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平台的力量
2015-10-29曾诗淇
曾诗淇
在整个会展业中,农业会展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农业展会数不胜数,也确实起到了促进农产品流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农业展会大都是以政府为组织主体,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往往没有给参展商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直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流通格局的形成,在实现长距离农产品快速分销的渠道中,必然需要一个为跨区域农产品销售提供展示推介的平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嵌植于亚洲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的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以下简称“会展中心”)应运而生、快速发展。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农产品会展中心,是跨区域农产品走进城市、走向市场的一个航母式的交流平台,成为打造国际化农产品高端品牌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记者采访了该会展中心总经理王德平,与他一起探讨建在集散型批发市场中的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的发展与未来。
采访前,王德平的助理告诉记者,事业上他是个“工作狂”,锐意进取、脚踏实地、亲力亲为,身上有股年轻人的冲劲。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王德平,那种与生俱来的东北男人的憨厚和实在让采访很快进入佳境。两个小时的交谈中,记者也真实感受到他对事业的那份坚定与执著。
应运而生的会展中心
王德平来自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1990年来到北京,为了生计曾做过许多行业,后来慢慢涉及农产品流通贸易、文化传媒等领域,虽然一直与农业沾边,但直到2000年加入了新发地,才真正进入到农业领域。
在从业过程中,王德平逐渐认识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全国的名优特农产品不胜枚举,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品牌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的大局面,一些地区的名优产品就像待掘待琢的璞玉,很有开发培育价值。致力于从事农产品展会营销与推广的想法正是始于这些感性认识。
据介绍,在2010年以前,新发地还没有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很多会展都是露天的,夏热冬冷,带来很多不便。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德平向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提出要做会展中心的想法,得到了张玉玺的大力支持。
随后王德平开始组织设计、建设、装修会展中心,于2012年投入使用,当年就为湖北、海南、辽宁先后开了3场推介会,影响很大,效果很好。
在随后的参观中,记者了解到,建在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湖北厅三层的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2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可容纳1000人,配有先进的灯光音响和LED视频设备,拥有可容纳150人的豪华阶梯会议室,配备了高清投影仪器。用“高大上”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目前,会展中心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湖北农产品进京赶集推介会、驻华使馆海南农产品推介品尝会、2012-2013年冬春果蔬产销链条建设暨农批对接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将商务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建设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试点项目中的流通企业签订购销协议,缓解蔬菜、水果因集中上市导致的卖难现象,为确保“两节”、“两会”期间北方蔬菜供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仅2012-2013年冬春果蔬产销链条建设暨农批对接会,就吸引了4个农产品主产省区与主要销售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签订了68.5万吨果蔬销售协议,共有46对产销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达成了1023.08万吨果蔬合作量,另有一批产销链条建设企业实现签约,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
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的会展中心已经闻名遐迩,每年召开100多场推介会,平均3天1场,打造成了“永不落幕的农交会”。不仅成为地方县、市、省名优特农产品进京开拓市场的有利渠道,也成为连接全国各省市产地与销地特色农产品的一个纽带。
“接地气”的农业展会
在王德平看来,优质农产品既是种出来的、管出来的,更是卖出来的。农产品需要宣传,品牌需要打造,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记者了解到,会展中心借助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通过展会、主流媒体、网络等推广方式,为区域经济体中的名优特农产品提供展示展销窗口,帮助其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带动形成高效稳定的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以前大众熟知的是赣南脐橙,却很少有人知道广西富川也产脐橙,并且其口感和质量不亚于赣南脐橙。在会展中心的专业化会议推广、媒体宣传下,富川脐橙成功登陆北京市场,销售额至少提高30%以上。
提起广西岑溪砂糖橘,且不说其出产的砂糖橘,就连岑溪市这个地名恐怕知道的人也不多。借助于会展中心的平台,岑溪砂糖橘开始被消费者了解,北京市场逐渐打开,并以北京市场辐射全国,彻底打开了销路。
王德平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是农产品过剩的时代,种得好不如卖得好,会展中心让那些原本“深藏闺中无人识”的优质农产品逐渐走进了市场。
王德平强调,会展中心的推介会与一般展会不同,是针对专业商人进行的展示和推介,把批发商、采购商、供应商等聚集在一起,现场直接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帮助名优特农产品走进大卖场,还可以直接与机关团体、部队院校等大型采购单位对接,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落地式的、专业化的展会。众多实践也证明,在会展中心举办的推介会,是最有意义的、最现实的,也是最接地气的。
