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5-10-31蓝锦荣
蓝锦荣
(福建省同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浅谈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蓝锦荣
(福建省同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道路工程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牵涉范围非常广,要求高,时间紧,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好的质量会使国家经济得到切切实实的发展,也会让广大人民得到实惠和利益,不好的质量往往是展现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给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将对城市道路改建工程质量控制进行阐述和分析,供同类工程建设参考。
城市道路;改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前言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财政资金受限,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使用寿命长、强度高、养护费用少、投资小而在市政道路中广泛采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城市道路逐渐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沥青混凝土道路因具有平整度好、行车舒适、噪音小、工期短、维修方便的特点,备受各级政府及人民的青睐,在市政道路项目中采用也越来越多。进行道路改造时,为有效地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严格控制改建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
下面对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本文以某城市道路由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为例进行分析。
2 工程情况
某城市道路始建于90年代,道路全长1790m,近年来,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道路承受的荷载逐渐变大,道路路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害,为满足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对该道路进行改造。原有排水管道更换大口径,增加其排水能力;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后,其加铺层厚度5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中面层及层厚为30m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为防止路面疲劳裂缝及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加铺一层玻璃纤维格栅。
3 管道沟槽的回填质量控制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不得挖掘,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须经当地政府批准。城市在城市道路改扩建时,各种配套设施也需一并进行施工,这就会涉及到各种管线的开挖与回填工作。如回填质量未能控制,则会引起沟槽开挖部分发生沉降,导致路面破坏。
(1)应按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选择合格的回填材料,不得使用杂土、腐植土、建筑垃圾等材料进行回填,而尽量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级配碎石砂、石灰土等)。
(2)压实厚度的控制,应根据压实机具及压实度的要求,对称分层回填,分层厚度应根据压实功能,控制在20~30cm为宜,每隔20~30m的沟槽壁上标好厚度控制线,以便直观检查松铺厚度。
(3)压实控制及检测。管道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可用大型压实机械进行,而应用小型机具进行,施工单位应在每层压实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工作,并经监理或监督单位复检,压实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工作,如此循环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
4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
由于原来混凝土路面本身受到温度变化、酸雨腐蚀以及施工养护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种裂缝,这些裂缝出现常常都伴有一些错台、断板、沉陷等损毁现象。因此,在原来混凝土路面处理工作中必须要对路基的强度、刚度以及整体性进行分析,在确保路基质量的前提下开展路面裂缝处理、断板清理等工作。
(1)对改建路段原路面用弯沉仪对原路面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分析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灌缝工作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路面出现的一些轻微裂缝进行的,是利用改性沥青材料进行裂缝处理的一种现代化施工技术,有着安全经济且不污染环境的施工目的。对于边角破损范围较大的,切割破损部分,然后浇同级别混凝土的办法;对于错台或板块整体网裂的,采用整板更换的办法,同时对路基及基层也需进行处理;对于脱空、弯沉较大部分,多采用水泥浆高压灌注的办法。而此改建路根据实测情况,处理技术主要是以灌缝、修补等方式开展的。
同时,公司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晋升机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能比武,提升职业技能。创刊于2010年的《华南服务》简报,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管理知识,而且成为员工互动交流的平台和心灵休憩的驿站。公司每年组织外出旅游活动,让员工开阔眼界,放松身心,增强凝聚力;每年末的“华南春晚”精彩纷呈,让每一位华南人都成为明星;每年度进行总结表彰,让优秀员工和集体脱颖而出;每两年一届的“金扫帚”奖劳模大赛,不仅是公司的一大盛事,更是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此外,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建设也是公司的一大特色,为吸引员工创先争优和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一方广阔的天地。
(2)需对原水泥路面的接缝进行处理。对于原水泥路面的纵横接缝内全深度范围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保证洁净,在下部高压灌注M7.5水泥砂浆,上部7~10cm范围内待下部水泥砂浆初凝后涂抹粘合剂,再填充密封膏。
5 粘层油喷洒
施工人员在喷洒粘层油前,首先要用洒水车及高压水枪将路面冲洗干净,从而有效地提高旧混凝土路面的粘结能力,路面清洗干净后,施工人员要采用压缩机高压空气将路面吹干。路面吹干后,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沥青洒布机将粘层油均匀的喷洒在路面,路面油量的喷油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出现喷洒过量的现象,施工人员要及时将其刮除,同时路面喷洒粘层油后,施工人员要及时洒布细集料并将道路封闭。
6 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
粘层油洒布完后就可进行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工作。粘层油如使用乳化沥青,则需要在完全破乳干燥后才能铺设格栅。
