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危机”如何画上句号?
2015-10-29
【“女孩危机”如何画上句号?】
2015年3月31日《今日早报》消息,杭州15岁的女生从一幢居民楼5楼跳下来,险些丧命;29日,11岁女孩因未交作业被家长领回家,女孩从自家阳台上跳楼身亡;几个月前,一组6名未成年女孩殴打1名初二女生后,举着剪刀手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今年1月,陕西某中学7名高二女生辱骂、殴打5名高一女生,并对其中三人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而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女生。
面对这些事件,红网王瑶发表评论文章,跳楼、打架,这些极端的做法往往令人心生恐惧,但为何会有女生偏偏如此行事?由此引发的“女孩危机”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为何“女孩危机”的几率会不断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女生要么敏感脆弱,要么充满戾气?
审视这几起事件,几个主要原因都汇集在一点上,即学校、家庭对青春期女生的关爱不足。青春期的特殊、女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学业负担的压力、家教方式的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共同扭结在一起,聚集爆发在青春期的女生身上,造成“女孩危机”。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明确孩子成长的阶段特征,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及时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给予孩子正确的期待。只有如此,类似悲剧才会画上句号,“女孩危机”才不至于进一步蔓延。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
来自《人民日报》詹勇文章。同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网上点击量近20亿,原著小说脱销,社会热议不断……种种现象的传播,让新一轮“平凡热”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在今天还能这么热?穿透时代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笔者认为:《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年轻人成长与奋斗的故事,它凝结了一代人共同的生命记忆,人们总能产生共鸣,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比如孙少平连5分钱的丙菜都吃不起,只能偷偷啃黑色“非洲馍”,生活的艰难,今天蜗居地下室的“北漂”们何曾沒有体会;孙少安赚了第一笔钱,与妻子在窑洞里激动相拥,创业的喜悦,那些收获订单的淘宝店主们其实感同身受。
饥饿、贫穷、卑微、灾害……如果说“苦难”构成了孙少平们的人生底色,那么对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生活向他们展现的,不乏工作的辛劳、社会的复杂、公平的焦虑,“梦想”之路同样不平坦。
《平凡的世界》中尽管从头至尾,孙少平都没能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奋斗的执着、美德的力量。在精神坐标闪耀的世界,他是真正的王者。对这种价值的珍视与礼赞,深藏着打动一代代人的心灵密码,正如路遥笔力千钧的书写:“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生命之树常青。”所以无论在哪个年代,它依然可以唤起人们最真实的共鸣。
【高中毕业生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录?】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5年5月13日,安徽六安市裕安区苏埠中学的几十名学生被录取了却高兴不起来。今年4月,同学们到寿县“玩了”一天,十几天后,就被告知他们都被位于该县的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录取,不能再参加今年高考了。按照安徽省今年自主招生政策,如此结局几乎无法改变。
针对这一消息,《青年报》何强发表评论文章,舆论普遍对这批学生的遭遇表示同情,并斥责学校用“下三滥”的手段来招生。但是,这批学生有如此“遭遇”,也必须反思自身的原因,难道他们对本省的高职自主招生政策一概不知?他们就这样容易被学校“忽悠”?
记者在这份信息表的下方不太起眼的位置,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承诺:“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已被我院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上信息本人已审核无误,并郑重承诺所有信息真实有效,否则责任自负。”这段文字就在表格上,学生在签字时,没有理由不看完表格上的内容,就随意签字。
这不是学校招生人员太“狡猾”,而只能说明不少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知道自己签字的重要性,在对待自己的升学选择时太随意。更进一步说,这暴露出中学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告诉学生升学选择时,必须充分了解信息,结合自身的实力、兴趣,做出理性的选择,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次学生集体“被骗”事件,是值得中学教育和学生本人反思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十分缺乏生活教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弱,这是学生侵权事件频发的根源所在。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不教给学生认识社会、与社会打交道的基本生活能力,这种教育环境中走出的学生,走向社会,是很容易受骗上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