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岭南风格安置房规划设计初探——以白云机场噪音治理项目安置房为例
2015-10-31朱乃伟
朱乃伟
(广州市设计院 广东 广州 510620)
新岭南风格安置房规划设计初探——以白云机场噪音治理项目安置房为例
朱乃伟
(广州市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20)
居住区的地域特色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形象息息相关。笔者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论述了该项目中的优点与长处,希望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借鉴。
新岭南风格;安置房;规划设计
引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在气候温暖潮湿的中国南方,形成了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岭南园林”、“岭南建筑”,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更以其地域性和多元性创新性等特点影响着岭南的建筑文化。
广州白云机场噪音治理项目安置区为解决受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噪音影响的村民搬迁问题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以“新岭南人家”作为规划设计理念,以“新岭南”为建筑风格,力求打造一个融合传统记忆和现代居住功能的住区。
1 地理区位
本项目项目基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龙口村及新华街清布村,龙口东路以西,三东大道以南,商业大道以北的区域。基地距离花都区区政府4.5km,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
2 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本项目以“新岭南人家”为规划设计理念,注重对当地岭南文化的传承,同时又充分考虑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征。
注重文化的传承:多年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对于故乡及地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在新社区的设计中,应更多的挖掘对于村民有着识别性及标识性的元素。如何将这些作为村民记忆寄托的元素应用在建筑空间、建筑风格和景观园林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考虑气候的特征:岭南地区高温多雨,传统岭南建筑对本地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如何在新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借鉴传统建筑空间的成功案例,改善住区的通风除湿,调整微气候、增加舒适性也是本案重点考虑的方面。
“新岭南人家”是项目所在地的特色与标识,在规划设计中运用空间带入、环境重塑等手法,重构村民祖祖辈辈的生活环境,并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设计,再现岭南村落的特色,尽量利用原有自然环境与保留古树名木,保留文化和历史的记忆节点,提升回迁居民的归属感和融入感,打造一个让居民寄托乡愁的新“岭南人家”。
本工程的设计原则是: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适度创新的原则,考虑代际关系和居住行为、住宅使用功能和空间的结合,以满足安置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遵循“以人为本”为原则,创造安全、方便、健康、紧凑、和谐的人家环境;合理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
3 总平面布置及立面造型
3.1总平面布置模式
本方案的总平面布置采用了“村落街坊型”社区模式、“均好性”布局模式和“生态宜居”社区模式。
“村落街坊型”社区模式,通过广场、街道、庭院和住宅等不同空间的营造,充分满足村民的社会交往需求,增强村民的邻里之情,延续以往的生活习惯和特点。
“均好性”布局模式,力求使所有的社区居民都相对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包括服务实施,绿化公园等等,尽可能避免出现有优劣之分的住宅或者组团。因此,本方案的设计采取了非集中式绿化,分散服务网点和多样化的居住模式来体现均好性。户型布置上,本方案每栋住宅楼均按照南北方向布置,保障了每栋住宅楼均能满足日照间距的要求并获得充足的日照,同时考虑每个户型的景观朝向,力保每个户型均能享有相对平等的组团绿化。公建配套上,本方案采用了配套居中设置,即每栋住宅楼到配套的距离适中,提高了便民性。同时,将用于出租的公寓区域和集中商业区等设置于北侧,减少对自住区的干扰。
“生态宜居”社区模式,按照绿色建筑国家一星标准进行设计。在总图规划上,建筑单体的错落布局不仅保证了整体效果的有序和和谐,也创造了丰富的空间环境,保证了通风、采光、视线和绿化的流动,体现岭南建筑的特点(如图1)。
3.2交通流线设计
住区内部交通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设置,一方面按建筑物各自的使用功能,利用城市道路及基地内道路,使各类不同的交通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住区内部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的相互交叉,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停车系统设计上,机动车停车主要通过地下车库解决,尽量减少对地面景观和步行流线的干扰。地下车库分为两部分,东侧地块和西侧地块各一个,东侧地块地下车库设3个车库出入口,西侧地块地下车库设2个车库出入口。
3.3建筑设计
图1 总平面图
