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老,情难绝
——看《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
2015-10-29张鑫
张鑫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天不老,情难绝
——看《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
张鑫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杨贵妃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热议的话题,洪昇的《长生殿》较以往对杨贵妃形象有了新的诠释,使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成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
《长生殿》;杨贵妃;痴情
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对杨李故事的描述自中唐时期白居易的《长恨歌》便开始了,随着时代的演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形象也愈加的形象鲜明、富于变化。徐朔方先生曾说:“杨玉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由于受到杂剧形式的限制,在《梧桐雨》里没有得力的描写。《长生殿》出色地弥补了这一缺陷。”《长生殿》较前代作品在杨贵妃形象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为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加以探讨。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记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朗将韦昭训女。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此后《春睡》中又有“性格温柔,姿容艳丽。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
二、为爱而痴、娇痴善妒
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的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在杨李感情日益升温,情浓意浓之时,李隆基为讨好杨玉环而去曲江游玩,不想却看上了虢国夫人,爱上了她的“妆梳淡,天然无赛”,“三杯之后,便暗中筑座连环寨,哄结上同心罗带”,这使杨玉环十分不悦“先自回宫”。在《傍讶》一出中也提到杨贵妃“娇痴性,天生忒利害。前时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对于杨玉环来说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自家姐妹,也无法分享。如果说杨玉环对虢国夫人是出于妒忌,那么对梅妃便是妒恨。梅妃先于玉环陪伴在明皇身边,她与明皇之间并无爱情,只是简单的帝妃关系,但必然会引起杨玉环之妒。并且梅妃富于才华,创制了惊鸿舞,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对于杨玉环来说,梅妃是她与李隆基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情敌,让她不得不防,在《夜怨》中便有杨玉环的自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李隆基复召梅妃,又使她醋意大发,不能自己,甚至要将定情时的钗、盒交还给李隆基,两人若不能携手与共,还不如分离。杨玉环对爱情的专一、痴情也深深打动了李隆基,使其从不专一走向了专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爱而痴,至死不渝的女子。
三、为爱牺牲、深明大义
马嵬坡之变是杨李爱情的一大转折。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携玉环避兵幸蜀,六军痛恨杨国忠专权误国并将怒火牵连至杨玉环身上,在杀死杨国忠后,要求陛下“戈恩政法”。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国家利益以及李隆基的安危,玉环甘愿赴死,几次三番请求赐死“望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话......”“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这几句话也表现了杨玉环是一位深明大义,敢于牺牲的女英雄。
四、为爱执着,忠贞不渝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肺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玉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在《定情》一出中曾反复唱到的“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就表达了最初贵妃对这段感情的期望,希望自己同唐明皇的爱情能够像平常夫妻那样平凡长久,恩爱不相疑。甚至在玉环死后仍对唐明皇的一片痴心,复位仙班,定情之物从不离身,心心念念能够与唐明皇早日重会。在《补恨》一出中,天孙责备李隆基心如铁,负玉环时,玉环为其辩解“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天孙便又劝她“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而玉环却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表白“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可见杨玉环对李隆基爱的深沉与执着,可以说杨李能够重续前缘,在天宫相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杨玉环对李隆基的专一和不弃以及对他们爱情的执着。
[1]司马光.资治通鉴[M].上海:中华书局,1997.
[2]徐朔方.长生殿校注·前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洪升.长生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王菊艳,张海燕.《长生殿》中怨妒情节的心理学研究—兼及京剧《贵妃醉酒》有关情节[J].嘉兴学院学报,2013(5).
I207.3
A
1005-5312(2015)08-0015-01