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你值得更多点赞

2015-11-03编辑倪雯佳撰文Soda插画宋小宋设计Simon

都市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描述性恶心能量

编辑:倪雯佳 / 撰文: Soda / 插画:宋小宋 / 设计:Simon

2016年你值得更多点赞

编辑:倪雯佳 / 撰文: Soda / 插画:宋小宋 / 设计:Simon

年末将近,公司里开始评估个人年终业绩。老板和同事的评价很重要,因为这是别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否。同样,和朋友相处,和恋人交往,和家人相守,我们会因为这个2015年彼此的陪伴或者支持而为对方点赞吗?还有我们自己,是否要表扬一下一整年中辛苦工作、照顾家人,或者努力学习的自己?这些认可很重要。它激励我们奋起直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就如滋润树苗成长的雨露和养分。但要获得应有的认可并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如春种秋收般,得到应有的认可呢?3位读者的故事,引发3个关于认可的探索。让我们在全新一年来临之际,沉下心来,想一想如何在朋友圈之外的人生里,为自己赢得更多应得的赞。不被责骂就已经是表扬了?

才不是这样。真正的认可,能让我们内心受触动。但是当我们想获得更多的认可时,我们不能指望着别人。

Cindy

28岁

广州某报社美术编辑

我们报社的女上司来自香港,有时候当别人暗示她吝于对下属的表扬时,她说:“不骂就已经是表扬了。”当然

认同非常灵活,但是表扬就另当别论了。表扬听着有点像长辈对晚辈、上司对下属。“你做得很好!”潜台词是“我可以评价你”,也就自然包含了一层自我提升身份的意思。相比之下,认同就完全是一件从心出发的事儿。“我很喜欢吃”比“你烧得很好吃”就多了一份认同味。这是通过用心关注别人获得感受,比起那些没有人情味的judge,更容易触动人心,尤其这还是正面的肯定。所以开头故事中的女上司,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夸下属,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认可却足以收获人心。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感”,讲的就是自信心会决定我们做什么。自我效能感越高,那么心理状况也就越稳定。正如美国心理学家Branden说的“,如果对自己的身份、能力和价值不确定,人们就会内心动荡不安,影响发挥。”所以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让我们觉得,我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其他人暗示我,我能给他们以及整个世界带来好的一面。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太依赖别人的认同了,然而忽视了自我认同。有位心理学者甚至将人们对认同和毒品的依赖做了个对照实验,结论是,来自外部的认同和毒品一样,人们会越来越贪婪,只有获得更多才能带来和前一次一样的快感。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得依靠来自于自身的认同。而且,外部的认同还会让我们被别人的期望和要求所束缚,成为别人的牵线木偶。

要是你觉得这些心理学理论不好理解,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十一”的“朋友圈旅游摄影大赛”中,你第一次发图,获得了27个赞,第二次发图,13个朋友点赞。你就会觉得第二次的照片没这只是玩笑话,她非常清楚认可的重要性。她通常不会明着夸奖下属,而是在不经意间对下属的努力表示肯定。有时候突然从办公室探出脑袋来对负责社会新闻的同事说:“看了你那篇关于留守儿童的稿子,我一晚上没睡着。”对旅游编辑,她说:“受你做的意大利特别企划的启发,这次我和家人打算去托斯卡纳旅游。”这些话其实让她的下属们特别受用,因为他们受到了真正的认可。

我们只有清楚了表扬和认同的区别,才知道为什么我们明明做得很好,却常常有不被认同的感觉。表扬很容易:比如餐桌上,爸爸对妈妈说,这条鱼烧得不错。公司例会上老板对总监说,你们部门上个月的表现很好。但是真正的认同却来之不易,因为它发自于内心。

社会学家说,想要幸福的生活,我们需要共鸣感。当我们内心深处受感动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活在这个美好世界上感觉棒极了。接触大自然、去听演唱会等,都会让我们收获共鸣感,让我们有种和世界共振的感觉。而当我们获得这种美好的感觉时,我们会自然地感受到其他人的善意,被这些人关注,也就是认同。有第一次发的时候那么美了。我们在朋友圈、工作、运动场或者派对等场合获得的认同就是属于外部的认同带来的自信。这种“外部自信”我们永远不会嫌多。而发源于我们内心的自我认同则会增强“内部自信”。它就像我们的能量电池,伴随一生,能够靠自己充电,且电量比“外部自信”的更强劲。

那怎么给自己充电呢?爱自己!这听着有点鸡汤是吗?不,一点儿也不。无论你和谁结了婚,别人对你说了什么,甚至你一无所有,你都要爱自己。所有的能量源都是环环相扣的。为了获得自我认同,你必须爱自己、相信自己;为了提高自信,你也需要来自他人的真诚可信的认同。那些浑身负能量、只知道抱怨的人,自己的电量恐怕就已经告急。而那些会看到别人闪光点的人,自身也一定是能量满满。就像披头士的最后一首歌《The End》中所唱“And in the end the love you take is equal to the love you make(你付出了多少爱,最终你也会得到多少爱)”,对于我们而言,你给了别人多少认同,最终你也会得到多少认同。

