当放弃旧的方案。如果新的情况没有造成伦理困境,医生可以依据社会工作实践的惯例行动。如果出现新的伦理困境,应当重新进行决策。

3.5 坚持审慎、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

社会工作伦理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情况可能在决策的程序和所需时间上都会有差异。有的问题可能在瞬间得到解决,有的问题甚至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慎重考虑。但无论哪种情况,在进行伦理决策时,社会工作人员的理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理性、审慎的伦理判断才能做出优良的决策。

4结语

另外,为完善伦理决策,社会工作人员人员还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社会学和伦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学知识可以使社会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受助者及其家属的价值观取向。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会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得到反映。例如面对相同的困境,不同受助者可能会采取经济取向、政治取向、社会取向、审美取向、宗教取向等不同的价值标准,了解各种价值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实现相互理解。而学习伦理学理论知识则会帮助社会工作人员深入理解伦理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习伦理学理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人员要学会融会贯通各种理论体系。现代伦理学理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种伦理体系之间的差异性,例如,面对同一伦理问题,道义论和目的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社会工作人员要能理解这种理论差异,正是这种理论的丰富性才为人类的道德生活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图景。要懂得即使存在这种理论上差异,但人类各种道德实践在其基本目标――“人的美好的生活上”都是一致的,这社会工作人员运用各种伦理理论的基石。通过学习上述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对于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增长。

*通讯作者:管镠旎。

猜你喜欢

内涵
丰收节,读懂“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争鸣与思辨:“一般应当”内涵的理性认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由“文化内涵”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