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工艺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
2015-10-31田育丰
田育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市 530003)
试论新工艺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
田育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市530003)
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带动着建筑工业的不断飞跃。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施工技术的创新,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应用都提升了行业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其中,建筑主体作为施工的主要部分,其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项目的施工成败。基于此,笔者借本文着重对新工艺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新工艺;建筑主体;施工;应用
1 建筑施工行业特点
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项目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地点固定,施工流程长,工序多,施工工序衔接点多的特点。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场地的制约因素较多,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就让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成为了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新工艺的应用都是本着优化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的原则进行的。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及时学习与应用新工艺,将成为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重点手段与途径。当然,在建筑主体施工的过程中,运用新工艺才能不断满足更新中的施工目标,建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建筑。
2 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
2.1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的产生
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因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技术发展,才能提高施工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来说,新的施工工艺都有着简化施工工序,提高工序间衔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施工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才会有动力去应用与创新施工工艺,最终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水平。②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类复合材料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才能丰富施工材料的选择,让更多建筑功能性目标得以实现。新工艺包括了对新材料的使用,也有对传统材料的创新性使用。这些都有助于缩短建筑工程施工时间,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保证建筑施工人员安全。
2.2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
目前来说,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相比于传统施工工艺,有着更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工艺包括: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材料中的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设大型建筑不可或缺的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功能性建筑建设中的新型模板和能提高安全系数的脚手架应用技术、增强建筑强度的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而形成的钢结构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以及企业的建筑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技术等等。
从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方面进行细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2.2.1防水技术方面
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新工艺主要体现在对于防水方面的应用。在新工艺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防水施工包括了所有主体建筑可能接触到水的部分。对于这些部分,施工目标是保证防渗漏和防开裂。所以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防水方面的设计主要集中在从建筑主体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各部分进行复合防水设计,保证整个建筑主体得到全方位的防护。基于此,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防水施工工艺,其主要的优点在于防水性能非常优越。
在进行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前,施工人员应保证建筑中所有节点、板缝与基层工作已经处理完毕。接下来,就是对整个建筑裙楼进行屋面与塔楼屋面的复合涂膜施工。首先进行第一道工序,即分层涂布。也就是涂完第一遍之后,必须等待涂料干燥成膜之后,方可进行第二遍涂布。为了保证涂料顺利成膜,涂抹时方向必须互相覆盖,且涂抹材料的厚度必须超过1mm。为了保证在涂膜收头时的防水效果,防水涂料应在此处进行多层次的涂布。当然,考虑到材料的流体性能,涂布时应避免因为材料过后而导致的流淌与堆积现象。一般来说,防水层的反起墙面厚度最低也需要达到250mm以上,详见表1。
表1
2.2.2混凝土施工方面
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在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就越来越多。相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与质量成为了建筑主体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从施工管理角度来说,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在于其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由于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果没有控制好其反应的温度应力,导致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极限值,那么就会直接形成混凝土裂缝,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基于此,在目前的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工艺革新主要集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方面。主要的目标是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中的外部和内部位差,保证温差波动范围不超过混凝土的极限。进而通过稳定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中的降温速度来达到避免产生温度裂缝的目标。一般来说,施工人员会先通过计算来求出施工项目中混凝土可能产生的温度应力值,这个值是综合施工整体情况之后得出的值。接下来,施工人员根据这一值的大小来选择相适应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方法有两种:①分段浇筑;②整体浇筑。不同的浇筑方法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注意事项。施工人数不同,施工设施不同,施工运输工具不同,这些都需要施工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方案的不同进行人员、设备的精确配套。
建筑主体施工时,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作业时主要是使用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振捣机械进行,为了保证水化放热反应受到控制,一般要进行分段与分层地浇筑,让混凝土以平衡而均匀的速度逐渐上升。当然,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室外温度越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化放热反应温度控制得也就越好。
2.2.3钢筋施工方面
建筑主体施工时,钢筋施工属于其中一种。其中应注意的问题详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钢筋连接的注意事项都是为了避免钢筋连接处牢固度不足。由此可知,钢筋连接的重点在于既要适应建筑主体的施工要求,还要保证连接处的钢筋足够牢固。但在实际施工情况中,随着各式功能性建筑的设计增多,建筑形态不同,产生的钢筋连接情况也就不同,总会遇到各类挑战。既要保证施工质量,还要兼顾项目施工要目标,这也就对钢筋连接施工提出了新的工艺要求。此时,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直螺纹接头连接出现。这种钢筋连接方法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施工中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调整。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水平与质量,在满足钢筋受力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施工要求。当然,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处理完毕后,依然要进行连接质量测试,以保证施工质量。
2.2.4屋面施工方面
建筑主体施工中,屋面施工主要是指建筑屋面的防水性施工。传统的屋面施工中,屋面的防水通常是使用防水卷材进行。防水卷材一般有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利用这些卷材进行的屋面施工主要是采用“满粘法”。但目前来说,由于新型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基层的变形要求多种多样,如果继续采用传统防水卷材进行“满粘法”操作,那么最常出现的现象就是防水层渗透和开裂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防水卷材已经无法全方位地防护屋面的各个角落,空隙处就会产生裂缝等。基于此,屋面施工方面出现了新的施工工艺:条粘法、机械固定法、点粘法和空铺法等。这些施工工艺通过优化施工铺设手法,可以根据建筑基层的变形要求进行适应性屋面防水铺设,也就可以避免出现开裂与渗透现象,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
2.3建筑主体新工艺的特点
建筑新工艺的形成与产生与新型建筑提出的新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居住与生活空间的要求不断提升,商用与住宅建筑的设计要求也越加繁复,这些都刺激着建筑行业进一步开创新工艺,应用新材料。从这一点来说,建筑主体施工方面的新工艺永远都处于一种动态的技术更新状态中。作为未来建筑施工行业的必然技术趋势,建筑主体新工艺因实践而产生,在理论与研究中形成,在应用中逐渐成熟。基于此,建筑主体新工艺具有动态更新,技术创新,应用前景广阔的特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用新的建筑施工工艺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施工技术解决不了的施工要求,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应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时总结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施工的各种情况,善于学习,善于利用,发挥新工艺对于建筑主体施工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
[1]华兴,刘鑫.建筑主体施工中新工艺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
[2]姚莉荣.谈如何实现新工艺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09).
[3]徐红济.浅谈建筑主体施工中新工艺的应用[J].门窗,2014(08).
TU74
A
1673-0038(2015)26-0117-02
2015-5-16
田育丰(1979-),男,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