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女孩
2015-11-03沉默电话
沉默电话
导语:每个热爱音乐的人内心,大抵都有几个为之遗憾的歌手——他们也像现在依然光鲜的一线歌者一样,曾经将自己的才华交付、曾经释放短暂的音乐光芒,却在长短不一的事业跑道上停止唱歌不再发片,更甚者,则彻底消失在歌迷的视线中。乐坛用唱片销量做标准已是惯性,用奖项名号度量商业价值亦无可厚非,只是歌手若没有依然辉煌的当下,被市场吞噬、被大众遗忘,这就不仅是一种遗憾的“情思”,该说是可怕的音乐现状。没有继续发片的歌手、没有在新人期成功的歌手、由于客观原因,被迫中止音乐事业的歌手,就像被时间列车远远遗忘在不知名的小站,再也不被提起。一年也好,两年也罢,时间的积累就像乘方,当人们意识到时,已经迈过了十年、二十年了。一起远去的,当然还有那些歌手诚挚的梦想。
但重要的是,他们一样给予过我们最真实的音乐感动,即便只是十年前的一瞬,也具有相当的价值与重量。曾被他们感动过的人不会忘记,市场忘了,人的心不会忘,被刺激过的感官更不会忘。哪怕他们只发过一张唱片,只唱过一首动人的歌,但凡走过必有痕迹,这痕迹就在歌迷的心里,彼时深刻,此时亦然。我们没有力量帮他们再战歌坛,人生机会失而不复,我们同样经历,同样有无可奈何的喟叹。但是,当那一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仍能立即想到:这是她,这是他。脑中的画面像读取突然翻开的日记,一起复活的,还有那一年共同幸福的时光。
丁文琪——那一年青春校园的潇洒背影
丁文琪曾签约于著名词人许常德的唱片公司——亚洲歌莱美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也称为“捌捌陆陆”。作为世纪交接期推出的新人歌手,唱片公司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且许常德本身就非常懂行,所以丁文琪的定位可谓十分准确,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突破性。她的首张唱片My KiKi打破了传统流行唱片的做法,以英伦摇滚为主,并以许老板的影响力召集大量新锐创作人提供词曲——包括Cia Cia何欣穗、陈奂仁、心微、林挥斌、徐世珍、黄韵玲、江建民等等在内,阵容在当年看来非常前卫。与主流市场惯用的词曲、编曲、制作名单略有不同,唱片极力渲染了丁文琪作为学生歌手的个性,更强调了她自身的音乐品味。在唱片内页中我们看到她背着吉他走在校园的样子,首首歌词也体现了她“不要做洋娃娃”的潇洒宣言。
隔年,她便发行了第二张专辑《KiKi 2 骗子》。唱片前卫度更加夸张,还找来当时已经独立制作的范晓萱,以及陈绮贞、杨乃文的御用制作人林暐哲(他更在后期成功制作了苏打绿乐团)操刀,让专辑在新鲜感、可听度、专业性上都无懈可击。词曲作者也延伸到了深白色创作乐团、陈韦伶等高人,甚至翻唱了Carpenter兄妹传唱于音乐历史的经典曲目Top Of The World。而此年正值高三的丁文琪,也在专辑中以《高三症》唱出真实、坦率的少女心声,大呼“大家都努力在挽救/升学的压力那么多/高三症蔓延的时候/连老师都变成歌手/新歌是一首接一首/词多的我快记不得”不做作、不矫情的大胆表达,一举积攒了大量同龄歌迷,也成为了捌捌陆陆公司最具人气的歌手。
因为许常德这位公司总经理的加持,丁文琪作品的歌词质量很高。九十年代,范晓萱红遍华语地区的大量歌曲如《雪人》、Rain、《深呼吸》等都出自其手,打造新人的手腕自然更不含糊,即使不是亲自作词,审核把关也牢靠严谨。丁文琪的少女嗓音干净、纯挚,不论如诗般浅吟低唱的慢歌,亦或欢愉激昂的摇滚快歌,都有精湛出彩的歌词陪伴。如许常德的作品《爱的读后感》所唱:“你总轻易地/总是无声无息/把故事说成谜/让读者跳进去/你那张无言的脸/满篇是暗喻/我却能清晰地/在字字句句里/理出一些头绪/也许/不是谁都/能够读你”遣词酌句甚有散文的意境,比起同期歌手高唱“我爱你、我恨你”的质感不知要好上几倍。再如徐世珍创作的《不说》:“我们还要当多久的朋友/你不说我也不能说/期待就像膨胀的气球/说破了怕什么都落空”将丁文琪的学生心态描写得丝丝入扣,听起来特别真实、动人。丁文琪的嗓音其实没有太多“特征”,但就年轻的质感与本色,再加上众星拱月的气势,唱片质量自然不必担心,在学生歌迷中的销量也尤其好。不过最后由于唱片公司运作等原因,以及丁文琪本人升学的现实状况,2003年后她就少有露面了。十余年过去,现在可以在社交网络看到她的生活动向,但已经长大、成熟的她,似乎已没有在音乐上发展的可能性。想起她多年前背着吉他、酷酷走在校园的模样,真令人感慨万千。
孙嫣然——那一年不见其人的难忘嗓音
孙嫣然这个名字几乎已被人彻底忘记——但当年听过她歌曲的人,恐怕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她的声音属于成熟派,饱满而有力量,年纪轻轻却有超越表象的沧桑,既有传统女伶的内敛深刻,又有灵魂唱将的百转千回。2005年她签约于姚谦的维京唱片,有萧亚轩、江美琪等人的成功案例,以孙嫣然沙哑、性感的实力派嗓音本该就此走红,不夸张地说,即便超越顺子、那英等人的歌唱地位也并非妄想。可是,偏偏姚谦为孙嫣然的首张专辑《嫣然一笑》设定了太多不必要的宣传手段,甚至以“音乐维新计划”为噱头,让孙嫣然的首次亮相变得怪异莫名。
姚谦试图通过一次奇异的概念组合,尝试横跨流行与前卫的唱片思维。首先,在当年6月为孙嫣然发布了一首翻唱苏芮的作品《是否》,但却不署歌手名,只将其放在网络吸引话题,去激发歌迷讨论。因为孙嫣然的重唱效果极佳,所以这段宣传的目的尚算成功。独特的音色、精湛的歌艺获得普遍的好评与鼓励,短短一周收听率就已破万。但当网友们在苏芮、那英、彭佳慧、黄小琥等人的“结论”中猜测不停时(大众当然知道这是位新人),姚谦却还不立即亮出孙嫣然的身份,而是又发布了一系列奇怪的MV来继续经营“神秘感”。《是否》的MV依然没有孙嫣然本尊,而是找来本地名模蔡淑臻对嘴演出,虽然故事极具张力,却没有为孙嫣然本人带来任何正面的宣传效果。更有甚者,直到最后都认为片中的演员就是“歌手本人”。迷你电影的MV花费不少,揭示孙嫣然真正身份的续集,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关注度了——于是,在发片前后的折腾几乎都白费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一次大胆又失败的企划,玩弄歌迷智商,只落个自作自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