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发展浪潮对未来城市安全影响研究

2015-11-02门小军惠志斌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5年7期

门小军 惠志斌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使得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新技术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创新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城市的转型发展找到了科学路径。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发展浪潮下,城市将向着更加智能、高效、宜居、安全、人本和可持续方向演进,而新兴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则将是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Gartner公司的新技术预测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几乎每年都发布信息技术演进趋势报告。其中,2013年10月发布的《Gartner:2014年十大科技战略趋势》将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和管理、移动应用和应用程序、万物互联、混合云和IT成为服务经纪人、云/客户端架构、个人云时代、软件定义一切、网络规模 IT、智能机器、3D打印列为IT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而2014年10月发布的《Gartner预测2015年十大IT趋势》则预测了未来三年内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包括普适计算,物联网,3D打印,先进、泛在、看不见的分析,丰富环境系统,智能机器,云端/客户端架构,软件定义架构和应用,网络规模IT,安全感知应用。

2.麦肯锡公司的新技术预测

2013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名为《变革性技术: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研究报告,分析判断了对未来人类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若干变革性技术。该报告重点分析了22项热点前沿技术,最终挑选出12项未来有可能大规模改变和革新产业格局并对个人、企业、政府、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革性技术。其中包括: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下一代基因组学、储能技术、3D打印、先进油气勘探及开采、先进材料、可再生能源。据估算,这些技术到2025年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达14万-33万亿美元。

颠覆技术图示

3.IBM智慧城市3.0解决方案

2014年,IBM首次联合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名为《引领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城市3.0时代——创新、和谐、中国梦》的白皮书,其中指出“智慧城市”主要表现在使用一系列专有技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灵活敏捷的城市治理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智慧城市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两代雏形阶段。而以新兴技术驱动、前端感知与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的智慧化整合为特征的智慧城市3.0时代,则展现出了“系统中的系统”的特质,着力贯通城市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城市之间核心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智慧化手段来实现产业升级、高效管理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发展愿景。

报告提出智慧城市可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重新构建必备的系统,通过科技增强城市管理和创新,通过技术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以运营带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来感知、采集城市数据,利用云服务来存储和传递数据,依赖大数据技术来整合、分析和预测数据,通过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在应急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管等社会治理领域加强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通过社交网络、移动互联来运营和推送有价值的数据,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从而形成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智慧化。

4.腾讯倡导的“互联网+”智慧城市发展

当前,腾讯以“互联网+”战略推进城市的智能互联和商业应用。根据腾讯的战略愿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成的智慧场景时代的来临,5-10年之后就能实现虚拟现实中的典型应用——全息投影,各种人际交流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智慧城市中的智慧连接可以保证360行都能与政府、企业连接,大数据则可以分析每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医疗、保险、财产、人际交往等数据。对于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而言,未来的管理将是再简单不过;对于企业而言,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更加条理化与清晰化,未来的每个人都是数据的集合;对于每个市民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各处都充满着“智慧”,衣食住行都将更加便捷。

“互联网+”浪潮下未来城市发展情景

以泛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在未来将加速发展并全面普及,进而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使得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并对城市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短期来看(10年之内),是立足现有城市功能和形态基础上的初级智慧化阶段,其核心是城市感知和传导系统的建设和布局。具体来说:物联网技术为未来城市实现“人—物—环境”三元融合提供基础使能技术与新运行模式;云计算技术为城市海量信息的存取、资源共享和协同、智能计算等提供使能技术与服务;网络通信技术可构建随处可用、高速互联、终端多样化的网络化城市高速网络通信环境;建模仿真技术能够高效指导智慧城市进行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未来城市中庞大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存取、挖掘、管理、处理,为城市各领域进行决策和预测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系统工程技术将会有效解决智慧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在体系结构、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重大难题,从而支持智慧城市的构建、集成和运营。

从中长期来看(10年至30年间),是根本颠覆既有城市功能和形态的中高级智慧化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实现,城市将从智能城市进一步向智慧城市生命体发展。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健康医疗、城市管理和服务、舒适生活、公共安全等智慧城市的主要领域都将发生颠覆性改变。

