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四要点:小 实 新 恒
2015-11-02毕慧伟
毕慧伟
作为一所新市民子女占到80%的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成为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因此,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江苏省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均以文明礼仪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礼仪习惯的养成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新市民。这么多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一定要依据其身心特点,从“小”处着手,在“实”处立足,在“新”上做文章,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要求的认识,通过持之以“恒”地训练,最终使文明礼仪要求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一、小
这里的“小”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从小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幼儿阶段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礼仪教育”这一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益于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工作,应当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就会很自然地去学习、模仿。在学校里,这一角色就换成了教师,甚至教师的影响力比家长的影响力还要大。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2.从小处入手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文明行为的发展也不断地受到小事的影响。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中的含义也是强调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要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特点开展工作,需要从“小”处着手。
早上到校后,照例走进班级巡视早读。时钟慢慢走向上课的时间,“砰”的一声,吴同学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在座位上坐了下来。我一开始没在意,但转念一想,学生早上到校进教室不向老师打招呼,这是起码的道德缺失,事情虽小,但不可忽视。于是,午会课上,我和学生郑重地讨论:早上吴同学进教室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学生们七嘴八舌:迟到了。但8点之前进教室都不能算迟到呀!我提醒学生从礼节方面来考虑。学生们恍然大悟:早上吴同学冲进教室没有礼貌!此时,我再提问:怎样才是有礼貌的表现呢?有个同学大大方方地作了示范:轻轻敲门,口喊“报告”,得到允许,走进教室向老师说声“老师早”。然后吴同学当场作了补救,教师也热情地回应:“吴同学,早上好!”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想这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触动。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时刻注意从小处入手:给学生发奖品,不忘问一声:“你应该向老师说什么?”课间做操前,不忘提醒一声:“比比谁的桌面最整齐。”午间用餐时,不忘告知一声:“西方国家的餐厅是听不到大声谈论的声音的。”在这样的小细节中,学生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当然,教师每一次提出的要求也要小。
二、实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周红和杭州几所小学的教师一起,带着小学生去美国游学。正是这次游学,让她见识到了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差距。
在餐厅吃饭,美国的孩子是吃多少拿多少,吃完以后会把餐盘放至回收点,我们的孩子拿得最多,吃不完就扔在那里,也不会回收餐盘;在大厅等待时,美国的孩子坐得规规矩矩,也不大声喧哗,我们的孩子喜欢坐在沙发扶手上,讲话声音很大;还有更多让人头疼的坏习惯:坐车的时候把垃圾扔了一地;不仅不会洗衣服,连穿的时候都不知道把领子翻下来……
周老师感慨:我们的孩子很聪明,成绩经常可以考满分,可是为什么总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呢?她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基本的礼仪规范,要改变现状,不妨就从修改小学生守则开始。
看了这样的新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高大全的礼仪规则缺乏操作性。
我们发现小学生守则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完美的人,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因此网上也有了中、美、英、日小学生守则比照的讨论。庆幸的是,江苏省出台的“八礼四仪”,让礼仪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规范要求。
2014年2月13日,江苏省文明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前不久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细细研读这一部礼仪规范,最大的感受是“实”。
《意见》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不同的年龄段提出细化的要求,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只有要求实在,才能落实到位。如“八礼”中的餐饮之礼,要求幼儿园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小学生要求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初中生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规范餐具;高中生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食物要打包。这些教育要求实实在在,每一项都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实实在在做到的,避免了过分地强调那些“虚、大、空”的目标和要求切合了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
三、新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空洞的礼仪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善于创新礼仪教育的形式。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每周的午会课,学校都会抽出一天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礼仪教育,但发现上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课堂,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在布置班级环境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开辟“礼仪角”、礼仪评比栏,对学生的礼仪养成更有促进作用。例如,品德五年级上册《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课,教材编写意图是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错的方面,要发掘自身优点,懂得欣赏自己;学习发掘自己的优点,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在教师、同学、家长等的帮助下,尝试用不同方法全面认识自我,展示自身优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挖掘出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不是课堂上能实现的。因此,我开辟出教室的一块墙壁为“我进步,我快乐”栏目,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设计一张小伞花的图纸,写上组员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上方写出自己需要努力的目标,一周以后小组评比,目标实现了,往上写第二个目标,没有实现也不要紧,下周继续努力。通过一周一周的努力,学生总有攀登到“伞顶”的时候,到那时,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也通过自我激励实现了成长,体验了进步的快乐。
四、恒
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生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每天生活一如既往地循环往复,但在这种平常生活的背后,却发现一些不平常的现象: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了铅笔的划痕,虽然是淡淡的,但也清晰可见;花坛的绿叶下,一块骨头藏匿其中,虽然难寻,但也触目惊心;午后的大操场,一张废纸静静躺着,虽然不大,但也目不忍视;学生的嘴边,一些脏字脱口而出……扪心自问,为人师者没有松懈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课题研究仍在继续。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些技能通过训练,可以顺利地进行迁移。通过教育训练,学生能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这就决定了文明礼仪教育应持之以恒。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大,发展还不稳定,自制能力也较差,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时会有倒退的迹象,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再有礼仪知识的回生、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教师应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应持之以恒。
另外,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光靠学校、教师,还远远不够,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整合三种力量,必将收到“5+2≥7”的效果。我经常发现班级的部分学生指甲很长,经过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我就利用家校通和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孩子们在校用餐时用沾满污垢的手拿着骨头啃很不卫生,希望家长能每周给孩子剪剪手指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周、两周,经过多次的提醒,家长和学生都有了卫生意识,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不管是培养一个好习惯,还是改掉一个坏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有打长期攻坚战的准备,“锲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镂”。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无小事,正是一些看似很小的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到受益终身的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到底,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