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再思考

2015-11-0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商业会计 2015年1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基地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衢州324000)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强调“加大教学投入,尤其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部分学校甚至达到50%。然而,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关系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各种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经费投入有限,导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基本上采取由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兴办,受各级地方政府自身财力的影响,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学校购买设备,大多是通过政府采购,由于环节多,手续复杂,导致采购时间过长,买来的机器设备比较落伍,不能满足实训的需求;三是个别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提高人均设备值,在较短时间内盲目购买大量教学设备,但采购回来的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闲置浪费。

(二)企业缺乏合作动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普遍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调查发现,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都是高职院校单方面积极主动,企业方面缺乏动力,有时碍于情面消极被动接受,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双收。同时由于教学计划主要是高校制定,在课程设计、实训内容等方面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使得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有调查显示,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接受大学生实习,主要是担心学生安全和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掌控,学校需配合企业的进度安排实训教学。这种做法造成实训基地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一些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得到免费的劳动力,因而常常把实习生安排在技术含量低甚至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上,没有考虑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再加上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更不愿意接收学生来实习。通过对大三顶岗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做文员工作,或者装订凭证的工作,很少能接触到会计实务,这导致会计专业的实习流于形式,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只是和企业签订一个实训基地的协议,以应付各种评估和教育主管部门数据的采集,实际上并没有让学生去进行实习,实训基地成为一种摆设,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三)“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影响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教师短缺,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师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已超过50%,但是很多双师仅仅是有两个职业资格证书,并非真正的双师,相比国外的实训教师师资实力和准入条件,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取得有些流于形式。二是师资队伍培养“一边倒”,即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忽略校外实训基地师资培训。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高校人才引进具有很高的门槛,首先学历要达标,因此一些学历不高的技能型人才很难进入学校,即使引进了也很难解决其待遇问题,这使得学校很难吸引到企业高技能人才,也因此一些学校便把重点放在内部培养上,而没有真正地下力气引进高技能师资,这直接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导致技能型师资短缺,制约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教师紧缺,教学任务重,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即使获得顶岗或者实习机会,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者监管不力等各种原因,效果也甚微。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长,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是两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培养广泛开展,并有国家法律保障或鼓励制度。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设施、技术先进,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实训基地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管理考核严格。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全面设计,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政府职责,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法规政策。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政府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对普通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对其投入也较多,尤其是对“211”“985”等知名高校的经费投入。根据教育部2014年7月发布的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名单,目前,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 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高职院校1 327所,高职院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9.08%,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新增财政教育投入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并逐年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比重,同时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经费分担比例,如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度增量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高于本地区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政府应重点支持示范性、区域性、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等。

2.多管齐下,鼓励企业行业投资。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虽然政府是主力,但为了缓解压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或增加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比如,对于企业投资兴建的实训基地,要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二)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在我国,企业之所以对校企合作缺乏合作的动力,关键在于缺少相关制度的要求和利益机制,我国企业以自身生存发展为主要任务,承担的教育职能很小,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出资建造并维护一个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保有一支专业的实训教学队伍进行实训教学。因此,为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必须从制度设计上下工夫,制定有利于企业的相关政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参与度。有调查显示,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阻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接受大学生实习,国家没有给予成本补贴,第二,国家没有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失去了利益的驱动很难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首先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有参与和支持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同时通过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和监督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税收的减免范围,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投入的资金或设备,可计入生产成本,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捐赠给高职院校用于教学、实训、科研等的设备可免征增值税;企业在接受学生实训时发生的材料费、设备折旧费、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费等,可以计入成本,享受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另外,要加大对企业接受实习生的补助,从利益层面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2.高职院校要从“双赢”入手,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纳入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轨道上。比如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创造效益,争取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这样,实习结束后企业还会期待下一批实习生的到来,以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劳动力,这样也能督促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其次,可以尝试和企业合作,开办“订单培养班”。比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召开校企合作联谊会及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形式,贯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方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寻求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先后与企业合作创办了“浙开班”“红五环班”“衢医班”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合作企业培养了“量身定做”的人才,受到企业的好评。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纵观国外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大多来自企业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学校从行业一线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学历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学校的专兼职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对于学历低但技能高的人才,人事部门在引进人才审批时应灵活运用政策,实行“特事特办”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其次,要制定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的制度。在这一方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在暑假期间下企业锻炼,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所带课程,学习同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能,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比如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到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习。通过下企业,教师都有很深的体会,教材内容确实是滞后很多,理论和实践不相符。通过下企业,教师可以获得一些企业真实的案例,再加上自己亲身体验过,对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针对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部分“在岗不在心”的情况,学校在政策的制定方面需要改进,进行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比如将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纳入绩效考核;不但要去,而且要有成果,这样带着任务去顶岗,效果会更好。

三、结束语

实训基地缺乏、双师教师不到位,导致实训环节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这样才能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基地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