1.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到来

互联网过去15年发展属于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未来将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全面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力。2012年底,通用电气公司在《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中预测认为,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将直接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产生32.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到2030年,或为中国带来3万亿美元GDP增量。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已得到美国各界广泛认同,目标是升级关键性的工业领域。除美国外,为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则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中国亦于2015年5月8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机器人生产。工业机器人走出数控化阶段(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而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并取代大部分人力资源,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自动化生产全面普及。第二, 机器间沟通。沟通是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未来懂得沟通的机器将具备实时交换信息、自我模仿和学习、自我判断和决策能力,甚至懂得自行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提升生产效率。第三,个性化定制。此前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将随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个性化产品将以高效率的批量化方式生产。工业互联网是让“个性化”和“规模化”这对传统工业生产中的矛盾相融合的生产方式,制造主体将向着超大规模常规商品自动化和超细分领域创意两极化发展。第四,虚拟化工厂。一座现实工厂,一座虚拟工厂,任何生产计划的改变都通过虚拟工厂下达任务,再传递到现实生产中实施,而这种计划的调整可能发生在转瞬之间。未来,在特大城市,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将不复存在,城市不再是工业生产的承载体,从业者将向知识服务和休闲产业转移,带来城市布局和功能的重大变化。以上特点预示着智能制造时代已经来临,并将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交通:汽车共享时代到来

智慧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研究表明,采用智慧交通,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二至三倍,可使交通拥挤降低20%-80%,停车次数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油料消耗减少30%,废气排放减少26%,交通事故成倍减少。

未来的交通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共享化。汽车共享模式1990年在海外萌芽,前期发展缓慢,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共享才真正迎来春天。将闲置的车辆和车辆空间充分利用,分别产生汽车共享的租车和拼车两种模式。据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数据,全世界的共享汽车保有量自2006年以来已经增加了近两倍,未来该市场将保持每年70%的增速,未来5年中国汽车共享的年增长率甚至会达到80%。第二,无人驾驶化。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颁发的行驶许可证。在国内,2011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从长沙上高速,自行开往武汉,试验取得成功。目前,安装谷歌汽车操作系统的安卓汽车已经实现了首次商用,预计2040年能够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广泛应用。第三,车联网化。车联网概念所描绘的一幅汽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远景装有电子传感装置的汽车,可以与其他车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信息共享。目前车联网仅在解决车与人关系的车载产品领域走出了第一步,未来将提供全方位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系统方案。交通的共享化、无人化和联网化将带来特大型城市交通状况的巨变,未来私人购车需求会急剧降低,出租车行业可能会消失,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会融合发展,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3.健康医疗:生命重构时代到来

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已开始使用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帮助医生诊断病人病情,服务7000万人。谷歌风投2014年对生命科学公司的投资占总额的36%,两年前仅为9%,目前投资总额已达20亿美元。腾讯2012年牵手好大夫、中澳凯尔,2014年投资丁香园;阿里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投资中信二十一世纪;百度打造“北京健康云”,发布便携式健康生活智能设备“筷搜”。BAT在健康医疗领域举措频频,表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在全面颠覆人们以往对医疗的认知结构。第一,远程医疗。未来家庭医疗将通过远程会诊和远程处方解决除手术之外的常见疾病,“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化医疗服务将突破传统层级制与医生主导式医疗服务模式的瓶颈”。目前,美国Bodybugg公司的卡路里测量臂带、Corventis公司创可贴式的感应器PiiX、圣犹达医疗用品公司的无线起搏器等远程医学检测仪器已投入使用。Dynamed Solutions公司的HealtheTrax软件、普洛特斯生物医药公司的可消化芯片等已实现个性化用药提示和反馈。第二,器官再造。3D生物打印技术能够实现组织器官再造的个体化和高度相容性,并有效恢复组织器官功能。该技术最初被用于制作医疗模型,现在其成品——人造骨已成功进入人体。未来,更为复杂的人工器官如国外的人工耳、人工肾,国内的人工脂肪、肝小叶组织等的打印也将从模型与实验室阶段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第三,基因修复。今天,科学家已经鉴别出诸如乳腺癌、囊性纤维化及镰刀状细胞贫血等疾病的致病基因,未来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可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有潜力治愈顽固性遗传性疾病,并为个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诊疗方案。第四,生物芯片。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正探索在一种小芯片上面“培育”人类器官组织,如心脏和肺,试图找到一种了解人体组织存活的方法,然后模拟人类器官功能。生物芯片技术一旦获得成功,并开发出更多器官原型,最终能够形成一个人类身体的简单模型,即用芯片再造一个生命体。