近几年随着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与之相对应的销售方式也逐渐转型升级。王德平说,电子商务、线上会展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流通方式即便不会被取代,却已然失去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新发地已经与淘宝、中粮、京东等电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除此之外,在会展中心基础上,还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了农产品网上展销、网下流通的新模式,将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打通。
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品牌
王德平认为:“现在是品牌的时代,未来农业也必然朝着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不仅能解决产销问题,还可以给农产品带来高附加值。无论是提高农产品品牌推广意识、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还是发挥集散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作用,像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这样的展会展销模式都不失为一种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精准推广模式,是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窗口。”
2012年3月“驻华使馆海南农产品推介品尝会”在会展中心举行,海南省副省长亲自带队,通过推介品尝会,让几十家驻华使馆认识到海南不仅有热带水果,而且口感和品质上乘。此外,像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农产品也尝试通过会展中心进入中国市场。
王德平表示,目前国内农业会展经济已经打开,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还很少,会展则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一个很好的渠道。下一步会展中心打算进军国际市场,把会展经济延伸到国外去做,让中国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农产品国际品牌。“这是我的梦想,也希望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王德平激动地说。
此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农业,王德平经过多番努力,最终争取在十几届都没有涉及农业话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设立了农业分论坛,并取得了承办权,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农业的国际地位。王德平介绍,从2013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作为分论坛的承办单位,我们组织参与了论坛的讨论,并邀请了相关专家和农业精英出席。王德平说:“通过举办分会,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农业及农业相关联的话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为中国农业提供了一个更为积极的发展平台,未来,中国农业将大有所为。”
“三轮驱动”引领现代农业
王德平告诉记者,如果说会展中心是在帮助别人做品牌,那么接下来就要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关键在于品质。目前他正在着手建立百家智能生态农场和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
谈及百家智能生态农场和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的支撑体系,王德平更是娓娓道来、踌躇满志。
百家智能生态农场,就是在充分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的基础上,着力于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模式,着力推进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和效能化同步发展生态农场项目建设。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在加拿大、智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远东和国内新疆、湖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数十家生态农场的选址布局。
与百家智能生态农场项目同步发起的还有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建设项目。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建设项目,着眼于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各地的地理区位、交通物流等基础条件,在全国各地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5-10个国际性的品牌农业综合服务园区。聚合国际与国内、政府与市场、内在与外在的服务、指导、协调、管理等职能,建设集仓储加工、交易流通、金融保险、标准管理、市场贸易、品牌培育、教育培训、检验检疫等多功能整体落地国际性品牌农业综合性服务园区。
在王德平看来,基于现代农业已经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片“洼地”和“宝库”的共识,已经形成了社会关注投向农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社会精英投身农业的时代浪潮。会展中心就是要发挥好品牌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以百家智能生态农场和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项目,担当起时代浪潮的“擎旗人”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引导中国和世界农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为了建设强大的项目组织推进力量,我们与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具有较强资源与平台优势的单位,共同建设了中国农业食品集团联盟,我被推选为该联盟的首任轮值主席。”在王德平毫无炫耀的表白中,记者了解到他的另外一个社会身份。
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总经理,中国农业食品集团联盟首任轮值主席,百家智能生态农场和国际品牌农业综合园区项目发起人,王德平的事业人生正走入“三轮驱动”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