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业在成本线上挣扎
2015-10-29佚名
佚名
废钢与拆船唇亡齿寒
拆船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于废船购进、拆解,然后出售重废、利用板、可利用设备、废有色金属等拆船物资,此中占据最大收益比重的就是废钢。
上海钢联资深分析师赵蓝婷认为,废钢与拆船唇亡齿寒,作为拆船的主要物资,废钢行情的好坏,严重影响到拆船企业的收入。综合2015年上半年的废钢走势,下游终端需求始终乏力,受此影响上游原料价格震荡盘整,但惟独废钢市场单行向下。环保整治如同紧箍咒一般笼罩用废企业,全国重点钢企废钢消耗量下降,废钢行业越大越亏的现状持续加深。当然,这个下滑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首先露出疲态,制造业下行态势明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废钢市场价格一路盘整下滑,以南北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城市:江苏江阴和河北唐山为例,2011年市场重废价格最高点分别为含税每吨3870元和3480元,2015上半年基本在含税每吨 1390元左右和1448元左右徘徊,分别下降64%和58.3%。
面对这样的行情,赵蓝婷认为,废钢使用量较多的电炉厂,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虽然相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可以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但出于成本考虑,电炉转炉化已成为普遍现象,钢厂尽量采用少吃废钢、多吃铁水和生铁的冶炼工艺,不少企业除使用厂内回收的废钢外,基本上不外购废钢。再加上废钢陷入越是价低越是紧缺的怪圈,钢厂采购困难,为了保证稳定的生产,也就刻意不依赖废钢了。
上半年拆船业运行平稳
赵蓝婷认为,2015年上半年,我国拆船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成交各类废钢船数量同比上升,拆船企业去库存目标效果良好,但受累于低迷的废钢行情,拆船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2015年世界造船、航运业仍未走出低谷,拆船业作为船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废旧船舶资源循环利用、确保航运业运营安全和减少碳排放,促进造船工业调整振兴的重要环节。按照“航运衰则拆船兴”的规律,眼下淘汰的运力大增,拆船企业应是干得热火朝天的景象,可是眼下,造船、航运、拆船、废钢,这四个环环相扣的行业,却只能在这个产业链条上默默守望,等待春天。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拆船企业成交国内外各类废钢船136艘超过130万轻吨,约合570万载重吨,轻吨量同比上升19.1%。其中,成交进口废钢船同比增长11.5%;成交国内废钢船同比增长26.6%。今年上半年,成交各类废船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国内废钢船成交轻吨量,再次超过进口废钢船,占国内外废钢船总轻吨量的53.5%。
拆船企业越拆越亏
2015年上半年,拆船企业成交国内废钢船平均价格为每轻吨1377.8元,同比下降29.9%;同期,成交进口废钢船平均价格为每轻吨220.4美元,同比下降32.2%。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各类废钢船成交价格同比降幅三成左右。此外,拆船企业成交国内外各类废钢船月平均价格总体呈逐月下降态势。但与此同时,国内废钢价格的下跌速度更快。
赵蓝婷认为,废钢船跌价的幅度跟不上废钢跌价的脚步,拆船企业陷入拆与不拆都亏损的两难境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末,国内主要拆船企业拆解回收废钢、废船板、废有色金属等各类物资库存同比下降35%,但库存仍超过60万吨,占用资金约11亿元。不少船厂因此前库存堆积过高,资金周转困难,且废钢价格始终难有起色,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倒挂边缘,多数船厂只能选择保大弃小,即低价抛售少量废钢套现金购买船只。
赵蓝婷认为,自拆船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废船内贸船交易活跃了不少,但并没有给国内拆船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而出现买船越多,亏损越大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拆船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仍旧低迷,经营亏损近3亿元,同比有所增加。
买船价格高,出售废钢价格低,拆船企业在成本线上战战兢兢。2015上半年废钢跌讯不断,下半年如果需求端没有实质性的释放,拆船市场的萧条还将延续。(南方企业)
链接
“拆船业”声音
有人说,“如果要真正搞环保拆船,到欧美和日本,如果要靠拆船赚钱,到南亚(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如果想要赔钱搞环保拆船,到中国”。话虽极端,却也体现了拆船业的两极分化。
南亚国家的拆船仍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成本极低,而下游的销路又比中国好,加上政府的补贴,导致了他们的竞争力反而比中国强。
中国目前的拆船状况是:不拆的话,船厂要承受投资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的压力,如果拆船呢?拆得越多就亏损越多,几家主要的拆船厂都有大量的库存,这些库存的消化需要等待下游市场的价格提升和需求增加,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市场来看,这种量价齐升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很难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