4.政府服务:科学决策时代到来

未来的政府将是智慧型的,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技术来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一种高效、敏捷、便民的新政府形态。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其中,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将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企业和居民为中心”转变,整合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展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未来政府公共服务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一站式。政府各部门之间将克服条块分割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集成化,所有的政府服务均通过单一的政府入口面向公众。相应的,公众只需在单一窗口,便能一步到位获得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第二,多渠道。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将以多样化的电子渠道进行在线供给。一些政府服务还可以通过私人或者非政府组织进行价值增值后间接提供给公众。第三,互动化。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嵌入视频等创新性互动软件,将极大促进市民参与政府事务和公共讨论。第四,科学化。未来的城市管理将全面汇聚城市运行监控、预测预警、综合决策、应急指挥等功能,建立信息采集、问题发现、协同处置和结果反馈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从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向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转变,促进城市决策运行的精准化和科学化。

5.舒适生活:人机交互时代到来

未来的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网络通信、信息家电和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目前从事智能家居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公司多专注某个元素,而非整个系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高度割据,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随着国外苹果、谷歌、三星等巨头和国内海尔、美的、百度等公司的加入,智能家居市场将更快被激活。

未来10年,国内中等收入及以上家庭所拥有的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将有数十种之多,并将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主动性。智能家居不再是被动的查询状态、被动受控的简单系统,将来的物联网智慧家居将具备自我感知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更加主动和更加智能地为主人提供服务和便利。第二,交互性。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仍以基本的“控制”功能为主,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家居将强调信息交互、人机互动、双向传输。第三,统一的平台。目前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平台的分散化,唯有走集成化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一旦出现智能手机领域安卓或0S之类的操作系统,智能家居行业的爆发力不可小觑。2014年6月,苹果谋划建立Home-Kit平台,试图让iPhone成为遥控器,控制灯光、安保系统和各式家电。目前苹果的合作名单中已经包括菲利普、霍尼韦尔、海尔等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领域的参与者。未来,无论是由苹果或是其他厂商主导,统一的平台必将出现。

6.公共安全:“天眼”监控时代到来

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通过3G、4G以及WIFI等无线通讯技术来进行联网,结合传统的视频监控,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模式。未来的网络无线视频监控技术信息传输将更加准确和灵敏,对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有极大助力作用。第一,全方位。网络无线视频监控摄像头大规模应用于公园景区、公路交通等公共场所、企业工作区域和个人家庭之中,将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第二,高清化。3G信号强弱不均容易造成掉帧、画面卡等现象,制约着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的高清化呈现。4G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其带宽尤其是上行带宽得到极大增强,使得远程网络无线视频监控与查看更为清晰和流畅。第三,人脸识别。它将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身份查找等旨在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优势在于其自然性(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和不为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第四,关联分析。大数据、云存储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未来的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存储、挖掘、分析能力,人脸、语音、身份、行为、经历之间的关联分析将带来精确预测和判断。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的四大趋势将导致《速度与激情7》电影中“天眼”系统的出现,它能够调用地球上任何位置的摄像头和音频系统,能够瞬间让人或事物无所遁形。

“互联网+”浪潮下的城市安全风险预测

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加速度发展和指数型发展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技术的属性。凯利(Kevin Kelly)在1994年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指出,所有生命体和超生命体之间都依靠网络进行联系,其中技术也成为一种生命体。“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的情形正在实现,新兴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一方面,人们在各种创新面前感受技术这个生命体所带来的惊喜;另一方面,技术“失控”的时代也将到来,失控意味着旧有权威的瓦解和去中心化。循着凯利的逻辑,可以预想,随着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旧有权威存在着瓦解和去中心化的极大风险,人为因素将以胁迫方式达成自身目的,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人将取得对人类的控制权,人类的隐私在新技术面前无处遁形,互联网寡头企业将垄断“国计民生”,并导致政府权威和功能的弱化。

未来的城市是一个高度关联、高速运转的智能架构,当城市的政务、家居、医疗、商业、交通、环境、通讯、水和能源等城市功能都依托于智慧城市互联互通的系统时,当城市所有数据资源都被集成共享且充分开发时,将给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个市民带来一个不可回避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的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未来的城市建设必将有助于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但技术失控时代的到来又不可避免对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不同于既有风险的全新挑战,并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1.被胁迫:人为因素危害城市公共安全

