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研讨:提升课题研究实效
2015-11-02刘华贵
例行研讨是指课题组在制订课题研究制度,撰写课题定期研讨计划的基础上,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活动的总和。效度即有效性,是指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研讨能达成预期研究目的的程度。之所以提出课题例行研讨之说,源于笔者对课题研究“重两头(开题、结题环节)轻中间(过程研究)”现象的关注与研究。
2013年,笔者对本区承担各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19所学校进行了教育科研情况调研。结果显示:21.1%的学校实行了例行研讨(≥3次/学期),42.1%的学校实行不定期研讨(2次/学期),31.6%的学校极少开展课题研讨(1次/学期),5.3%的学校未开展课题研讨。这19所学校中,只有31.6%的学校制定了阶段性课题研讨方案。通过查看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深入课题组,笔者发现,开展例行研讨的学校,课题组成员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会更高,阶段性研究任务更清晰,课题研究服务于实践的程度更高。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和休斯的“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理论适用于课题例行研讨效度研究上。因此,笔者做出了“开展课题例行研讨能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的推断,并选定5所首次参与区级规划课题研究的学校作为样本校(5所样本校均是第一次开展课题研究),统一执行课题例行研讨制度,探究课题例行研讨对于课题研究的作用。
关于课题例行研讨的研究
完善、落实课题例行研讨制度。为了保证我区各校推行课题例行研讨制度,区教科规划办首先修订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课题管理办法》,制订《武汉开发区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绩效的考核办法》,对课题例行研讨实行“阶段目标管理”。以“规范研究过程”和“改进教育实践”为价值取向,遵循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效归因的逻辑,设置“研讨过程的规范度”“研讨目标的达成度”“研讨成效的显现度”三个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把控课题的例行研讨效度(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区教科规划办通过培训,将课题例行研讨各环节通过阶段目标管理流程图(见表2)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学校按流程要求制定学校的《年度例行研讨计划》,扎实开展课题例行研讨活动。
表1:课题例行研讨效度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研讨过程
的规范度\&1. 研讨主题明确\&2. 研讨各环节安排合理\&3. 研讨问题深入\&研讨目标
的达成度\&4. 形成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5. 课题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研讨成效
的显现度\&6. 课题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 课题组成员均成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8. 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实践\&]
表2:课题例行研讨阶段目标管理流程图
研讨
效度
指标][课题总研究目标与内容][课题年度研究目标与内容][年度例行研讨计划][研讨前][研讨后][研讨目标][研讨内容][成员分工][任务布置][例行研讨][研讨实录][学习笔记][过程资料][阶段成果]
督促、指导学校开展课题例行研讨。笔者组织部分学校教科室主任,充当观察者和研讨效度的评价者,指导课题组关注每一次研讨的“阶段目标管理效度”。现列举5所样本校(为方便表述,笔者将区内5所样本校分别编号1-5)的首次例行研讨的流程。
样本校1:
课题:《3-6岁幼儿排序经验的获得途径研究》。
研讨主题:3-6岁各年龄段幼儿前测游戏设计。
研讨流程:回顾前阶段研究工作→按小、中、大班三组分别展示每组制作的有关排序的前测游戏,阐述设计意图→小组演示试测过程→分组讨论、质疑→研讨结论→下阶段研究任务分工。
样本校2:
课题:《“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讨主题:“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环节的突破。
研讨流程:教师代表基于实践,分别从小组合作与分工的不同侧面发表意见→其他教师补充、质疑、辩论→研讨小结→下阶段研究任务。
样本校3:
课题:《“三主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讨主题:课堂“导入”的策略。
研讨流程:回顾、梳理前期理论学习的要点→学科组教师分别从学科角度表述“导入”策略与疑惑→讨论→任务布置。
样本校4:
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研讨主题:小学低段、高段解决问题第一环节的策略。
研讨流程:前期研究工作小结→低段、高段教师在“解决问题”第一环节的实施策略分享→组内讨论→低段、中段教研组长提炼策略要点,并提出小组疑惑→专家解惑→任务布置。
样本校5:
课题:《幼儿园绘本课程研究》。
研讨主题:不同的绘本内容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研讨流程:理论学习→问卷分析→教研组成员针对理论学习和调查表,讨论不同的绘本内容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讨论结论→下期研讨主题及任务布置。
笔者与部分学校教科室主任通过参与5所样本校的例行研讨现场观摩,发现研讨务实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研讨任务需前置,且有明晰分工;研讨完成后将上阶段研究成果与过程性资料一并收集;按研讨结果调整下阶段研究重点、兼顾课题组每一成员布置研究任务;确定下次研讨主题、时间、主持人;结合研讨及过程性研究定期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综合5所样本校历次研讨的经验困惑,笔者指导各校调整研讨流程,把握研讨效度,按年度例行研讨计划开展课题研讨工作,使课题研讨真正达到“例行”的惯性特点。
研究结果
规范了研究行为。通过定期研讨,课题组成员逐渐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进行过渡。研讨给了课题组每一位教师发言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教师对课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样本校1通过研讨,教师对排序的概念、排序的五类活动(感官排序、双重排序、事件排序、数量排序、序数排序)的理解更深入。在完成阶段研究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们学会制作第一份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尝试着设计各年龄段幼儿排序前测游戏,制作幼儿排序水平记录表,科学操作前测实验等。
实化了研究过程。“课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是课题成果提炼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5所样本校按照课题例行研讨效度的8项指标要求,通过形成研讨实录、撰写学习笔记、收集过程性资料、提炼阶段研究成果等方式,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分时段进行整理,避免将学校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混为一谈。如样本校4,课题组通过研讨,确定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与主题,开展研究课展示、论文评比、教学设计比赛等,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一系列有关“解决问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如:习题集、有关“解决问题”各教学环节的实践策略集、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理论论文等,做实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凸显了研究效果。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促进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教师走上研究、学习、工作相融合的道路。如样本校5,是一所建园仅一年的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绘本课程研究》,教师通过课题例行研讨与实践,加深了对幼儿园绘本课程的意义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开发了具有本园特色的绘本课程,并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绘本主题教学策略、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策略等,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服务实践的价值。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