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将再下一城
2015-10-31吴力
吴力
“今年,商务部将继续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推进试点,再建设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研究人士表示,农批市场与城市居民生活和“三农”发展密切相关,推动公益性农批市场建设,需要靠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引导,也需要农批市场不断升级,在竞争中增强生命力。
农批市场须重公益性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鲜活农产品市场“公益性”概念。去年,商务部会同13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
沈丹阳透露,在意见稿发布之后,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选择了10个地方开展公益性农批市场建设试点,着力在投资保障、运营管理、政府监管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时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选择6个地方开展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批市场的经营内容与民生密切相关,是便利城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举措,也是稳定农业基础、推动“三农”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必不可少的举措。“农批市场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沈丹阳表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应加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投入和介入力度。
构建公益性农批市场体系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公益性农批市场建设还存在过度追求规模和占地面积,而在功能、服务质量、品牌、管理等方面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公益性农批市场的效率和功能发挥。
据商务部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76家,市场总摊位数246.8万个,同比增长11.7%。“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洪涛表示,公益性批发市场的建设需要通过试点的方式推进,既不能搞一刀切,又不能完全由政府操办。
王微表示,在农批市场建设中,政府应注重政策规划,引导市场完善商业设施,规范市场秩序。至于农批市场建设的具体形式则应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农批市场在市场压力下不断升级,增强生命力。
据沈丹阳介绍,去年试点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政府参股等方式,加强公益性市场交易展示、冷链仓储、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型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功能。通过这些努力,目前农批市场明显增强了保障市场供应能力,提升了稳定市场运行的作用,促进了农产品安全流通。
沈丹阳透露,今年新建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完善公益性保障机制,逐步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争取在投资、运营、监管机制建设和公益性功能发挥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