未来的城市提倡全面物联、透彻感知、深入智能化,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设备登录网络,这让黑客或某些心理偏执的个人或组织更易于实施网络攻击,甚至进行“全面瓦解”,以胁迫方式满足其自身欲望或需要。未来的城市高度依赖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其安全性也高度脆弱: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一旦被攻击,安全生产事故和反人类产品可以被人为制造;智慧交通系统一旦被攻击,可以人为制造交通事故;植入人体的生物芯片数据一旦被控制,患者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被人为改变;公共服务系统一旦被入侵,市民隐私无存,服务中止,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将被破坏;智慧家居的运作程序被人为篡改,家居主人将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风险;“天眼”监控设备被人为控制和不当、非法适用,公共安全和市民安全体系将崩塌,如此等等。总之,一旦智慧城市的安全防护不能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城市管理职能出现混乱、隐私信息泄露、应急决策失误、各类事故频发乃至局部社会动荡的局面。特大型城市更是首当其冲。

2.被控制:人工智能将战胜人类大脑智能

大科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伦敦举行的2015年“时代精神”大会警告说,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Raymond Kurzweil)甚至预测,到20年代末,计算机将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能力,人类到2045年将会成功地逆向设计出人脑,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大脑一样,不仅会计算、作曲,更可以驾车、写作、决策、鉴宝甚至社交。毫无疑问,计算机业的发展将不可限量,并大大超越人类智能。如果人类与他们生产的机器完全融合,那么世界也将面目全非。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将代表着一个能够兼容电脑智能和人脑智能的新物种的出现:奇点人。这意味着,机器人终将有一天会完全摆脱人类的控制,能够自由自在行动,并且能够自己研究和生产更先进的机器人。届时,人类可能将完全受机器人掌控,成为机器人的奴隶,甚至被机器人关进笼子,供它们解剖做实验用或供它们观赏。

机器人最终战胜人类智能绝非痴人说梦,这是因为机器人终将生成智慧。依据自组织理论,假如人类存活得足够长久,其不断输入的负熵流足以促使技术世界进化到突变阶段,即智慧生成的阶段。不断输入的技术,使物质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实现自组织,具备自同构、自复制、自催化、自反馈能力,能够实现自我修复、自我检测、自我分析,甚至自我调整。此时即意味着机器人开始思考,走上了自我进化的道路。只要人类继续希望机器人帮忙干更多的事、希望它更能干、更聪明,人类就会越来多地交出控制权,直到机器拥有思想的那一天。那时,他不想交出控制权也不行。当前,IBM已经研发出两种有可能创造出《2001:太空漫游》中超级计算机“哈儿9000”那样的“强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一种是集成电子与光学设备的芯片技术,一种是用来模仿人脑的“突触”芯片技术。未来30年,特大城市将见证人类越来越多地丧失对人工智能的控制权。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创始人马斯克(Elon Musk)将人工智能比作恶魔,认为具备复杂智能的机器人会像删除邮件一样消灭人类。更有学者描述了人类完全被机器人“脾气”主宰的悲凉命运——它若残暴,我们可能被屠杀;它若人道,我们的出生率可能被逐渐降低,自然灭绝;若它们当中有善良的自由主义者,我们将被驯化。

3.被消失:数据互通互联导致隐私无处遁形

在互联网萌芽的年代,人们常说,“你甚至无法确定坐在对方电脑面前是不是一条狗”。那时,人们在互联网上是隐形的。今天,城市的信息感知将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和每个市民,城市的“智慧”源于对人、物、空间等信息获取和开发,为此,政府和企业等均围绕海量数据资源展开交换、共享和开发,由此已经带来的是另一类信息安全问题,即个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权利维护等基本法律伦理关系的重构。在这方面,国家、企业和个人围绕网络数据权利的博弈将在一定时期内始终存在,例如英国伦敦一度曾是设置监视器最多的城市,市政府为了保障城市安全而将中央监控系统置于警方控制之下,英国某些人权组织则认为这一做法侵害了个人数据安全。而2013年6月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监听项目事件,进一步凸显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复杂严峻,相关法律伦理的缺失必将对社会价值体系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带来深远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打开一扇扇观察个人隐私的天窗,我们不仅将自愿或不自愿地失去隐私,丧失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而且还将目睹隐私概念的模糊化,甚至被擦掉重写,直至它消失在视线之外。当我们周遭布满不计其数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当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甚至身体内部的某些部件都是联网的智能设备时,“隐私”的概念就烟消云散了。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隐私的末世——孑立于“无隐私时代”的悬崖边。在未来的“无隐私时代”,隐私甚至是一项可以被放弃的权利——用户虽然可以拥有“捍卫权”,但同样可以不受压力影响地行使“放弃权”。未来30年,我们将深刻体会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将遭遇越来越多个人数据、企业数据、政府数据被泄漏、被窃取、被不当使用的事件。

