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道不明的“duang”
2015-11-03金波生
金波生
当今汉语,年年都有新生的流行词语。2015年,被称为“羊年第一个热词”的居然是一个只有读音没有字形的“duang”。这个“duang”并非哪位网友所造,而是出自香港明星大哥成龙代言的某洗发液的广告词。因为“曾被工商部门打假”,这则广告早就停播了。
春节期间,北京有一位自称“绯色”的男生(目前是留美的大二学生)重新挖掘出这则广告,制作了一部恶搞视频,大年初一就传上网。其画面主要采用成龙多年前代言的洗发液广告,背景音乐则借用《我的滑板鞋》,广告词为:“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导演跟我讲,拍完加特技。加了一个月特技之后呢,头发……duang,很黑,duang,很亮,duang,很柔……”恶搞视频上传后,迅速火爆网络。于是“duang”就成了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的热词了。
一时间,许多大报、小报、日报、晚报,都可以看到“duang”的身影。像2月28日的《银川晚报》、3月2日的《郑州晚报》、3月9日的《青年报》等先后做了报道和评论。外国媒体也十分“敏感”,英国BBC、韩国《联合新闻》都在3月2日介绍了“duang”。“duang”还走进了全国“两会”。据《人民政协报》2015年3月14日的“图解式”报道,有五个热词“上会”:互联网+、任性、创客、duang、点赞。
不过,“duang”的“火爆”期并不长,“duang”并未持续“火爆”,这是为什么?我们且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剖析一番。
先说音。普通话语音系统里,只有相近的“duan”“dang”,没有“duang”这个音节。不过,这倒不成问题。比如:“biangbiang面”是一种陕西关中民间的传统面食,“biang”这个音节在普通话中也没有,可西北人念得很顺口。超出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音节,大都可以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这正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长处之一。由此可见,只要符合交际需要,“duang”音节也可以成立。
再说形。“duang”只有读音,没有相应的汉字。网络上众说纷纭:有人主张用“嘟昂”来表示。不过,两个字形表示一个字音,不符合现代汉字的字形和字音一一对应的基本特点。有人提出用“咣”来表示。“咣”本来就是一个拟声词,读音为guang,已经约定俗成,不可“兼职”表示duang。事实上,如上文所说,没有汉字,就用汉语拼音也无妨。当然,只要大多数人同意,为它造一个新字也未尝不可。西北人不也为biangbiang面的biang造了一个字吗?
最后说义。既然音、形都不是大问题,看来关键就在词义上。这个“duang”的意义是什么呢?
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那一天,记者问成龙:怎么解释“duang”这个字?成龙回答:“很好玩。”显然,成龙并不是将“duang”解释为“很好玩”,是说有人把“duang”炒作成热词这件事“很好玩”。浙江卫视综艺节日《我看你有戏》中,成龙是导师之一,其他导师和观众都用“duang”调侃他,好脾气的成龙大度地表示:“无所谓啦,能让你们开心也不错。”这大概就是成龙“很好玩”的真实意思吧。
在网络上,有的解释为“加特技”,有的解释为“加特效”,有的……各说各的,莫衷一是。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解释,连成龙本人也说不清道不明。从恶搞视频中,也难以归纳出其含义。
没有公认的准确释义,就不可能在交际中正确地表情达意,即不能用来“造句”,这是“duang”的致命伤。这可能就是“duang”不能持久流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