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荣娟:打造生态农业“碧护产业链”

2015-10-31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培训师田间农民

文|本刊记者 周 蓉

胡荣娟:打造生态农业“碧护产业链”

文|本刊记者周蓉

2013年2月,我们曾专访了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禾佳信”)董事长胡荣娟。从1986年开始接触农业,到2006年创办成禾佳信,她从一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城里孩子”成长为今天的“碧护妈妈”,她的创业传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她与她的“孩子”碧护又获得了哪些新成长?

“碧·生活朋友圈”的茶客室里窗明几净,围坐在古朴的榆木条形桌前,我们边喝茶边等胡荣娟董事长。上午她从美国回来的航班才落地,不到两日又有安排出国,我们见缝插针地约访了她。茶室静谧,秋日午后的阳光照得人奄奄昏昏。就在记者正呆愣的恍惚间,胡总轻快跃步进来,几句寒暄坐定后,她抬手捋起垂发拿发圈扎起了马尾,像一股清流搅动了沉闷的空气。

让世界回归道:碧护产业链

记者:“碧·生活”装潢古朴雅致,蕴含着传统文化,似乎农业人普遍都共享着这些文化理念?

胡荣娟: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总结起来,有三句话:“让世界回归道,让植物与人充满能量与活力;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更营养、更安全、更好吃的农产品;传播中华养生之道。”

这个“道”简单地来说就是一种自然的方式、状态,但它也包含一种能量在其中,比如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比如一见钟情的朦胧状态……都是“道”的状态。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能量来体现,让世界回归道就是要回归到事物能量最大的状态。“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更营养、更安全、更好吃的农产品”,为此我们努力在做“碧护美果”品牌。“传播中华养生之道”,其实我们的“碧·生活”馆所做的就是这个。

记者:也就是说,成禾佳信并不是一个只做“碧护”单一产品的公司,而是以“碧护”产品为基础,围绕使用“碧护”产品而生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开创“碧·生活”朋友圈。

胡荣娟:

我们的事业有几大块:

一是碧护综合技术,是我们引进收集全球最先进的生态技术,并结合国内技术综合开发。

二是帮助生产者心灵的提升。原来咱们都说“道法术”,而现代社会法律、科技技术成为主流,道德约束弱化。但是即便是依靠摄像头,也难以避免一些农户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所以我们认为如何激发农业生产者,使他们从心灵上认识到安全的农产品对自身、对消费者、对子孙后代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开办了碧护生态农民田间学校,免费赠送《德道经》,并通过相关培训让农业生产者们自觉自发地维护农产品安全,与此同时他们也收获心灵上的幸福与安康,我觉得这是冥冥之中,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三是碧护美果基地,比如今年我们在广西的第一个碧护美果基地,包括了养生、休闲、生产等功能,目标是做消费者的“精选果园”。很多人都说你推广“碧护”技术的精力已经分身乏术了,为什么还要做“碧护美果”?“碧护美果”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几年了很多人听说“碧护”产品好,可是他们不知道好在哪里?当他们真正到了碧护美果基地,看到土壤、农作物自然而健康的状态,碧护的好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比如咱们现在所在的“碧·生活朋友圈”,传播中华养生文化等等也是我们的业务之一。从“碧护”农资、碧护美果到碧护文化,我们创造出一条“碧护产业链”。

9月15日,华夏农资培训师进修班在“碧·生活朋友圈”成功举办,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注入鲜活力量。

碧护生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课堂迎来山东学员。

9月14日,胡荣娟董事长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记者:的确,从1986年您大学开始接触农业,到2006年创办成禾佳信,如今您带领下的团队取得了这样的辉煌成绩。那么从业近三十年间,您有哪些感悟?或者说您觉得碧护做得如此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胡荣娟:其实,我们现在的成绩是得益于碧护产品本身好,以及获得的各界支持。但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还不算成功,只能说一点一点地在推进,一点一点地在积累。

碧护生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

就在我们采访的第二日,“碧·生活朋友圈”茶客室将迎来一次大活动——华夏农资培训师进修班将在此举办,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力量。

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最初农民田间学校(FFS:Farmer Field School)是为培训印尼稻农学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而开办的。1984年FAO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项目,1992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创新,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成禾佳信结合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特点、发挥生态产品优势、融合渠道资源,于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碧护生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课堂,截至2014年,碧护生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场次超过1000场。通过田间学校培训活动的开展,旨在宣传生态农业的理念、传播全球生态技术、培养农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还祖国大地青山绿水。

记者:对于碧护生态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师的培训,您是有着怎样的考虑?

胡荣娟:其实这个培训班我们在上半年的时候已经办过一期了,第一期中有五六十人参加了培训与进修,但我对此的要求很高,上期我们一份培训师资格证也没有颁发,因为我想等一等再看一看培训的效果。到现在,我发现大家反映很好,很多培训师到田间已经开始按照我们培训班所授方法开始培训农户。

为期3~5天的培训里,内容主要包括统防统治等技术内容、培训师工作理念与方法、国际生态技术与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等等。你可以看一下我们的这个资格证书,根据各项能力测评,学员结课后将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师。我想,把这些人才培养出来了,可以更迅速地扩散生态种植技术与理念,帮助农民与农村实现发展。

来参与培训师资格培训的人,我们并不介意他是一个农民或者学历水平低,我们需要他有一颗热爱农业,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真诚之心。此外,他们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自身有学习提升的愿望。我发现,过来参加培训的,有一小部分人是想要学习碧护技术,大部分学员是希望获得理念、方法上的提升。

期望更多产学研合作

碧护生态综合技术是成禾佳信从德国引进、能提高和调动作物自身免疫力和生长活力的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配套南非进口新型助剂“安融乐”、美国进口高活性单硅酸硅肥“融地美”等高新农资产品组合而成,近些年来在国内不同农作物上推广使用,在植株健壮、抗逆减灾、土壤修复、提质增产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助力农民实现提质增产增收。

记者:现在国家倡导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方面,成禾佳信有哪些经验与突破呢?

胡荣娟:生命取决于生物体内酶的活力,“碧护”能激活植物更快更多地产生各类酶。因此,当作物在生物逆境中遭遇病害、或在遭遇非生物逆境(干旱、高温、冻害、涝害、土壤酸碱、土壤盐碱、土壤板结等)时,“碧护”都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碧护”把植保领域扩大了三圈,一是面临日益频繁的气候灾害,让植物顽强地生存。二是解决疑难杂症防治难的问题。“碧护”通过灌施和叶面喷施,可恢复微生物菌群群落平衡,降低疑难杂症的发病率(如:苹果根腐病,棉花枯、黄萎病,油菜菌核病,各种作物的病毒病,土传病害,死秧烂秧,黄苗僵苗等),“碧护”和相关防治药剂混用,提高药效,并能够提高植物在遭遇病害以后的自我修复能力,减轻损失,降低成本。三是解决因除草剂残留、农药施用不当造成的药害。“碧护”对作物安全性高,本身没有药害产生,且对农药造成的抑制性药害、不合理施肥造成的肥害有良好的解除作用,可挽救因误用、错用药肥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具有降解农药残留的功能,确保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顺利实施。

我们现在手里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技术,技术推广网络布局基本成型,但是研发力量略显薄弱,我们也期望通过更多的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

最后胡荣娟董事长告诉记者,金秋十月首批碧护美果即将面世,期待更多的人关注碧护美果,关注中国生态农业!

胡荣娟董事长与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束放现场技术交流。

猜你喜欢

培训师田间农民
还剩几只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重新培养培训师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