20年来,我先后出版了《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On Innovative Learning(英文,香港创新教育学会,2004)、《创新学习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龚春燕与创新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等,课题组出版著述近50部、学生教材16册,发表论文数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部著作、论文获奖。

4.被决定,互联网寡头企业垄断“国计民生”

6年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创业者信心满满:如果找到人们衣食住行的任何一个场景切入,就能够从BAT寡头格局下成功突围。现在看,此种草根逆袭的希望依旧渺茫。新科技公司的成长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不但需要创新,也需要在这个寡头竞争趋势越来越强的生态中,既要寻求站队避免成为寡头战争的炮灰,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被人一口吞下。源生于互联网自身的企业或许已经机会渺茫,更有可能成为新寡头的或将是互联网与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硬件,或是与传统的工业、商业、金融业或其他领域融合嬗变之后所催生出的跨界企业。

尤其引人关注的一个新现象是,IT巨头已将目光转向“互联网+”领域,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银行、电力等领域举措频频,极力渗透进入传统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就我国而言,依照目前BAT广撒网斥资入股O2O企业的风格,只要依靠抢占流量入口带来安全感和收入的竞争思路一天不变,BAT的鲸吞整个产业链的步伐就不会停止。而且,BAT所提供的服务对流量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推动运营商、产业界、甚至政府被管道化和边缘化,成为价值链的主要部分,在价值链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从互联网行业寡头向经济寡头和社会寡头大踏步迈进,BAT将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成为控制“国计民生”的关键企业,并进而控制城市运行,其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与否将对城市公共安全构成直接影响。未来30年,我们极有可能目睹一个特大型城市由少数几家甚至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所控制的情景。

5.被弱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被替代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除了在产业领域推进“互联网+”外,还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掀起“跑马圈地”热潮。2015年年初,微信在“钱包”功能下推出“城市服务”入口,用户可以在“城市服务”下得到包含医疗、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民生公共服务。4月13日,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政府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4月22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也宣布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方案,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服务。5月15日,阿里巴巴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数字化政府服务平台建设。可以预期,未来10年,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互联网+城市服务”建设将呈现出鲜明的多平台化、移动互联网化特点,服务内容也更为全面,更有深度,过去以人为主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将变得支离破碎,甚至销声匿迹,政府部门的很多管理和服务功能将被互联网企业平台所覆盖和替代,互联网企业成为官民关系的中介,功能前置,而政府则后台化,功能弱化。这将导致政府在市民内心的存在感减弱,“无政府”感受和认知加强,并进而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维护造成消极影响。

“互联网+”浪潮下未来城市安全政策建构

凯利虽然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黑客帝国》中的场景在未来成为现实,技术失控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负能量,但他依旧对技术演进所催生的智慧形态和未来秩序表达了充分信心——“失控”并不是坏事,“失控”孕育着“自控”的可能。这并非一场人们预计的无序噩梦,甚至意味着“自控”的兴起,因为正如凯利所言: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为避免未来城市安全被胁迫、人类智能被超越、隐私被消失、生活被决定、政府被弱化的不利局面,人类,尤其是特大型城市政府应当未雨绸缪,改变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既有认知,将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伦理安全、隐私安全、人为风险、寡头垄断风险和政府功能弱化风险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新领域,纳入政策考量之中。

1.创造条件建立中国版“奇点大学”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掌握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绝对优势(特别是核心软硬件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以及中国产业控制力欠缺,这意味着在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都将面临新一轮流程再造和技术植入,城市公共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要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取得技术领先优势是根本之策。此种情况下,特大型城市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中国版“奇点大学”,专注计算系统、网络和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数字化制造、3D打印、可穿戴设备、医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型”思维方式的人才,储备战略性智慧大脑,推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指数型发展,并在发展中实现核心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为训练人们思考技术变革的指数型增长步伐,从容应对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重大挑战,美国技术创新推动者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和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要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让他们学习最前沿的未来科学,去解决世界上最宏大的问题。两人的观点得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谷歌公司的支持,他们共同创立了“奇点大学”,践行库兹韦尔定律——所有信息技术都将以指数规律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的创新氛围固然不若美国硅谷,但“奇点大学中国区学院选拔大赛”能够顺利举行,且电机创客陈拯民能够通过选拔,也已表明借鉴国外经验创办中国版“奇点大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2.对人工智能进行伦理和道德干预