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可以采用机械铺设及人工铺设的方式进行。格栅铺设时,应保证其平整、张紧、牢固、无气泡、无褶皱。格栅纵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臵于后一幅之上。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铺完固定之后再用干净的钢轮压路机碾压稳定,使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
7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控制
7.1原材料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好坏,首先保证条件是各种原材料必须合格,才能拌制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因此,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沥青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标号,不得私自更换;粗集料选用坚韧、粗糙、有棱角的优质料,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沥青面层使用要求;砂可用天然河砂、机制砂、石屑等,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采用机制砂;矿粉应选用憎水性材料磨细的矿粉。
每批次材料进场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只有全部指标合格的材料方可用于工程,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退出场,不可存放于施工现场。各种进场材料,依据实际规格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并配备清晰的标识牌,各种材料应堆放场地应有防雨盖棚,矿粉应存放在仓库,不得受潮。
7.2混合料搅拌的控制
7.3混合料运输控制
(1)装运。利用大规模自卸车进行装运,因沥青自身的胶黏性,为降低黏结程度,应在自卸车中涂抹防粘剂。同时,在装卸过程中,车辆应顺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免出现离析现象,如图1所示,并要采取保温以及防水等防护性措施。
图1
(2)倒料。将混合料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应指派专业人员严格检测材料质量,禁止劣质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待确定检测达标后,才可开展摊铺工序。
7.4混合料的摊铺
根据工程特点及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并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在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将熨平板加热到100℃以上,保证开始铺筑混合料路段不发生离析、花面现象;摊铺过程中,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摊铺的高程控制在底、中面层可用走线法,表面层应用平衡梁法施工。沥青混合料开始摊铺前在等候的混合料五车以上,以保证摊铺的连续性。摊铺机应匀速行驶,不准随意变更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车,行驶速度应与拌合站的产能相匹配。摊铺机夯实或振捣装置的振幅及频率应始终与试验段施工时相同,提高初始压实度并保证压实厚度。在摊铺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检查高程及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以便调整;安排专人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撒料或换料。
7.5混合料的碾压与成型
路面质量好坏、寿命长短直接与混合料碾压是否密实相关。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实度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及压路机的功率数量都存在关系,应从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控制:①应控制好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及终压时温度,如温度未能按规范要求的最低温度前终压完成,则无论压路机功率如何,压实遍数增加,都无法压实混合料。②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碾压长度应根据根据试验段总结及现场温度等各种因素来决定,三个碾压阶段(初压、复压、终压)都应从边到中、从低到高的顺序匀速进行,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到高碾压。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初压、复压、终压区域的标识工作,既要防止发生漏压现象,也要防止过度碾压。禁止在新铺路段调头、急刹、左右摆动、加水等,局部压路机无法碾压部分,应用小型机械压实。路面终压后应无明显轮迹,路面压实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压实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路面压实度在98%。
7.6接缝处理
接缝未能处理好,则在接缝处会出现凹凸不平或产生裂缝。
对于横向按缝,每作业班次完成碾压后,用3m直尺在末端检查平整度,将不符合要求部分垂直路中线切除并涂粘层油。第二次铺筑时,应预留高度,压路机先位于原压实路面上伸入新铺层15cm横向碾压,后每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进入新铺层后再改为纵向碾压。
对于纵向接缝,分为热接缝后冷接缝。对于大中城市,路幅较宽,施工机械调配也较充裕,基本采用梯队作业的热接缝方式。热接缝施工时,已铺混合料预留20~30cm宽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控制面。对于部分中小城市,由于工程量较少及施工机械调配可能存在局限,一般只有一台摊铺机作业,这就需将路面分幅进行铺筑,需将先铺路幅边缘不符合要求部分切缝或人工顺直刨缝,接缝时应在纵缝处涂粘层沥青,摊铺时伸入先铺路幅5~10cm,碾压前再将先铺路面上的混合料清除,压路机从先铺路面逐渐向新铺层行走,每遍伸入约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入先铺路面10~15cm,直至将接缝压实。
上、下层纵横向接缝应错开一定距离,纵向冷接缝需错开15cm以上,横向接缝需错开1m以上。
8 结束语
在进行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时,采用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旧混凝土路面的综合性能,同时还能降低施工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施工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地应用旧混凝土加铺沥青面层施工工艺,从而有效地提高道路工程的综合效益。
[1]邓学钧,主编.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王卫刚,贺辉.浅谈旧路改扩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魅力中国,2014(22):32.
[3]唐旭.浅谈加固改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13(2):68~70.
[4]陈恒义.公路改建工程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华章,2010(19):67.
U415.1
A
1673-0038(2015)26-0305-03
201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