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2015-10-30
首艘中国籍LNG运输船投运
9月15日,第一艘中国制造的、悬挂中国国旗的3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海洋石油301”实现第一笔租赁,开启了国内LNG短程运输业务“国船国造,国货国运”的新时代。
“海洋石油301”隶属于中国海油海油发展,于2013年11月8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由海油发展采油公司负责项目实施。该船设计符合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规范》相关要求,由于采用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燃料,空气排放指标大大降低,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船舶。(钟合)
我国首个AIS微纳卫星业务系统投用
9月20日,命名为“吕梁号”的我国首个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AIS)微纳卫星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将为我国交通、海事等部门提供AIS报文数据、全球船舶动态监视、AIS数据应用等服务。
“吕梁号”AIS微纳卫星系统是国防科大与山西省吕梁市探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新模式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2012年,双方签署军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微纳卫星、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这一系统能快速完成全球海域内的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接收,为掌握全球船舶航运动态、维护航行安全、海上应急搜救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据介绍,在今后研制发射的“天拓”系列微纳卫星中,还将搭载以“吕梁”命名的AIS系统,在太空组成一个AIS星座。吕梁将建成我国星载AIS数据接收、全球船舶动态监视、AIS数据服务中心及微纳卫星研发基地。(王握文 章飞钹)
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标准化“十三五”规划编制
从9月22日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的“促进质量提升建设海洋强国”主题研讨会上获悉,《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启动,明年将正式对外发布。
据悉,《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依法治海能力现代化的海洋标准化体系,形成从国家到地方上下结合的海洋标准化新局面的总目标。《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展规划》拟提出到2020年海洋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大力提升,攻克若干海洋计量检测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先进新型的海洋计量标准装置等。(海洋)
上海自贸区首个行业知识产权平台启动
9月23日,上海自贸区首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平台—张江智慧医疗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正式运行。今后该平台将为自贸区内中小微医疗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及指导,此外,平台还将通过对接海外高端技术机构,推动浦东跨境知识产权交易。
据介绍,上海张江智慧医疗知识产权运营平台(IHIP),以开展跨境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为特色,致力于推动浦东企业与海外高端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的跨境知识产权交易。这也是自贸区首个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的知识产权“三合一”的专业领域运营服务平台。(东方)
江苏拆船完成量全国第一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最新通报显示,在整个长江水系内河船型标准化船舶拆解计划中,江苏完成量居全国第一。根据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与18个省市联合公布的实施方案,江苏省境内的长江干线、京杭运河和淮河在船型标准化实施范围之内。今年底前,江苏籍标准化船舶占其内河运输船舶总吨50%以上。
自2013年10月以来,长江水系累计核准拆解11252艘运输船舶,其中江苏核准3536艘;累计拆解6140艘,其中江苏已完工2690艘。(隋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