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为例

2015-10-31李琼朱兆阳苏振国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9期
关键词:车流火车站人流

李琼 朱兆阳 苏振国

(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7)

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为例

李琼朱兆阳苏振国

(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7)

随着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会新建高铁站,老旧的火车站往往位于市中心,其人流及车流仍然集中,作为成为城市交通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觑。如何对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设施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就成为城市发展需要探究的问题。

火车站;交通组织;站前广场

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历来是交通构成最为复杂的地区,火车站常常与汽车站比邻,周边公交车站点、各种商业网点交错。交通组成复杂,治安问题突出。加上因为各种节假日带来的短时高峰的车流、人流,以及由于火车始发或到站时间不同而突然出现的短期大量人流及接送站的车辆、公交的停放问题使原本复杂的交通问题更为严重。使人流与车流加速集散,保证火车站周边区域交通秩序化是进行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设施布局优化的关键问题。

1 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交通现状

郑州火车站的建设发展成就了郑州市的蜕变,巩固了郑州市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激发了郑州市商贸物流的繁荣兴盛。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商圈布局较为集中,东广场地区的交通压力日趋增大。日前西广场的建成、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郑州市的东西向交通,缓解了东广场火车站商圈的交通压力,然而由于西广场周边建筑类型多为医院、办公、住宅等,与东广场的商业气氛差距甚大,分流能力较为有限。

本文主要研究的区域范围是:火车站以东、福寿街以西、兴隆街以南、大同路以北这一块。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地处中原经济区,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铁路交通的枢纽,周边有许多大型商业批零中心,因此,又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火车站每日客流量十分巨大,加上火车站对面长途汽车客运站每日客流量,火车站地区每日的人流量能够达到二三十万人次。要吞吐如此大的人流量,火车站地区每日都承担的交通压力可见一斑。

火车站东广场的流线布局采用“上进下出”的形式,火车站进口在地面,出口在地下。这样进出站人流被分为上下两层,避免了进出站旅客的之间流线干扰。在地面层,火车站站房对面是汽车站区,公交车停靠站、社会汽车落客区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区对称分布于广场两侧;靠近火车站站房的部分为集散广场,出租车在广场南北两侧设有载客区,分别由一马路或者二马路离开。地下一层为社会汽车地下停车场。

此外,还在广场南北两侧设置人行天桥,尽量减少人流对车辆通行的干扰。但两处天桥距离火车站广场和长途汽车客运站以及商业建筑口太近,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街道上人流干扰的压力,但仍然不能解决火车站地区人车分流这一最大的问题。

2 现存问题

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区域满足旅客的乘车购票、行李寄存、餐饮购物,站前广场的建筑多为服务型建筑,如银行、饭店、酒店、小商品城等。是交通中心,商业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等多重功能是该区域道路一直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的状态。因此,难免存在许多使用方面的问题。

2.1公共交通负担较重

郑州市地铁在西广场有一出口,但与东广场之间无法联通。因此公交车仍为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主要的公共交通形式。

公交车体积较大,因而停靠站需要的面积大,而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历来是众多公交车的始发站,在广场两侧公交车港线路多,流量大,流线复杂,需要的公交空间更大,且分多车道。在上下班高峰及周末节假日时,乘客较多,影响公交车的预定停车时间。

东广场的公交车流通过南北两侧的兴隆路和大同路进入南北公交港,经行南北向的一马路和二马路,离开站前广场。其中兴隆路和大同路为由东向西单向车道,福寿街在大同路以南为向北单行道。公交车流在广场以北为顺时针流线,在以南为逆时针单行车流。郑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周边的公交路线较为清晰,在各方向的公交线路交叉少。

2.2出租车分片区出行

出租车是出站人流进行转换乘选择较多的交通工具,仅次于公交车辆。在郑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上,出租车又有其特殊性:由于单双行道的限制,出租车的流线也是分为南北向的,分布在广场的两侧。由于单行道的限制问题,广场北侧出租车东向进入,在环岛内停留,载客后只能沿二马路向北离开。广场南侧出租车与之相反。这就造成了初到者或对城市不熟悉的人无法选择,或不得已而走弯路。

2.3停车问题难以解决

在地面的社会车辆停车区域十分分散,且数目较少,导致部分车辆违规停放在道路上,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如火车站南侧天泉酒店前的停车区域距离集散广场及售票厅很近,大量的停车会导致人流车流的严重干扰。此外邮局北侧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的设置严重阻碍了邮局与火车站之间的交通联系,人流、社会车流、非机动车流以及道路上公交车车流流线的大量交叉造成了广场南面(天泉酒店以南区域)交通的阻塞(如图1)。

2.4交通标识系统杂乱

火车站东广场有三个公交站点供使用者换乘公交。但郑州火车站出站口仅简单地指引了公共汽车方向,在交通换乘路线中缺少公交路线引导标识,对陌生游客而言无法正确找到自己所需公共交通信息。而公交路线引导部分被放置于地下部分,由于地处隐蔽,使得地上乘客为找所乘公交东奔西跑,地下引导标识无人使用近乎荒废。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详细的公交线路引导标识在离广场较远的到路口才有设置,但此引导标识只针对于过路的行人,无法对于广场上的使用者产生作用。

图1 

3 优化建议

火车站东广场地面交通设置较为混乱,根据调查研究及归纳得出以下优化建议:

3.1东西广场联通

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投入使用已3年,但至今,由于东西广场之间没有直接通道,平面上400m的路程需要绕行1.8km,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西广场就无法真正缓解东广场的人流和车流。考虑到拆改建的难度,建议两个广场的通道与出站甬道相结合

3.2增加集散面

由于东广场只有地面一个集散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考虑立体交通的改造。如将普通公共交通移入地下,结合郑州的地铁系统,这就解决了乘客换乘难的问题。将广场上两处出租车停靠站合并,同时,保留地下停车库,并在地面上解决部分停车时间短,流动速度快的私家车停靠问题。

火车站地区的大流量步行人群决定了人群快速安全疏散的需求。因此,还需在地面部分设立独立的步行系统,还可引入人行天桥及二层入口,这样才能将人流与其他公共交通相分隔。

3.3明确标识系统

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周围存在兴隆街、大同路、一马路三个公交站点总计62条公交线路。复杂的公交系统和缺乏引导标识的问题使得乘客在换乘过程中无法明确找到所乘公交的位置。应增加广场中各节点处的公交线路引导标识,并进行标识的系统化设计,同时弱化商业招牌,使使用者能够很快发现交通指示牌,并按照标识引导进行高效地集散。

4 结语

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车辆场站作为城市交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布局、交通布局是火车站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火车站是城市发展的记录者,是人们熟悉的地标建筑,更是城市的名片,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作为人流、车流集散场地及各种交通方式集中换乘的场所,合理规划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的交通设施布局,对提升城市形象,避免人流、车流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泉.我国城市火车站广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2008(01).

[2]汪相征,门亮.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组织设计——以北戴河火车站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1).

[3]韩亚男.城市中心区火车站交通资源优化及用地开发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9.

U491

A

1673-0038(2015)29-0310-02

2015-7-2

猜你喜欢

车流火车站人流
《车流》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道路躁动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随机车流下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分析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