本方案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注重住宅南北朝向和景观朝向,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系数,控制公共公摊面积,以达到增加住宅实用性和降低用户经济负担的目的。户型的设计合理、实用,达到绝大多数户型南北朝向的要求,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在具体的设计上动静分开、干湿分离,充分考虑了人的居住行为和习惯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各建筑单体的平面设计,统筹考虑了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并按照国家现行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安置区的服务配套按照就近设置和方便居民的原则,设置在以两个村主入口为中心的中部位置上,在平面布局上有利于居民使用,也保证了方便性和公平性。幼儿园建筑平面布局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后勤用地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并且保证了幼儿生活用房的良好朝向,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鸟瞰图如图2所示。
图2 鸟瞰图
在建筑造型和立面上,本方案从传统岭南建筑中提取了典型元素,结合岭南建筑独有的通透、自然通风和岭南园林的前庭后院的特点,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使得岭南建筑的这种气质在建筑立面上得到传承。
具体的设计上,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对传统的意境重新演绎,准确把握岭南建筑通透轻灵的独特气质,并反映在本方案的立面设计中,通过设置转角玻璃窗等手法使住户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好地接触自然。
结合项目所在地域的气候特征,本方案的立面设计中力求使建筑构件与建筑空间、建筑造型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化设计,既作为立面设计的元素,又起到遮阳隔热、通风降温的作用。
应对广州地区的气候特征,结合建筑空间进行了通风系统的组织,选用合适的外墙材料,并注重建筑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设计。立面如图3所示。
图3 立面效果图
4 园林景观设计
4.1设计主题与设计特点
以“岭南传统,美好人居”的设计主题,尊重岭南本土文化,打造出有现代岭南文化特色的宜居环境。以清晰的分区结构组织规划功能用地,营造良好的休闲、居住氛围,满足居民的需要。
设计特点:生态,经济,人文(见图4)。
图4 园林景观效果图
(1)项目设计理念为“尊重自然和注重人文”,整个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既显示了作为居住区设计的严谨、大气,同时又不失活泼,亲切的特点。通过纵向的人文活动轴线和横向的两条生态景观绿轴将整个规划场地有机的联系起来。
(2)东西纵向的出入口景观轴线是整个场地中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喷泉,跌水,花台等传统的景观构造手法将其中的居民集会广场,中心广场和居民活动广场有机的统一起来,并设计可供休息的活动场所。
(3)绿化设计是利用原有的野生植物,并结合岭南特色的园林植物,形成一种地被,草坪相互结合的景观效果。
(4)景观设计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坚持经济性原则。
(5)提倡在环境景观塑造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利用好环境和设计的融合,使设计尊重自然,尊重生态。
4.2绿化设计
(1)场地中的绿化设计是通过利用原有的野生植物和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植物相互结合使用,并通过植物来塑造景观。形成一种乔木,灌木,绿篱,地被,草坪相互结合的三维立体景观效果。
(2)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植物的应用,且采用包含乔木、灌木的复层绿化。树种选择可参考《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绿化设计中需设置大量的花卉植物,一年之中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同时突出广州四季花城的独特魅力。
(3)本设计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了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植物的应用,且采用包含乔木、灌木的复层绿化。
(4)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植物的品种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5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发展面临改革,因此,必须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敢于创新,为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1]殷珊.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广东科技,2012(19):222~223.
[2]邓孟仁,杨晓琳.基于岭南地区的保障性住区绿色规划研究.价值工程,2011(34):12~13.
[3]华佳.国内重点省市“十二五”住房规划评析.上海房地,2013(03):23~ 26.
TU984.199
A
1673-0038(2015)12-0015-03
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