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和批评家波兹曼(Neil Postman)在《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一书中提出,人类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工具运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分别对应工具运用文明、技术统治文明和技术垄断文明三种类型。在工具运用文明阶段,技术服务于和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阶段,技术试图攻击和取代文明,但难以撼动;在技术垄断文明阶段,技术不受控制的发展缺乏道德根据,它会破坏某些心理过程和社会关系,吞噬人类生存的价值根基。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大脑智能,机器人最终控制人类,人类要继续保有生存的主动权,就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伦理和道德干预,一是对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开展伦理教育,使研发工作服从人类的伦理;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的自学习能力,去熟悉伦理知识,产生伦理意识。实现两种性质的干预,当前亟需进行《机器人道德法》的研究准备工作,相关立法设想可借鉴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40年代提出的著名虚构学说“机器人三定律”。它的内容是: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除非违背第一定律;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总之,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越早研究解决它们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人类就能越早、越放心地享受它们所提供的服务。

3.政府介入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防护

科技企业利用“互联网+”,不仅大规模、大范围渗透于传统产业领域,也将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从而成为直接或间接控制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和基础性行业,其数据中心等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分内职责,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新职责之一。没有企业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特大型城市的政府机构未来不仅仍将承担直接由政府控制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职责,还应当介入并将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特别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和城市安全的科技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牢牢掌握在公共部门手中。一是由城市政府机构统一协调并运用地方和科技界所有的潜力和资源,形成企业和政府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协调机制;二是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和现状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和不间断跟踪,为确定国家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的优先部署方向和采取反击行动,以及恢复损坏的基础设施提供参照;三是在物理设施、计算机网络空间和公民信息等的安全保卫方面实施一体化防御策略;五是制订各种应急预案,提升各种危机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六是建立多个分离式数据备份系统,防止因某一个信息基础设施被瘫痪而导致数据无法及时恢复情况的出现。政府介入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一则可以防止和监督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寡头科技企业滥用用户数据的行为,二则可以对来自企业内外的数据安全事件进行政府层面的应对和处置,切实保障国计民生。

4.公私合作以质为本提升政府存在感

互联网企业参与未来城市建设,将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加速实现“互联网+”,自然而然也会导致政府存在感的减弱。政府若要找回存在感,出路并不在于排斥互联网企业的介入,恰恰相反,应该强化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一方面,城市政府是城市建设的主导者,而互联网企业则拥有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沉淀,其服务优势将会为城市公共服务带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掌握着真实的市场数据,政府掌握着城市、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两者相结合可以挖掘出蕴藏于数据背后的宝藏。与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和公司的工程项目制运作模式相比,PPP模式更能够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此同时,因为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民的需求,PPP模式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在提升服务质量中寻求市民的认同感,将成为特大型城市政府提升存在的重要途径。可以预期,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向PPP模式的快速转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未来的城市建设中。为保证PPP模式的健康有序运行,政府需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选择合适的PPP模式与合作对象,并强化与PPP有关的法制建设。

5.立法限制企业行为保护公民隐私数据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被采集已不可避免,甚至无隐私时也即将到来,但基于“隐私比科技革命更重要”观念而萌生的一种对大数据的公民抵制力量必将在积蓄动能后演变成为一场社会运动,迫使政府通过立法收紧对企业对公民隐私数据使用的限制。事实上,伴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以及机器的大量涌现,人类的恐惧与焦虑正在显现,知识分子对于技术的看法分歧与日倍增:从大银幕上的《黑客帝国》、《我,机器人》大热,再到现实生活对于谷歌侵入隐私的恐惧,甚至Facebook也被列为婚姻的有力破坏者之一,公众甚至担忧互联网未来出现《1984》式无所不在的“老大哥”。

新兴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中国亟需在统一立法方面进行积极准备,具体操作可借鉴欧盟的相关立法实践。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与欧洲同属大陆法系,而美国属于英美法系,中国与欧盟在法律制定方面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便于欧盟一些数据安全先进立法理念(如敏感数据类型的扩展、数据控制者和使用者说明责任的扩大、新型消费者权利及侵权行为的严厉处罚等)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移植;第二,中国与欧盟在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具有相似性。欧盟的信息技术与美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且很难在短期内扭转落后局面,其在数据安全领域面临比美国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也直接导致其个人数据保护趋于更加严苛。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情况与欧盟比较相近,面临着美国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更为严峻的数据安全威胁。因此,欧盟的立法操作更适宜于中国。虽然目前我国出台统一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立法困难重重,但并非无章可循,除了借鉴欧盟的先进立法理念外,美国强化传统隐私保护策略、寻求隐私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平衡等方面的立法理念也需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某种意义上,政府对公民隐私数据保护有力,也必然会增强其在市民内心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