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航天并非那么“高冷”——专访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

2015-11-02王璐汐

卫星与网络 2015年3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中国航天神舟

+ 王璐汐

中国航天并非那么“高冷”——专访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

+ 王璐汐

从钱学森同志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开始,中国航天已历经近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内,越来越多的民众产生了拥抱航天、了解航天的愿望,希望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中国航天的发展。尽管如此,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航天集成了各种高新技术的成果,又与国家安全、国家防务、军事等方面密切相关,因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我们的中国航天依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是一个较为“高冷”的行业。

那么,航天领域在技术的大众应用和知识的普及上,应该如何推广到大众层面,从而摘掉所谓“高冷”的面具,消除与大众间的陌生感、距离感和神秘感呢?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兼北京神舟航天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原民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原民辉:由此可见,航天的发展不仅一直不断地带动更多技术的发展,很多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技术和产品,最早都源自于航天技术和航天领域的需要。例如太阳能电池最早就是为了满足航天器的能源需求而发明出来的,现如今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手表、计算器电池和热水器上;气象卫星为我们提供一周的气象预报;通过通信卫星转播全球的观众可以看到奥运会世界杯赛的实况;我们使用的车载导航仪和导航定位软件也是利用遥感卫星提供的卫星图像和导航卫星提供的位置信息的结果。实际上,大众每天都在享受着航天的成果。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航天及其应用领域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科学普及方面,故而令老百姓总是觉得航天离现实生活很远。

相信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将更多地造福我们的社会,人类将迎来太空经济时代。

记者:正如您所说,航天技术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航天一贯以来的行业属性,使它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导致人们对其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那您觉得作为行内媒体,应该如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原民辉:对于所里来说,我们确定了两个战略,其一是建设国内在航天领域的高端智库,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对于国家整体航天战略的综合性的、深层次研究,如经济对航天的影响、航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等宏观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经济、产业发展、国际化、空间政策和法律、战略新兴产业、智慧城市以及企业的健康成长等。我们由专注航天器技术发展向航天综合性发展的转变。另外,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期刊和对外的网站这些平台,还有包括科技文献、知识产权、航天档案库等信息资源,这是为航天发展提供高端咨询服务的基础和能力。

其二,我们提出要建设一流的航天文化企业。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出科技要跟文化相结合。研究所承担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等政府和军方的课题研究,记录我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形成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资源。我们拥有一个全资的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这个平台,利用和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将航天科技与航天文化结合起来,把航天科技、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以影视、会展、科普体验等形式传播出去,大力推进建设国家航天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成为航天文化的原创者、文化项目的集成者、运营者和品牌提供者。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展厅所有的视频全部由神舟传媒完成,包括第一次制作完成的导弹武器系统方面视频产品,有很强的震撼力,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

总的来说,研究所一方面努力打造国家航天领域的高端智库,全面了解航天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把握发展动向,开展新概念的研究,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宣传和普及航天知识。研究所拥有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和3个类型不同相互补充和支撑的航天科技期刊,通过这些窗口和平台特别是拥有的航天信息资源,为宣传航天的科技成就和普及航天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好神舟传媒公司的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文化手段,开发出航天科普讲座、航天夏令营、航天题材的科幻片、科普片、3D片、互动航天体验舱的产品,积极推进国家航天博物馆、航天主题公园和太空农庄等大型文化项目,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感,将航天技术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将是神舟传媒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要努力使航天去除“高冷”的神秘面纱,使其越来越具有亲和力。

记者:您可否从科普的角度讲一讲,航天技术与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原民辉:航天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并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通信卫星使信息传输实现了全球通,可以在全球任何时间任何位置实现相互通信,这是地基通信很难办到的。卫星导航可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和时间基准信息,一般的导航只能对局部范围的位置进行定位,比如雷达只能对其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物体进行位置确定和导航,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得到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位置信息。城市之间的通信和导航尚可以靠地基实现,但是面对海洋、沙漠和偏远地区,只能靠卫星接收信号。依靠航天技术,遥感卫星高精度、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球信息使我们能迅速和清晰的感知地球,如果依靠飞机或无人机获取全球图像,获取的时间长和不可想象的高成本,航天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手段。

航天技术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它还与信息技术不断的融合,带动和促进形成了广播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导航位置信息系统,成为信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性能高集成度芯片的应用,也不断提高航天器制造的水平,促进更低成本性能更高的卫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促进了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的处理,使卫星应用更加普及。

所以,航天技术与信息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的结合,构成信息化社会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航天真正的应用就是不断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航天围绕着信息化发展,为信息化服务。

记者:听了您的一席话,我对航天领域的亲近感又加强了,相信航天也会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近。

原民辉:航天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在不断发展的产业。

原民辉研究员,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参与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主要从事星载计算机软件设计,著有《世界航天器与运载火箭集锦》,参与编著十余部。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中国航天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