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压力控制模型的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

2015-11-02崔冬梅

治淮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压力泰州市节水型

崔冬梅

基于环境压力控制模型的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

崔冬梅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泰州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阶段性、区域性、水质型缺水时有发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面的问题显而易见,探索丰水地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基于环境压力控制模型,综合分析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后,水资源消耗与节水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1.万元GDP用水量

万元GDP用水量是区域用水量与GDP之比,反映水资源的利用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式中:W—用水总量,万m3;G—GDP,亿元;D越小,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节水技术越高效。

2.环境压力控制模型

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压力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由人口、人均财富和技术水平决定的。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及其变种广泛应用于环境降级的人为驱动力分析,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该模型对于研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排放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环境压力控制模型研究分析环境压力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方程为:

式中:I—环境压力;A—富裕度;T—技术。

若用区域水资源消耗表示水资源环境压力I,用人均GDP表示富裕度A,用万元GDP用水量消耗表示节水技术T,则上式可变成:

设基准年GDP为G0,年增长率为g;基准年万元GDP用水量为D0,年降低率为d,则第n年的万元GDP用水量为:

第n年的万元GDP用水量较前一年变化的阈值为:

若实际情况下,d>g/(1+g),说明第n年的水资源消耗比上一年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上一年变好,节水技术进步对水资源消耗的正向作用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消耗的负向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形势良好;d<g/(1+g),说明节水技术对水资源消耗的正向作用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向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比GDP增长率低,节水情况较差;d=g/(1+g),说明节水技术对水资源消耗的正向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向作用相抵消。

二、实例分析

1.研究区概况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面积5787.26km2,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隶属江、淮两大水系,横贯东西的328国道沿线控制物即为江淮分水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雨热同期,春夏水多,秋冬水少;本地水资源量少,外来水量多;处于平原水网地区,无大型湖泊、水库调蓄水量,本地降雨地表径流相对难以控制。

2.节水型社会建设简介

节水型社会的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杜绝浪费,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水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水资源,创造相同、甚至更多的财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科技进步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支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水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2009年以来,泰州市紧紧围绕《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特点,把“节流优先、治污为本、节水减排、提高效益”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坚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流防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建立节水防污体系;以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出发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探索丰水地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新模式。

表1 泰州市2010~2013年用水量及GDP表

表2 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分析表

图1 泰州市2010~2013年用水量组成图

图2 万元GDP用水量图

图3 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图

3.数据来源

所需数据资料来自2010~2013年《泰州市统计年鉴》《泰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年《泰州市水资源调查评价》。

由表1和图1可知,2010~2013年,泰州市总用水量变化不大,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符合节约的第一层含义。其中,农业用水量呈小幅下降趋势,占用水总量的绝大多数;工业用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占用水总量的比重较小;生活用水量呈小幅上升趋势,占用水总量的比重略微增加。

4.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分析

由表1、表2和图2可知,2010~2013年,泰州市GDP呈增长趋势,GDP年增长率逐年降低;万元GDP用水量大幅度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万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符合节约的第二层含义。可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后,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节约水资源。

由表2和图3可知,2010~2013年,万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d均大于阈值g/(1+g),说明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后,节水技术对水资源消耗的正向作用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向效应,能够平稳地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泰州市水资源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型、消耗型转为集约型、节约型。今后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

三、结论

(1)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后,泰州市总用水量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量对水资源消耗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和节水灌溉模式,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品的生产以及在不降低当前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引导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2)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后,泰州市的万元GDP用水量大幅度降低,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节水技术对水资源消耗的正向作用逐步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向作用,能够平稳地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利用方式转为集约型和节约型的前景良好,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3)从环境压力控制模型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节水型社会的有关问题,可以定量地反应和衡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性状况,辩证地认识水资源、节水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使之趋于完善

(作者单位:泰州市水利局225300)

猜你喜欢

环境压力泰州市节水型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可替换牙刷
节水型抽水马桶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贵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实证分析
泰州市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