七嘴八舌:

我最受用的赞美之词

盈盈 30岁 银行职员

在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一直对我非常严厉,打骂是家常便饭,这让我在之后很长的人生阶段中,对于他的存在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直到我结婚的当天,就是你所知道的那些俗套的剧情:他牵着我的手来到新郎面前,跟我的先生说:盈盈是个倔孩子,但心地好,值得你真心对待。天哪,我一瞬间泪奔,20多年积压在心里的难以言说的难受、委屈,仿佛就在那一刻瓦解。我的爸爸,从不表扬我的爸爸,我曾经以为不爱我的爸爸,原来始终深深地注视着我。

Lucia 23岁 美院研究生

学校有个年轻女教授,虽然在高手如云的美院里,她的存在真的有些黯淡。但几次交流之后,我发觉对于艺术也好,对于生活也好,她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我喜欢在选修课上去她的教室,也喜欢在微信上和她互动。有一次她在我的朋友圈留言中表达了对我观点的认可和欣赏,我高兴了好几天!在我心中,只有发自内心尊重的那个人给自己赞美,才最最有价值。

自我表扬成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

其实自我表扬根本不会恶心到别人,只要你表扬得恰当!浇灌自己心中的小苗苗,它也一定会发芽、开花、结果。

小妍

26岁

北京某幼儿园教师

最近我5岁的侄女学会了以拍拍自己肩膀的方式来肯定自己。这是学校教他们的。当她第一次讲给我听的时候,我开始扪心自问: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学会谦虚。自我肯定?啊,这怎么行?骄傲使人落后啊!自己表扬自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傲慢、自大、虚荣、自吹自擂,这确定是学校教的吗?不会是外国人教他们的吧。而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对自己说“你做得棒极了”时,真的把自己抬到了别人之上了吗?这句话说的只是我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一点关系。恶心(当然是恶心到了旁人),却是这种“自我吹捧”带来的外部效果。但换过来说,我觉得自己很棒,你们也觉得你们自己很棒就好啦。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有个孩子回答了,我侄女也知道答案,因此她拍拍自己的肩膀表扬一下自己。她现在经常这样做,因为她是个腼腆的孩子,在班级里存在感较低。如果她独立完成了一个作业,即使别人比她更快更好(事实上经常这样),她也不会忘了赞自己。拍肩膀,赞自己,大家也可以试试看。或许你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其他方式。也许起初会很不习惯,不过请放心,没人会觉得恶心。

BOX

表扬的5点建议

很多熊孩子的产生,就是因为为人父母的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不停地对孩子说着“做得好”,以为自己在灌输正能量。下面的5点建议是专门给年轻父母的,可以让你避开一些常见的误区,远离“熊爸熊妈”称号。

不随随便便就表扬

表扬和流通的货币一样会出现通胀,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Dweck教授对此就非常担忧。她的研究表明,没有原则的表扬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问自己,别人是不是出于同情才给他这些夸大其词的表扬。美国的另一位学者发现,那些被表扬泡大的孩子,给出答案更不自信,对完成艰巨任务缺乏毅力和恒心。

表扬对事不对人

有一些好话,比如“你体育倒是不错嘛”或者“你真聪明”等等,其实对孩子反而有负面影响。各项研究表明,如果夸奖孩子的性格,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智商都是与生俱来且不可改变的,会更加害怕面对失败。而那些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受到正面肯定的孩子,会更有勇气去享受挑战的乐趣并取得更大的进步。

表扬得具体有形

当孩子们注意到,大人在表扬自己的行为时,他们会受到认可。这就是专家说的“描述性的表扬”。“这幅画真漂亮”,是非描述性的句子。换成描述性的,就可以这样说“我在画上看到了一座房子,很高,有门和窗”。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表扬

如果孩子特别胆怯,大人总是倾向于给他更热情的表扬,希望能够因此鼓励他。但是事实上,这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会觉得自己在这些夸大其词的表扬中并没有受到认可,反而被这些高帽子的表扬压得更加怯弱。

偶尔放弃表扬

当孩子们自发地做出一些大人觉得好的行为,如主动整理玩具、和朋友分享巧克力时,心理学家建议我们不要对此作表扬。因为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想法——我这样做能吸引大人的关注,但其实孩子并不理解这个行为是好还是不好。美国教育学家De Vries把这个叫做“糖霜控制”。这是大人们控制欲的体现,而非真正的认可。

猜你喜欢

描述性恶心能量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能量之源
题出的太恶心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