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破解职教发展难题
2015-11-02范先机
范先机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配套文件之一。它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参与主体、组织形式、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有力地破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把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可破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难题。职业教育长期“不景气”,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强烈,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子女上普通高中并且考上大学才有出息,上职业院校就低人一等;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孤军作战,办学水平低下,管理模式陈旧,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组成生命联合体,建“利益链”,打“组合拳”,能助推职业教育走出“吸引力不强”的阴影。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可破解“办学同质化”的难题。由于办学主体不同,加上生源“僧多粥少”,职业院校之间壁垒森严,各自为政。同时,受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跟风”的情况,普遍存在专业小而全、小而简的现象,同一区域职业院校出现专业设置重复、办学同质化、抗风险能力小等问题。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校际间结合的紧密度,实现职教集团成员学校之间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筹集团内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和培养结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能解决办学同质化问题,增强办学活力,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市场和抗风险能力。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可破解“办学体制不健全”的难题。中高职院校之间、教育机构与培训机构之间条块分割,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貌合神离,诸多不健全的体制机制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体制性、制度化的变革。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是一种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职业教育集团能实现中高职院校之间、教育机构与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结和沟通,实现职业教育体制从一元到多元,从分散到集成的转变,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应变能力。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可破解“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难题。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没有建立实质性的“共建共享共赢”关系,校企合作往往成为学校的“单相思”。企业接收学生实训实习被动应付,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技术的提高全由职业院校“独家经营”,人才的培养几乎成了职业院校自导自演。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就是在坚持“共享共赢”原则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转变过去人才单一培养为系统培养,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可破解“职业院校服务能力低下”的难题。目前,全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院校却存在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能力不够强,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完全适应的问题。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最新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学校充分发挥师资科研优势,参与职教集团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工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校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与技术创新链、产业价值链互联互通,有助于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先进技术转移扩散和转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